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农场的盈利模式分析

2018-11-05 09:55刁志波
对外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生活方式利润资源

[摘 要]共享经济与农场的结合诞生了共享农场。共享农场不是简单地给市民提供一块租赁耕种的土地,而是在农场、农民、市民之间重构关系。共享农场既是新型的农场经济形式,又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代表了人们心中的一种田园梦想与追求。共享农场可以共享的资源众多,包括土地、房屋、农产品、农机、等,而土地是共享农场的核心资源。共享农场的利润来源渠道较多,包括会员收费、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开发与接待、销售与配送费用的节约等。

[关键词]共享农场;经济形式;生活方式;资源;利润

[中图分类号]F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5-0090-03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sharing economy and farms gave birth to the shared farm. The shared farm is not simply a piece of land for people to rent and farm, but reconstructing relationships among farms, farmers, and citizens. The shared farm is not only a new form of farm economy, but also a natural life style and idyllic dream. There are many shared resources, including farm machine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life style, fund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labor force, etc. Land is the core resource of shared farms. There are many sources of profits for shared farms, including membership fees,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les,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reception, savings in sales and distribution costs.

Keywords: Shared Farm; Economic Form; Life Style; Resource; Profit

[作者简介]刁志波(1977-),男,汉族,黑龙江人,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2015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5JYE01)。

一、共享经济的影响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共享是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方式。即使是私有制的出现,也无法改变人们之间的相互帮助与协作,如农忙时节的相互帮助和共同生产。时至今日,人们之间借用东西、共享信息等依然极为常见。2010年左右,随着Uber、Airbnb等共享平台的逐渐出现,各种商业模式逐渐清晰[1]。共享开始从纯粹的无偿、互助、互利,过渡到有偿和付费使用,交换的对象和范围都更加宽泛。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共享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多元化,个人有了更多的參与机会和方式,共享的资源开始由信息等资源转变为个人的闲置等资源。目前,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房屋、共享写字楼、共享餐饮等应用,已经在城市中普遍出现,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已经成为现阶段新经济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城市的各种资源在不断共享;另一方面,在乡村等地区,以土地为代表的大量资源闲置或浪费。因此,共享经济与农场的结合就诞生了共享农场,这是共享经济在农业领域渗透的结果。

2017年5月24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逐步建成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因此,共享农场可以是田园综合体的一种具体形式。2017年,海南省的共享农场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二、共享农场的本质

(一)新型的农场经济形式

在共享农场出现前,自20世纪70年代,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简称CSA)已经在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出现[2]。当时的一些消费者需要寻找安全、健康的食物,一些农民需要稳定的客源和市场,于是双方建立起了一种互助、合作、共享的关系。社区支持农业是农民与农产品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协作形式,他们互相支持、共同参与农业生产、分享劳动成果并承担风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社区支持农业的形式有所区别,但其共性还是显而易见的,共享农场与社区支持农业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可以认为共享农场是在统一管理和经营基础上的一种互助、合作、共享的农场经济形式,即农场会员和市民可以有偿方式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场生活并获得农产品,农民出租土地、提供劳务,农场经营者进行统一管理、经营、提供技术支持并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整合农场资源。共享农场不是简单地给市民提供一块租赁耕种的土地,而是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现代农业经济和文化活动,是在农场、农民、市民之间重构关系。共享农场强调三方面:第一,对农村闲置的优质资源的激活和充分利用;第二,农场资源与城市需求之间进行优化匹配;第三,对农场实施有效管理和技术支持,打造生态农业的经济圈。

(二)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

对于共享农场的会员和市民来说,选择加入某个共享农场并不是一次简单的消费行为,实质是代表了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包括吃的食物、食物的种植过程、回归自然的健康生活、周边的朋友与社区等。共享农场代表了人们心中的一种田园梦想与追求,对大自然的亲近,是一种心灵深处渴望的世外桃源。当这些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时,共享农场就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即一种与工业化、城市化不一致的生活方式。因此,可以说共享农场是对当代城市人的心理需求、物质需求的积极反馈,是对农村、农业生产的一次积极变革,反映了人们对美丽乡村和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

三、可共享的农场资源

为了保障共享农场的正常运转与盈利,需要在农场会员(市民)、农民和农场经营者等相关主体间充分共享资源,从而达到资源充分利用、供需充分匹配。除了土地、房屋、农机、农产品以外,资金、农业科技、劳动力等也是必要的共享资源。

(一)土地

土地是共享农场的核心资源,市民或农场会员通过付费租赁可以获得自己的私家农田,因而没有土地就没有共享的基础。目前,共享农场只能利用闲置的土地或从农民手里进行土地流转。从共享农场的角度看,农场的土地最好位于城市的近郊,方便农场的会员或市民前往农场,也方便农产品的运输和配送,这样的农场在会员销售方面也更加容易。此外,还要求农场具有绿色、无污染的环境,具有良好的空气和水资源等条件。但城市近郊的土地往往受城市化建设影响严重,土地越来越稀缺,价格越来越高,很多土地最后都成为了房地产开发项目,村民和村集体可能不会将土地流转给共享农场的经营者。

(二)房屋

传统的农场不具有大规模的接待能力,源于农场本身没有进行这一功能的设计。对于共享农场来说,需要挖掘农场的多元属性,拓宽其非农功能,实现“农业+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如果一个共享农场有500亩的土地,发展500个会员,满足高峰时期的住宿、用餐、休闲等需求要有较多的房屋。这些房屋要与农场有机融为一体,而不是奢华、高档的俱乐部会所。因此,房屋的建筑、家具、色彩、规模、功能也要与自然、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一致。

(三)农产品

能吃到自己亲手种植的粮食,这是很多城市人梦寐以求的愿望。简单地说,共享农场能让人们吃上放心粮、放心肉、放心水果和蔬菜。可共享的农产品主要是种植类的农产品,也包括养殖类的农产品。这些农产品强调的是安全、绿色、环保,这是共享农场出现的初衷,也是共享农场的经营底线。共享农场的特点是生产环节与消费环节、农场与市民(会员)的直接对接,即从田间地头直达餐桌,省去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加快了配送效率,更容易赢得市民的信任。

(四)农机

农机的价格往往较贵,一台大型农机可能需要十几万、甚至上百万,而且闲置率较高。共享农场的日常生产管理,还需要农场的經营者统一完成,需要拖拉机、平整土地机械、插秧机、播种机、脱粒机、联合收割机等机械设备。共享农场对农机的统一购置、使用和管理,使共享农场既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又可以把某些生产环节交给市民或会员来完成。市民或会员共享农机,实现了机器和人工的密切配合。

四、共享农场的盈利来源

(一)会员收费

目前,国内的社区支持农业或共享农场,经常采用会员制形式、线上进行土地认购,会员获得相应的权益,包括私家菜园、私人小院、共享农场、共享厨房、定制农产品、管家服务、配送服务、自然课堂、户外活动等。有的共享农场会员资格的收费较高,已经远远超过土地种植、销售农产品获得的直接利润。通过销售会员资格,共享农场可以获得较多的资金支持,而且是每年稳定的现金流,这些对于共享农场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对于会员来说,尽管付出了金钱,但能获得更深度的体验、参与、分享的权利。

(二)农产品销售

对于会员来说,一般享有认购土地的农产品收获权。以广东的艾米农场为例,会员每年可以免费获得240斤新鲜胚芽米,每月一次、寄送20斤[3]。除了会员权益中的免费农产品外,会员往往会有额外的需求和订购,有些农产品也不在会员免费提供的范围内。对于共享农场来说,除了会员以外,在产量充足的情况下,还可能扩大销售范围和对象,农场的农产品也可以进入超市、专卖店、网店等线下、线上渠道。共享农场强调的是规范化、规模化的生态农业,通过会员的口碑和亲身体验,农场的品牌价值和农产品的价格都会不断提升,产品销售也将是重要的利润来源。

(三)乡村旅游开发与接待

共享农场是乡村旅游和休闲的高级形式,会员或市民在农场的停留必然衍生出住宿、餐饮、户外活动、制作和购买手工艺品、自然教育等配套需求。这些配套服务不是满足旅游团的一日游或二日游需求,而是建立在共享农场基本理念和会员服务基础上,更强调的是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住宿往往是民宿风格,餐饮强调的是农场自产的食材和健康烹饪,户外活动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接触,手工艺品强调的是当地的特色和文化传承,自然教育更是农场最核心的特色服务和吸引力所在。

(四)人力成本、销售费用与配送费用的节约

共享农场强调的是会员的参与和体验,由少数人专职种地变为众人参与种地,因而在播种、浇水、除草、采摘等田间管理环节,可以节省农场员工的部分时间和工作量。例如,国外的有些农场会有一些黑板或提示牌,上面标明农场当天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会员或市民就可以有目的地参与农场工作。在销售方面,通过会员制等方式,农产品可能在种植前就已经销售完毕,销售费用已经大大降低。由于很多会员会亲自采摘、直接带回家,从而节省了配送费用。因此,可以说共享农场解决了传统农业的田间管理人力不足、农产品销售困难、物流配送不便利等问题。

此外,基于共享农场的资本运作、连锁经营、衍生产品开发等,也是重要的利润来源。

[参考文献]

[1][美]雷切尔·博茨曼,路·罗杰斯.共享经济时代:互联网思维下的协同消费商业模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陈卫平. 社区支持农业:理论与实践[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3]艾米会. 会员权益[EB/OL]. http://www.emihi.com/html/zhishi/35.html,2017-10-18.

(责任编辑:郭丽春 梁宏伟)

猜你喜欢
生活方式利润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肥胖青少年开放式运动减肥模式的理论研究
观念新 利润丰
利润下降央企工资总额不得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