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理论及模型构建

2018-11-05 10:15崔英静宋莉璐
科教导刊 2018年24期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崔英静 宋莉璐

摘 要 艺术类大学生是青年中创新创业的积极分子,需结合其专业特性探索其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型,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创业教育的深化发展。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探讨社会生态各环境系统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系统层面出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进行新的路径探索,构建能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修正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型。

关键词 艺术类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生态系统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8.019

Abstract Ar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active element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youth. They need to explore their model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ir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m a perfect talent training system, and promote the deepening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theory of social ecosystem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y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various environmental systems of social ec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acro, meso and micro. The path of exploration, build a self-management, self-growth, self-corre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Keywords art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cosystem theory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不足,同时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现实所提出的积极策略,引导和激励艺術类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是实施这一策略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国家发展和大学生的个人追求。麦可思调查公司对2014届大学生自主创业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艺术类专业毕业生是创业积极性最高、成功率最大的群体。因此必须完善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以提高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素质、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1 生态系统理论基础

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应遵循个体发展与社会需求互惠、互动、互调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生态系统模型,并以此为依据实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1]生态模型是杰曼和吉特曼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该模型强度个人离不开生活场域,必须重视个人的生活经验、发展时期、生活空间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环境障碍是个体问题的重要因素。与生态模型同时提出的用于指定社会工作的另一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即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和社会是一个整体,根据群体的规模及特质可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个体可同时处于任何一个系统,但个体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及相互制约的关系。[2]关于社会环境,平克斯和米纳罕认为可将其分为原生系统、正式系统和社会系统,应将问题放在动态系统中考察。因此在构建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型时,应将每一个学生个体融于社会环境中,在解决学生个体问题是应放在社会环境中理解和判断。[3-5]

2 创新创业教育模型构建

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型应基于上述的生态系统理论基础来构建,才能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达到高等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基于系统生态理论视角,创新创业教育模型构建过程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的主体分别为学生、教师和社会,图1体现了创新创业教育模型中三者之间的关系。

3 创新创业教育模型的结构因子

生态系统理论是创新创业教育模型构建的领导性理论,将模型的构建分成三套依次层叠的环境系统,这些系统之间相互影响。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型的构建,任何组织、机构及个人均无法独立完成,需多层系统联合互动,综合各体系的构成因素,分析创新创业教育模型的结构因子(表1),使该模型更科学、更有效。

上述结构因子的对各个系统的主体的影响千差万别,因此在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型构建过程中,应从微观上注重自我教育意识的提升、发挥家庭创业教育的功能、完善学校创业教育的链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从高等学校的教育职能逐步转变为一种社会工作,予以贯穿于每一个个体的成长过程。当创新创业教育转变为社会工作时,模型中各个系统的主体均成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来源于系统,社会工作对个体干预就是对系统的干预,不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总之,个体与系统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发展平衡的过程,最后趋于完善。

4 创新创业教育模型的系统层次

4.1 微观系统

微观系统的主体为艺术类大学生,应从微观层面做好学生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和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大学生是一个有个性、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群体,个性、认知、情感和行为构成每个大学生的内部调节系统,每个系统都是独特的,大学生于其中扮演着积极主动的角色,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大学生需要适时适度地调整个性、认知、情感来适应自身所处的外部系统。外部系统对大学生影响较大因素包括家庭、学校、同伴群体,如:家庭成员的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以及每个成员的社会关系等;学校的层次等级、教育理念、校园文化、人文环境等;同伴的受教育程度、性格类型、社交理念等。

4.2 中观系统

中观系统的主体为导师,导师是政策与课程的纽带,必须本身拥有丰富的创业经历和过硬的理论知识 ,并能以案例将政策与课程结合起来面对面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建立创业思维,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敏感程度,针对不同个体因材施教地提高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导师的知识结构、创业经验、社会环境及工作群体是影响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导师的选择应抛开传统课程的教授模式的束缚,从有志于培养青年创业人才的企业家中选出优秀的导师,使其充分理解相关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4.3 宏观系统

宏观系统是社会,社会是由无数个体构成的庞大的关系网络,实现个体及个体行为之间的交流、整合、导向、继承及制约功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和导师,实施环境即为当期的社會环境,个体需适应环境的文化氛围、价值观念、信息流通等因素所带来的问题,同时环境也做出适当调整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如:弘扬正能量、鼓励创新、支持创业、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提供平台、政府给予资金等,将大学生置于良性发展的创新创业环境生态环境中。

5 结语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立体而又长期的工程,将生态系统理论运用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用系统化的视角,更为科学、全面地看待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根据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特点,探索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融合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苗涛,李涛.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4):13-15.

[2] 侯李游美.“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视域下艺术类大学生创业路径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1):25-26.

[3] 张文华.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理论及模型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27(4):102-107.

[4] 尚亚飞.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大学生社会适应影响因素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4.13(4):60-64.

[5] 李光耀,仲忱,张奥.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20(13):245-247.

猜你喜欢
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特点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艺术类大学生消费心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辅导员视角下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关于加强艺术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