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雨洪管理及利用适用技术体系

2018-11-06 05:59倪小艳孙起山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适用技术雨洪密云

倪小艳,孙起山

(北京市密云区水务局,北京101500)

1 引言

新农村作为一种生态、环保以及可持续的新型农村,其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特提出了更高的层次。因此,雨洪管理和利用不应仅仅停留在传统的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方面,或单一的技术措施上。因此,本文基于新农村特点,对新农村雨洪管理及利用适用技术体系展开了研究。

2 雨洪管理及利用适用技术相关理论概述

雨洪利用作为一种水文循环中获取水资源为人类所用的方法,其主要是指将自然或人工集雨面流出的雨水,收集、集中和储存,进而实现最大化利用[1]。雨洪管理则是在雨水利用的基础上,将其与排水管渠系统建设,洪涝灾害、雨水净化处理技术以及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紧密结合的一个科学体系[2]。随着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成熟,尤其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推广,大部分农村纷纷建立了水池、水窖等小微型水利工程,进而满足了生活用水的需求。然而,尽管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管理和利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亟待解决,如雨洪管理和利用系统与当地经济发展不适应,相关技术科技含量低、雨水管理和利用并未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以及并未形成一定的科学体系。

3 工程概况

3.1 一般资料

密云区蔡家洼村,位于密云区东部的浅山区,该村整体位于山区。蔡家洼管辖面积4km2,地形高度在310m,地形坡度大于15°,流域范围约1.2km2。蔡家洼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全年降水少且不均匀,且集中在6-9月,密云区年降水量约为608mm。由此可见,密云区蔡家洼属于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地区。

3.2 新农村给水和排水现状

密云区蔡家洼给水的方式以机井取水为主,地下水补给则主要依靠雨水渗入。蔡家洼排水设施相对比较简陋,同时,周围山上雨水大部分直接流入村西部的潮河。总之,蔡家洼给水和排水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水资源匮乏,水资源利用不当;第二,水资源污染和环境污染严重;最后,现有排水设施难以抵御暴雨的威胁。由此可见蔡家洼加强雨洪管理和利用的重要性。

4 新农村雨洪管理及利用适用技术体系的构建

4.1 技术体系整体系统的设计

目前,尽管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已经获得广泛应用,但我国雨洪管理和利用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体系。由此可见,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应注重构建雨洪管理及利用适用技术体系。因此,本文从整体构建了雨洪管理及利用适用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面源污染控制、洪涝控制、雨水利用以及水土保持,其中有些措施是交叉的,例如,面源污染控制包括前置库和沉砂池、土壤渗透过滤、植被缓冲地带等。雨水利用包括生态调蓄利用、雨水间接利用以及积蓄利用。其中,生态调蓄利用包括生态水塘、多功能调蓄塘等;雨水集蓄利用则包括庭院利用以及集中利用,具体又分为庭院水塘、集流、蓄水以及净化等。依据不同的条件,雨洪管理及利用适用技术体系会呈现出不同的组合和实施重点。鉴于密云区蔡家洼给水和排水的特点,在已有体系的基础上,蔡家洼的雨洪管理和利用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蔡家洼雨洪管理及利用适用技术系统应用实例

4.2 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设计

蔡家洼东南面环山,大部分雨水来源于山坡。为减轻防洪压力,改善生态环境,应加强排水系统设施的完善。因此,应对排洪渠道进行系统规划建设,即在原有基础上,通过调石砌筑等方式改建,为蔡家洼设计了3条排洪渠,并依据实际路面条件,采用明暗结合方式进行了设计,同时,还设计了3条支渠。另外,在排洪与截洪沟接口处,明渠进入暗渠的入口处以及排洪进口处等,设置格栅,截住垃圾、杂草以及树叶等污染物。

4.3 生态景观排水沟设计

蔡家洼村内部存在自然形成的山沟,且内部景色优美、植被丰富。因此,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应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整。首先,清理沟渠,改善生态环境;其次,对周边环境进行设计。例如,对于坡度较大的沟底,应填沙石,在沿途应铺设卵石,同时在岸边应放置不规则的大块石。另外,还可补充适宜本地的水生植物,最后,在低洼处设计天然水塘等,不仅起到蓄雨水作用,还起到沉淀泥沙的作用。

4.4 面源污染措施

蔡家洼村以旅游业为主。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山坡冲刷和村庄地面的冲刷。因此,应采用相应的措施控制非点源污染,其措施主要包括格栅、拦沙坝、前置塘和缓冲带等等。以前置塘为例,可通过种植水生物的方式,提高氮磷去除率。另外,前置塘的设计应采用缓坡设计方式,并依据水深不同,种植不同植物,如浅水区种植芦苇、水草等等,深水区种植荷花等等。除此之外,为控制污染,还应选择适宜的缓冲带植物,如草或灌丛等,以适应该地经济的发展。

4.5 雨水利用

蔡家洼在利用雨洪资源方面,应考虑分散式,包括庭院雨水收集利用和雨水渗透利用两种。以庭院雨水收集利用为例,应从屋面和屋顶两方面展开设计。还可通过地下集雨地的修筑,收集雨水,以用于浇花、冲厕等等。而对于雨水渗透利用方面,则可在庭院内种植花草、雨水花园开辟等方式利用雨水。同时,还可以设计道路绿化带的方式,起到滞洪蓄水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通过透水铺装的方式,如石块等,让水渗透到地下,起到补充地下水的作用。

5 结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决策,在其推动下,必然对村庄环境改善以及水资源的需求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对密云区蔡家洼村的研究,发现蔡家洼雨洪管理及利用适用技术系统的应用对于改善蔡家洼的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雨洪管理和利用应在依据不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管理和利用。同时,各地区还应加强对新农村雨洪管理及利用适用技术体系的构建,包括整体技术系统的设计、雨水收集和排放系统设计、生态景观排水沟设计、面源污染措施以及雨水利用,并将这个系统依据不同新农村的条件和特点有重点、有差异地应用,进而最大限度发挥其功效。

猜你喜欢
适用技术雨洪密云
《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2年版)》公示
密云职工勠力同心再战疫
密云区总工会慰问防疫一线人员
基于集对分析的德州市雨洪资源潜力研究
大棚开直播 密云“新农活”
密云区部分古树健康评价
低影响开发中植物应用研究
海绵城市概念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究——以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为例
丘陵地区大学校园景观在雨洪应对中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 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