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糖尿病肾病与血细胞形态变化的关系

2018-11-06 11:28吴胜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期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压

吴胜

doi:10.3969/j .issn.1007-614x.2018.3.73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与血细胞形態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健康体检者86例作为参照组,均测定血糖、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细胞形态、血生化指标及肾小球形态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压、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血红细胞压积等显著高于参照组,而MCHC低于参照组(P<0.05);肾小球增生、体积等评分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DN患者与血细胞形态、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等相关指数改变有关,且相互之间具有关联性。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糖尿病肾病;血压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常累积肾小球、肾小管、肾脏间质及血管,属于微血管病变,其中肾小球硬化最常见,病情持续发展可导致肾衰竭,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有研究指出,遗传因素、血液细胞形态变化、糖代谢紊乱及多种细胞因子都参与DN的发展[1]。故我院于2015年1月起对90例早期DN患者进行血液细胞形态及肾小球等相关检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DN患者94例进行研究。①纳入标准:均符合《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2]标准;运动后尿白蛋白排出率(UAE)持续升高至20~ 200μg/min者;由白蛋白尿检确诊,并具有肾小球高过滤及肾脏肥大者。②排除标准:UAE> 200μg/min或蛋白尿> 500 mg/d者;合并肾衰竭、结石、肿瘤者;孕妇、哺乳期或意识障碍者。根据以上标准排除,86例健康人群为参照组,90例患者符合标准纳为研究组。参照组男40例,女46例;年龄32~76岁,平均(47.51±9.28)岁。研究组男42例,女48例;年龄31~ 75岁,平均(47.68±9.27)岁。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分组比较。

检查方法:全数患者空腹抽取静脉血后,取2.0 mL注入抗凝管后2—4h内检查血细胞形态。通过全自动五分类细胞球仪(选用sysmex公司型号XT-2000仪器)检测全血细胞;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观察患者血糖、血脂、肝功能及人血白蛋白(ABL)水平变化;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检查具体项目包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GLU,正常指数3.89~6.1 mmHg)、甘油三酯(TG,正常范围<1.7 mmol/L)、ALB、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值9~13 f1)、红细胞压积(PVC,正常值男40%~ 50%,女37%~48%)、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正常参考范围35~ 56fl)、血小板分布宽度标准差(PDW-SD,正常值9%~ 17%)、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正常值80~ 94fl)、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27~31 pg)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正常范围310~ 370 g/L)。

肾组织实验检查:取4 μ,m肾组织切片后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根据使用步骤进行操作,通过2.5%戊二醛固定后完成漂洗、脱水、固定、超薄切片及双重染色等过程,观察肾小球直径、基底膜厚度、增生指数及单个血管钳细胞个数并记录。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各项指标检测:研究组患者CLU、TG、AIB、UAER等显著性高于参照组,而MCHC较低(P<0.05),见表1。

肾小球变化对比:研究组早期DN患者肾小球增生、内皮细胞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讨论

DN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产生的,以患者视网膜、肾、神经及心肌组织等病变表现为主,主要表现为微血管障碍或基底膜增厚。该病的发生及发展与胰岛素抵抗紊乱、高血糖和多种激素水平异常有关,且炎症和微循环障碍易导致DN。有学者研究指出[3],当细胞内外信号转导与信号分子调节发生改变,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及交感神经系统活性改变时,可提示DN病变,且患者同时可引起血压、血脂改变,进一步加重疾病的发展。DN患者多见于糖尿病患病10~ 15年后,当患者发展为终末期时,往往合并大血管病变、糖和脂质代谢障碍,是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对此,为进一步有效检测以确诊早期肾病,从而促进临床治疗,本次探讨针对血细胞形态变化的检测分析。

蛋白尿与DN发展关系:患者形成DN后根据病情程度不同,临床分为5期,其中肾小球过滤每期表现具有差异,逐渐由正常水平波动一明显增高一下降至正常值一持续降低-< 10 mUmin,且蛋白尿由Ⅱ期至Ⅳ期均明显增高,但终末期患者发生肾小球硬化而降低。早期DN患者运动后UAE增高同时,血压也受到改变,而肾小球发生结节样病变及小动脉玻璃样变。I期DN患者单纯控制血糖可达到部分缓解,但整体血糖控制对蛋白尿的发生改善效果较差。从表1的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高于参照组,且肾小球检验结果系膜增生指数显著增高。

血细胞变化、血小板、糖代谢异常与DN的发展:患者疾病的发展,可增强血小板的黏附聚集,易导致微血栓并促进血小板的活化,加剧血管栓塞、肾脏受损及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全血细胞、糖代谢出现异常两者可激活二酰甘油(DAG)、蛋白激酶C(PKC)通路;同时激活多元醇通路后可结合DAG,从而增加细胞膜转移量和PKC的表达;此外,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在DN患者终末期表达中可增加PKC的活性,在DN发展中存在重要意义。系膜细胞主要具有调节肾小球率过滤作用,红细胞分布宽度等指数发生改变均可表现为肾小球动脉肌源性反应现象,而DAG可促进肌源性收缩,使系膜细胞受牵拉而增强PKC活化。对此,早期DN患者糖代谢异常及血细胞指数改变在肾小球系膜细胞PKC活化中均具有影响,在临床诊断中可作为疾病判断。此外血流动力改变易导致肾小球内大量葡萄糖灌注,从而促进系膜细胞及足细胞葡萄糖的运转。

当DN患者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易造成微血管管腔狭窄或弹性降低,在MCV增大、血流阻力增强情况下,导致血管阻塞,进一步恶化加重肾损害。曾斌研究指出[4],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强,使渗透压增高,导致水分进入细胞内,使体积增大,而降低MCHC水平。本次探讨中,经检测显示,研究组患者GLU、血压显著高于参照组,红细胞比容、PVC、ALB及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增高,而MCHC低于参照组,但属于正常值范围;研究组患者肾小球直径、厚度、数目及增生指数等形态结构变化与参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血细胞形态变化在早期DN患者表现中具有关键意义,临床常规检查同时可进行血细胞相关检查,以进一步确诊疾病,利于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江波,王晓斐,江华,等.健康教育辅助不同血液透析方式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2):66-68.

[2]杜兴旭,赵维彦.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沃冠群,姚源璋.PKC α、PKC B I与早期糖尿病肾病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106-108.

[4]曾斌,郑会丰,林奕丽,等.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细胞形态变化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1,9(2):179-180.

猜你喜欢
糖尿病肾病血压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
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病因分析
控制血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