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人脸面观的思想政治激励教育

2018-11-06 05:50李修志魏亚非
山东青年 2018年6期

李修志 魏亚非

摘 要:

从古至今,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中国人亦将脸面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标准。儒家思想中,对人礼仪的教育,是一种理想的中国人的脸面观,这是一种价值取向。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并不能达到一种理想的脸面模式,出现了不同种类的脸面观,对社会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文章旨在揭示四种不同的脸面观,通过思想政治激励教育,使人们形成健康的脸面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向而行,形成教育合力。

关键词:中国人;脸面观;思想政治激励教育

1、相关概念

1.1、思想政治激励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①激励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方法,激励教育作用的发挥则需要依靠一定的载体,即方式方法来得以实现。思想政治激励教育,就是教育激励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育激励对象所采取的激励方法和手段。

1.2、中国人脸面观的概念

在对脸面观的研究中,有些学者认为脸和面是一个整体,有些专家认为脸和面是分开的,翟学伟是国内探讨面子的杰出代表,他认为:脸是个体为了迎合某一社会圈认同的形象,经过印象整饰后表现出的认同性的心理与行为。面子是我把我自己的形象展现给别人之后,社会圈的其他人对这个脸进行的一种评判,即面子是这已形成的心理及行为在他人心目中产生的序列地位,也就是心理地位”。面子偏向互动双方“所处关系状况”,是一种“心理地位” ②。

2、中国人脸面观的类型

在西方社会中,脸面统一体的模型与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相吻合,只要你够优秀,就能获得社会对你的认可。在中国并不是这样的,关系和人情的介入,会使得个性变得越来越弱,中国人不再通过自我的形象来获得他人的心理地位。由于中国人在脸面行为中偏向面子,那就造成了脸面的分离,这意味着中国人做人的原则已不落在品行和人格的施展上,而是放在了以他人为重或表面的应酬上,即处处考虑情面的问题。翟学伟将中国人的脸面

图1 脸面四分图

用新的模型进行展示,将脸和面做两个象限的区分,得到一个脸面四分图(见图1)。

第一种情况是有脸有面子,它的表现是人格和关系的一致性,你的良好表现或者品行可以展示你良好的社会关系,也可以通过你良好的社会关系来回推你是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他们之间构成一种同质性的关系。

第二种情况是有脸无面子,我们知道儒家思想只是一种价值倡导,这种价值倡导是否真正能够落到实处,这是值得商榷的,现实与理想是存在落差的——即你做的事情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就导致了有脸无面子的出现。

第三种情况是无脸无面子,这一类人不顾及自己的形象,没有底线,没有道德,没有羞耻。

第四种情况是无脸有面子,在社会关系中,我们总介意别人怎么看我,被人如何评定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虽然他已经明明做了不守规矩的事情,但是依然要维持住别人怎么看。

3、脸面观形成的原因探析

从经济基础来看,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土地是人们的生存资料。由于土地是固定的,不能随意迁动,以土地为生的人们也就固定在这个地方,这就使得周围的人都是熟人,他们了解彼此的身世,并对某些事件口耳相传、世代相传,尤其是对一些不好的事情,不仅这一代人丢了脸面,以后的几代人也会跟着丢脸,“造成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中第一要务是要考虑怎样来保人际关系的稳定和和谐”。③

从传统文化来看,儒家文化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在思想教化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儒家文化倡导“仁、义、礼、智、信”,教导人们做君子而非小人,教导统治者“为政以德”。在这种社会风气下,人们追求“德才兼备”,崇尚正义,唾弃不义之事,对于脸面也就更加看重。

4、中国人脸面观的利弊分析

中国人的脸面观念是存在一定的益处的。首先,脸面有助于形成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在中国脸面通常与身份地位相联系,所以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会考虑是否会损害自己的颜面,是否与自己的身份地位不相符,这就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相对和谐。其次,脸面有助于弘扬善隐瞒恶。我们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做了好事就会愿意让别人知道,做了坏事就会将其隐瞒,虽然不能确保减少恶的发生,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了净化社会环境。最后,脸面有助于人们知荣辱。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对于耻辱的强烈反应,这种耻辱感使人们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中国人脸面观念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第一,过于追求脸面影响公平公正。比如,中国人办事情喜欢找熟人,因为熟人可以给个面子,让事情变得简单和方便,如果不认识熟人,办起事情来就会有些费劲。第二,过于追求面子会导致形式主义泛滥。比如有些村庄修领导视察路,在这条路上绿树如茵,鸟语花香,道路整洁,而其他的地方却非常脏乱,这种形式主义并不能真正的给村民带来实惠。

5、基于脸面观进行的思想政治激励教育

5.1、强化激励法

強化激励法就是激励者通过肯定或否定被激励的行为,使其保持或消退某种行为从而实现预期目标的方法。④按照强激励化对人行为的强化或者减弱,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也称作为正激励,是指激励者通过满足被激励者的某些需要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正强化的表现形式很多,我们通常指的是表扬和奖励这两种形式。在中国人脸面观中,第一种类型的脸面观,是一种符合道德要求的脸面观,它代表了一种正义与担当,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国家的要求。第二种脸面观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按照规则办事,属于铁面无私的人,本身并没有错误,也是社会良好风气的传播者,也应该对他们采取正强化的方式,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地位,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符合社会规范的,进而激发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负强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批评、惩罚,使其情绪上受到刺激,进而醒悟和受到启发,从而改变或放弃自己原先的行为方式。负强化主要是以批评、惩罚为主,它具有正强化所不具有的定向功能。第三种脸面观的人,做事没有原则,自私自利,是危害社会的蛀虫,他们不仅不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反而以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为荣,对于这一类人要采取负强化的措施,让他们的行为受到应有的惩罚,使之不敢为非作歹。第四种脸面观的人,他们通常利用非正当的手段来谋取做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这种不正当手段必然会危害其他人的正当利益。所以需要对无脸有面子的人进行批评或者惩罚,做一个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

5.2、感情激励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情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行为的效率,它具有动机作用。感情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它具有组织作用,感情通常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对于自身以及对于自己活动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⑤感情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如果教育者能够利用感情来教育或者影响受教育者,那么受教育者将会在认知方面发上变化,认知一旦形成便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对人的一生都产生影响。

感情激励法主要包括三个要点:关心受教育者,尊重受教育者,信任受教育者。感情激励一定要发自内心,虚假的激励不仅不能帮助不同脸面观的人改掉恶习,反而会使他们变本加厉,产生不好的影响。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得到外部的关心、尊重和信任是人的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任何一种脸面观的人都有被人关心、尊重和信任的需要,点滴的感化可以使他们坚持正确的思想与行为,逐渐改变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从良知方面得到感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5.3、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教育者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指通过树立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示例为范例,提高人们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质的一种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借鉴、模仿他人的行为反应来完成的。⑥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榜样都能够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力量,激励自己实现目标。

人是一种善于模仿的动物,外界的行为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自己的实践,尤其是那些价值观还没有建立健全的人。在脸面观中,有脸有面的人可以给别人树立正确的示范,但无脸无面、无脸有面的人在社会中比比皆是,这将会影响多少脸面观不稳定的人,可见对于脸面观的教育是多么迫切。当今社会信息传播飞速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也多种多样,这为榜样的选择和树立提供了路径,教育者应根据脸面观的标准选择有脸有面的人,使之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脸面观。

5.4、环境激励法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激励法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切外部环境的总和。⑦“孟母三迁”体现了古人对于环境影响人的理解,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实践与认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环境激励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集体感染法,典型示范法,舆论激励法等。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发源于其中的面子文化妙趣横生,体现了中国人的处世价值,当然其中包含了一些文化糟粕,这对我们提出了考验。为了使人们的行为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层的需要,我们应该对糟粕进行改造,思想政治激励教育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不好的思想行为,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品质。

[注释]

①⑦张耀灿,陈万柏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②⑤翟學伟.中国人的脸面观—一项本土心理学研究.台北: 桂冠图书公司 1995,95- 98.

③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④叶栗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40页.

⑥胡娟《论榜样的激励作用及其机制的重构》,载《职业圈》2007年第10期.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