武汉发展市场采购贸易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2018-11-05 09:55李佳慧袁永友
对外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劣势优势

李佳慧 袁永友

[摘 要]分析借鉴义乌、海宁、叠石桥的成功经验,从政府、海关、商检、金融外汇机构、税收管理及企业等方面论述了武汉发展新型贸易方式——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的现状,分析了武汉发展市场采购贸易的优劣势,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了进一步打造内地开放高地,加快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基地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市场采购;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优势;劣势

[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5-0048-04

Abstract: This paper drawing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yiwu, haining, stacked stone bridge, from the government, customs, commodity inspection,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ax 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wuhan are discussed here in the new trade way, hankou north market procurement trad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zes the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trading center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of key areas and crucial links, proposed further build open highland on the mainlan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speed up our country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Keywords: Market Purchase;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Trading Center; Advantage; Disadvantage

[作者简介]李佳慧(1995-),女,本科生;袁永友(1954-),男,教授,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硕士生导师。

一、市场采购贸易的含义和武汉地区现行状况

1.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政策特点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专门针对市场多种类、小批量、多批次的交易特点,为推动国际贸易便利化而创新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武汉汉口北实施包括商务、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和外汇等多个方面的创新和改革,并配有相应的保障措施,显示出以下特点:(1)政策系统性强。配套政策涵盖了市场采购贸易流程的各个环节,并延伸至公共服务联网信息平台、商品标准化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综合管理体制、市场集聚区范围的认定等方面;(2)创新突破力度大。配套政策解决了市场采购贸易经营主体成长、海关市场监管方式创新、检验检疫机构监管体系建设、增值税征退衔接、境外采购商开设经常项目外汇账户等一系列障碍;(3)政策目标和协同效应不断显现。例如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大设施建设和政策统筹力度,把汉口北市场打造成国家重点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促进外贸持续稳定增长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促进内外贸一体化,积极鼓励国内流通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推进武汉汉口北市场实施釆购贸易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等,使政策目标更加清晰,对内对外开放政策更加协调。

2.武汉发展市场采购贸易的区位情况

武汉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位于武汉临空港经济开发区核心板块之一的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区。近年来,交易中心利用位居亚洲最大的武汉北铁路编组站、中部最大的国际空港天河机场和长江中上游最大的国际化航运中心武汉新港三项国家级交通枢纽黄金节点优势,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湖北省“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以及武汉市打造“国际产业聚集之都、国际商贸物流之都”战略宏观背景下,紧紧抓住湖北省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试点机遇,全力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汉口北已具有向全球商品市场辐射的能力。2018年4月27日至28日,習近平总书记与莫迪总理在武汉进行非正式会晤,进一步凸显了武汉贸易区域优势地位。武汉位于中国中部核心板块,且在长江经济带中游牵引四地,通联八方,成为“一带一路”主要交汇地带,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的发展战略意义深刻。

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由汉口北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并投资运营,该公司是武汉著名企业卓尔控股汉口北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此外,中国基建港口和卓尔发展两家香港上市公司也参与其中。自2016年9月8日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被国家八部委正式批准成为国家第三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以来,在省市区各级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集团认真筹划,精心组织,积极推进试点的各项筹建工作。

3.武汉建立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基地的成果数据

汉口北海关特殊监管场所的软硬件建设逐步推进,包括海关国检联检大楼、查验平台、办事大厅、监管仓库等硬件建设和海关联网系统、场站管理系统等软件的运用。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平台是集纳工商、税务、商务、外管等涉外政务及货代船代、报关报检、翻译等商务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自汉口北国际交易中心获批试点以来,中心举办了多场市场采购全球推介会。2016年12月1日至3日,“汉口北-中西亚三国市场采购经贸洽谈会”在汉口北隆重举行,中心与中西亚国家四家重点市场签约成为了国际友好市场,并达成项目金额约3.5亿美元的意向采购协议。12月18日,首届“汉口北一带一路外贸发展论坛”举行,50多国外商参会,并对汉口北市场进行了深入考察了解,反响良好,显示出广阔的合作前景。

截至2017年11月20日,汉口北市场出口额已突破5.5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占有比重超过了80%。在出口商品中,最受欢迎的是日用品,占比达40%,五金电器和塑料制品其次,占比约15%,纺织服装排第三,占比8%。就印度市场而言,2017年,汉口北试点对印度的出口达到了8079.58万美元,占到试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总额的14.21%。2017年,湖北省货物进出口总额约3134.3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了20.6%,高于全国6.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064.1亿元,同比增长了20.2%,高于全国9.4个百分点,增速创近3年新高。全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为8.6%,较上年提升0.5个百分点。外贸出口企业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出口占比创历史新高,占全省总额6成。

二、武汉发展市场采购贸易的优劣势对比分析

1.优势

(1)地理和资本环境优势

国务院2016年批准建立包括湖北在内的7个自贸区,其核心是紧扣制度创新,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格局。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建设加快,与汉口北的贸易改革试点相呼应,成为湖北省扩大对外开放的两翼。两区相互借力,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构建起了辐射全省、领先内陆的高层次开放平台,有利于抢占中西部对外开放制高点。在资本联动上,汉口北市场建设主体企业卓尔集团收购中国外贸电商第一平台“兰亭集势”30%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利用兰亭集势的海外市场资源,帮助汉口北商品通向国际市场。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企业授信额状况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扶持,为经营主体提供了良好的资本环境,一批内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汉口北集聚发展。

(2)政府支持和政策优势

政府为吸引更多外贸企业落户汉口北并报关出口,制定了以下优惠政策:一是为落户企业提供全程注册手续;二是政府给予落户企业办公场地房租50%的返还;三是政府优先安排落户企业员工子女就近上学;四是落户企业享受省市区给予的出口奖励;五是落户企业可获最高200万美元低息贷款;六是落户企业在汉口北通关,场站内产生的费用可给予减半或免收的优惠;七是落户企业邀请外商来汉口北考察,可获额外补贴。这一系列相关措施的出台,为推进汉口北发展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

(3)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优势

截至2017年底,武汉市在招商引资项目中签约总金额约25828.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达789个,签约金额约23646亿元。全年实际到位资金8226.6亿元,同比增长41.3%。签约亿元以上项目数和签约金额,分别为上年的4.4倍和7倍,为汉口北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汉口北2017年实现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约5.7 亿美元,外贸备案商户达2060家;全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实现出口19.2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约2000家,省级跨境电商公共平台累计完成跨境直购4.8万票。首次认定9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试点企业,全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实现出口13.7亿元。推动跨境电商向“快通关、快报检、快汇兑、快退税”全流程业务迈进,积极推动武汉市申报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

湖北武汉是我国高校聚集数量最大的地区,其中各类高校近百所,在校大学生130余万,2017年6月武汉市政府新公布的《关于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接纳人才,吸引人才提供了优良的政策导向,留住百万大学生为加速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提供了智力支撑。

2.劣势

(1)口岸建设不全面,营商环境存在漏洞

汉口北市场除海关、商检、税务等部门监管手段还有待加强外,电子口岸的联网平台监管、“单一窗口”等贸易便利化的举措尚未完全实施。物流成本偏高,汉新欧、江海直达、启运港贸易通道盈利模式堪忧,海关特殊监管区整合力度不大,市场监管、法制和诚信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诸多瓶颈。

(2)龙头企业少,市场总体规模较小

汉口北市场范围虽然较大,但单个企业出口额不大,缺少进出口龙头企业,无法与国内先进地区竞争。义乌专业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创办开始,“前店后厂”模式极具特色,“家庭作坊”与市场结合,商品薄利多销,促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性日用小商品流通中心。而武汉地区工厂规模小,大部分以代理进出口为主,缺乏相应的市场竞争力。外向型经营主体少,产业外向度低。2015年湖北省17个千亿工业企业中,外贸依存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6.3%),尚未形成地区外贸规模优势。

(3)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弱,产业品牌优势不够明显

由于在区域分布、经营基础、市场体制以及政策措施方面的差别,汉口北与海宁、叠石桥市场相比仍有较大区别。就区域分布而言,汉口北位于内陆地区,依托现有基础建设仍比不上叠石桥地区沿江靠海的优势,叠石桥拥有南通综保区与上海自贸区两大区域优势,区域“溢出效应”明显。而汉口北市场发展不成熟,产业经营基础建设尚未完善,与其他优质地区存在差别。就经营体制而言,叠石桥和海宁地区发展规模优于汉口北市场,内贸批发和外贸供货出口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区域包含生产基地市场,家纺市场尤为突出,品牌优势十分明显。

三、武汉大力发展市场采购贸易的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

(1)政策支持应从全球和全国的高度出发。武汉市政府应充分對接国家战略,紧紧抓住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机遇,以湖北自贸区试点和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试点为契机,让一切有利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市场要素向湖北流动。通过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基地建设,建立外贸商学院,开设外贸课堂,培训商户和外贸企业,增加数量,形成规模。同时政府要鼓励企业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为相关人才搭建平台、积累经验,促进汉口北区域人才水平的提升。

(2)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要加快。积极推进武汉新港建成长江中游国际航运中心。提升江海直达航线、武汉—东盟近洋航线及武汉至日韩的运行效率。充分发挥“汉新欧”通道作用,推动打通武汉江北铁路,实现铁路与武汉新港的无缝对接。加快武汉航空口岸商品货运中心的建设步伐,加快海关商检等监管场站的建设进度,高标准做好场站设施设备和配套系统设施安装、调试以及相关技术人员配置,尽早完成项目建设验收和运营。建立健全集涉外政务、商务、货代船代、报关报检、翻译、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体系。

(3)深入推进汉口北跨境电商发展。跨境电商大大缩短了流通环节、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是湖北省今后对外贸易新型业态发展的基石。作为外贸新业态,正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新引擎”,快速改变着我国开放型经济的版图和格局。对于深处内陆的汉口北来说,大力推进跨境电商也是突破地域限制、扩大开放水平、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政府要积极引导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产业链到湖北省内聚集发展。在扩大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口规模的基础上,完善出口通关、税收征退、進出口结汇的基本业务流程, 加快发展汉口北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

(4)加快培育对外贸易综合服务性企业。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搭建基础服务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具有湖北特色的、竞争力较强的综合服务体,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全面的配套支持。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工作机制。商务、财政、国税、海关、外汇等部门要通过出台实施意见,做好服务,充分发挥已有的一带通和一达通湖北公司的平台带动作用,引导内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壮大外贸主体,帮助广大中小微企业降低外贸交易成本,解决贸易融资难题。

2.企业层面

(1)完善基础产业链。积极培育内部体制和机制,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生产型企业提升工艺水平和产品利用率,发挥市场规模优势,通过一系列产业配套设施的完善,提高单位产品的附加值,为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代理商要找准企业定位,充分发挥内外部联动作用,加大外销产品研发力度,提升外贸业务水平。市场商户、代理商积极配合做好市场采购贸易主体备案工作,大幅提升市场经营主体备案登记率。

(2)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展示产品营销中心、专业连锁市场等。培育“走出去”的国际意识,改变只想做国内批发贸易的心态。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促进外贸出口与专业市场开拓互动发展,为发展“一带一路”市场作出示范。

(3)建立企业战略联盟。相关企业要积极配合政策贯彻实施,加强本地区企业和沿海地区企业战略合作,建立企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扩大产品发展规模、提高综合竞争力。加快产业技术革新、经营管理创新,推进“集团化营销”“自有品牌出口”“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模式的发展。

武汉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作为武汉临空港经济开发区核心板块之一和商贸物流枢纽区,要加快口岸建设、营商环境和企业发展。大力发展经营主体,整合内外部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争做行业标杆,为湖北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书芬,赵永根.关于培育叠石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调查思考[J].今日中国论坛,2013(21):92-93.

[2]卢跃,阎其凯,高凌云.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的创新:维度、实践与方向[J].国际经济评论,2017(4):116-127,7.

[3]许珂.浙江专业市场发展规律研究及转型战略思考——以义乌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22):69-72.

[4]任振鹤.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落实会上的讲话[Z].2016-10

[5]童道驰.贯彻落实全国外贸工作座谈会精神暨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Z].2016-12-07

(责任编辑:顾晓滨)

猜你喜欢
劣势优势
劣势或许会成为优势
矮的优势
近亲繁殖:并非全部是劣势
画与话
发扬优势 有所作为
公立医院优势变劣势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把自己放在劣势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