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蜜环菌—猪苓—党参立体化栽培新模式

2018-11-06 10:46王华周林郭尚萧晋川赵照林杨杰张红刚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5期
关键词:猪苓党参

王华 周林 郭尚 萧晋川 赵照林 杨杰 张红刚

摘 要:目的:充分发挥猪苓资源优势,开发猪苓的自然生态立体栽培体系,提高猪苓生产的种植效益和经济收益。方法:在森林中地下栽培蜜环菌伴生猪苓,地表种植党参,建立空林木,地表党参、地下蜜环菌伴生猪苓的生产体系,同时收获林木果实、党参药材、猪苓药用菌。结果: 采用这种生产模式,猪苓、党参生产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所产苓核个大结实,色泽乌黑光亮,培性状优良,每亩林地综合经济收益提高15%。结论:采用猪苓、党参套种栽培,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林下经济效益最大化,把保护自然生态和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为猪苓产业的持续良性发展创建了新的模式。

关键词:林下栽培;蜜环菌;猪苓;党参;立体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5-0031-04

Abstract:[objective] Give full play to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Polyporus and develop the natural ecological three-dimensional cultivation system of Polyporus to improve the planting benefit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Polyporus production.[Methods] In forests, planting Armillaria Mellea - Polyporusumbellatus Underground and planting Codonopsispilosula on the ground.The produc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high altitude forests, Codonopsispilosula on the ground and Armillaria Mellea - Polyporusumbellatus under the surface.At the same time, harvested fruit, Codonopsispilosula and medicinal fungus of Polyporus.[Results] With this production mode, the benefit of wild interplanting of Polyporus and Codonopsispilosula can be greatly improved.The produced Polyporus is large, strong, dark and glossy, and has good cultivation characteristics.Th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income is increased by 15%.[Conclus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olyporus and Codonopsispilosula, the maximum economic benefits of forests can be realized without destroy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Combine 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ecolog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To create a new model for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olyporus industry.

Key words:Understory;Armillaria mellea;Polyporus umbellatus;Codonopsis pilosula;Three Dimensional Cultivation Mode

豬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是一种药用真菌,人工栽培研究已开展了30多年,如韩汝诚[1]、郭顺星[2-6]、徐锦堂[3,6]等先后对猪苓与蜜环菌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郭顺星等[7]试验成功利用蜜环菌菌材伴栽猪苓技术,尤其是在栽培穴中增放大量树叶后,对提高猪苓产量起到了极好的效果。现行的猪苓人工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半野生栽培法、固定菌床栽培法、纯菌种栽培法等,都是单一种植猪苓,由于没有重视到种植猪苓地面的防热、杂草等影响猪苓产量的因素,使得猪苓栽培穴增放遮阴物的技术没能得到很好的应用和获得应有的效益[7]。为了提高猪苓生产的种植效益和经济收益,本试验开发了林木-蜜环菌-猪苓-党参立体化栽培模式。

1 猪苓与党参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1.1 猪苓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是一种药用真菌,别名豕苓、猪茯苓、猪粪菌、地乌桃,在分类学上属于无隔担子菌亚纲(Holoba-sidiomycetidae)、无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多孔菌属(Polyporus)[8-11]。猪苓主要是由菌核和子实体2个部分构成,食药兼用,菌核生于地下的土层中,菌核体呈块状、条状或不规则形态,表面为棕黑色或黑褐色,有许多凹凸不平的瘤状突起及皱纹,内面近白色或淡黄色,干燥后变硬,一般生长期3~5年,菌核为药用部分;子实体从地下菌核上长出,子实体一年生,夏秋季生于多种阔叶树特别是蒙古栎树桩附近的地上,具中生柄,具地下菌核,柄从菌核生出,在基部分枝形成许多具中生柄的菌盖,肉质至革质[12],直径5~15cm或更大,表面长有细小鳞片,俗称“猪苓花”、“千层蘑菇”,可食用。

猪苓与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Wahl.Ex Fr.)Karst.]具有共生关系,当猪苓与蜜环菌形成共生关系后,再与共生的树木形成猪苓-蜜环菌-树木的三者共生关系,利用木质素即树木的营养,完成猪苓的生活史。猪苓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生活习性,与蜜环菌有特殊的关系甚至受着蜜环菌制约,它随着蜜环菌的生长而生长。蜜环菌喜欢肥沃湿润、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林间熟地,土壤选择厚20cm以上的腐殖质土层或沙壤土,土壤微酸性,含水量在40%左右。猪苓也同蜜环菌一样,生长在地面下5cm,温度6~8℃时开始生长,20~25℃时生长最适,30℃以上菌丝停止生长,进入短期休眠。秋末冬初,地面下5cm,温度低于8℃又进入冬季休眠期。一年中4—6月和9—10月为蜜环菌菌丝的活跃生长期,猪苓菌核的特性也亦如此。

猪苓资源分布于全球,大多数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区域[2],特别以中国、日本的资源为最多、最普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南、西北和华中地区[11],涵盖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湖南、湖北、甘肃、陕西、青海、河南、山西、河北、北京(延庆)、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18个省份[12-14]。

我国猪苓主要生态特征表现为适应气候类型多样、范围广,在亚热带,暖温带、温带等各种气候带都可以生長。从降水量来看,大部分的猪苓资源分布地域的年降水量都在400~1000mm,在贵州、四川、湖南等高山地区的猪苓分布区域,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这些地区都是高山地区,具有良好的森林覆盖,有湿度、不积水,低于400mm降水量的地区基本上没有。

1.2 党参 党参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在分类学上属于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桔梗目(Campanulales)、桔梗科(Campanulaceae)、党参属(Codonopsis),党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的干燥根,2010年版药典收载正品党参包括党参、素花党参和川党参。党参药性“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能,并常作为人参的替代品,有悠久的应用历史[15]。药用党参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部分地区,产地多,质量差异较大,山西省素为党参之乡,其历史可上溯至唐宋时期,一直以山西长治市、晋城市产的潞党和忻州、五台产的台党、甘肃纹党、陕西凤党最为著名,被认为是最优的党参道地药材[15]。

党参为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潞党参全株有白色乳液及特殊气味,茎细长,多分枝,基部疏生白色硬毛,上部平滑无毛。叶互生或对生,叶片卵形至长圆状卵形,边缘浅锯齿状,两面被毛。作为药材的是党参的地下部分,根呈长圆锥形,稍弯曲,长10~35cm,直径0.4~2cm。表面黄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痕,习称“狮子盘头”。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皮部棕色,木部淡黄色,断面较为平坦[17]。

党参对种植环境的要求不很苛刻,适应性强,一般海拔高度1000~3500m地区均适宜党参生长发育。党参适宜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疏松砂质壤土种植,忌重茬、连作。党参喜温和凉爽气候,较耐寒,一般在8~30℃间能正常生长发育,最适生长温度20~25℃。在30℃以上温度时,生长受到抑制。党参植物生命力较强,在-28℃左右的条件下不会冻死,仍能保持生命力。种子在温度10℃左右,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发芽的最适温度为18~20℃。党参对水分的要求不甚严格,一般在年降水量500~1200mm的条件下都可正常生长。

2 山西省猪苓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山西的猪苓资源开发以及人工栽培起步较早,从1950年代开始人工栽培猪苓的研究[16],1965年山西省药材公司在古县北平镇海拔1500m的山区建立了猪苓实验场[18],开始进行人工栽培猪苓试验,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徐锦堂教授等曾在山西古县进行了猪苓半野生栽培技术研究,并取得了成功,为我国猪苓由野生变家种,尤其是林地栽培奠定了基础[19]。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山西的猪苓产业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只有古县、夏县、方山、和顺、交城、阳曲等地有小规模、分散种植。

分析山西猪苓产业发展状况,首先,农户缺乏技术、经验,对猪苓的生产栽培技术以及优良的适宜的菌种不了解,或者说是生产者没有真正地掌握生产技术和正确的操作技能,造成种植失败、产量低、产值不确定等问题,因此猪苓产业长期以来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形成市场需求。其次,生产模式都是单独栽培,利用林地较少,特别是防热遮阴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了猪苓的产量和经济收益。再次,对猪苓及蜜环菌的资源研究不充分,品种选育力量薄弱,自育品种少、菌种供应乱、体系不健全等。针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对山西猪苓产业以及生境条件进行深入的调查,因地制宜选择生产经营方式,开发新的栽培技术体系,以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3 林下蜜环菌-猪苓-党参立体化栽培模式

3.1 栽培模式基本内涵 采用蜜环菌伴生猪苓在森林地下栽培,地表种植中药材党参,建立空中林木遮阴保湿,地表中药材植物遮阴防热保湿、地下种植蜜环菌伴生猪苓的生产体系,同时收获林木果实、党参药材、猪苓药用菌,达到提高经济收益的目的。我们称这样的生产体系为林下蜜环菌-猪苓-党参立体化栽培模式。

3.2 立地条件 林地:应选择符合国食药监安〔2003〕251号《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如桦、枫、柞、榆、袍栎、洋槐等,既适合猪苓又适合党参生长,这些树种植被的的混交林、次生阔叶林、杂灌林的林间和经济林及疏林地均可栽培。海拔和坡度:海拔在800~1400m的山地、丘陵均可种植,坡度以20~30缓坡为宜,30以上的陡坡应修成小梯田,以利于操作和后期保水。土壤应选择符合GB 5618-2008国家土壤质量标准(修订),土层深厚,表层疏松(腐殖质10cm以上)黑砂壤土或砂质暗棕壤土,含水量在30%~50%,pH值5.0~6.7的微酸性或近中性的最好。温度和湿度:在山西省山区,5月下旬至10月中旬都可以适宜猪苓菌丝萌发与生长。

3.3 主要栽培技术 猪苓和蜜环菌春天当地温回升到10℃以上就可以播种,党参从早春解冻到4月底前都可进行,二者的播种季节是吻合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3.3.1 材料准备

3.3.1.1 蜜环菌菌种的准备 蜜环菌栽培种可到正规菌种公司购买,有灭菌设备的也可自制栽培种。制作蜜环菌小菌枝栽培种时应按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执行,制作栽培种时,选取直径0.5~1.5cm质地松软的桦木科、壳斗科植物树种的枝条,斜截成2~3cm长小段,将麦麸与枝条以1∶3的比例加水拌湿装入广口瓶,高压灭菌后接入蜜环菌种,约50~60d后蜜环菌可以长满瓶,形成1个菌丝、菌枝团,营养液呈透明的棕红色,瓶壁上可观察到有白色至浅黄色透明半固体菌丝分泌物,蜜环菌栽培种可用来培养菌枝、菌材或栽培时直接使用。

3.3.1.2 段木的选取 在树木落叶后到萌芽之前的冬季,选择直径5~10cm的的树干、树枝作新材,锯成30~40cm长度一致的小段。晾晒10~15d,至截面出现细小的裂纹,含水量保持在50%~60%。同时每隔4~6cm砍一个鱼鳞口,每根段木砍3~4排,砍破皮层到木质部。栽培时将备好的段木用水(有条件也可用0.25%的硝酸铵溶液)浸泡12~24h捞出沥干备用。若年前冬季砍树笠年春季栽培,段木水分适宜可免浸泡。以每5根段木为一窝计。

3.3.1.3 树枝、阔叶树种落叶的准备 选直径1~3cm的阔叶树新鲜枝条,斜砍成5~8cm短节备用;每年秋冬季节将树林中阔叶树种的干燥树叶进行收集备用。

3.3.1.4 种苓的选择和保存 种苓选择对于猪苓栽培至关重要,应选择生活力强、新鲜无霉变的黑苓或灰苓作为种苓;种苓短期保存时可以用湿润的腐殖土一层层堆埋,放置与阴凉通风处。

3.3.1.5 党参的选种与处理 党参用种子繁殖,所选用的种子应符合国家种子质量标准,发芽试验出芽率高,发芽势高,无杂草种子等,所用种子必须经过检验和检疫,合格后才可使用。种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将50%的多菌灵药液用清水稀释600倍,将种子浸泡1h,消灭种子携带的病原物。

3.3.2 播种方法

3.3.2.1 蜜环菌-猪苓 (1)段木处理:在段木上适当砍鱼鳞口,便于蜜环菌菌丝与段木侵染。过干段木需适当浸泡使用。(2)选栽培点挖坑:山区栽培点的选择要根据地形而定,高山浅坑,深15~20cm;低山深坑,深20~30cm,一窝一般是宽40~50cm,长60~70cm,也可以根据地形开挖长坑栽培,栽培坑挖好后将坑底进行平整后适量灌水湿润,有利于刚栽后的湿度保证。可栽培2窝/m2,使用树枝2~3kg,段木10根。填土后每窝放5根段木,段木间距4~5cm。(3)播种:把预湿过的落叶先在坑底铺一层后填腐殖土3~5cm厚后摆放段木(段木间距5~10cm),在段木间隙处回填腐殖土至段木高度的50%,在5根段木两边鱼鳞口边、断面处贴紧、均匀的摆放种苓,将蜜环菌菌种放入种苓两边。使用蜜环菌种加段木直接进行栽培,可栽培2窝/m2。每窝用种苓350~500g,段木5根,树枝2.0~2.5kg,蜜环菌种1.5~2瓶。(4)放树枝填土:每2段木间隙处放5~6节树枝,用1~2cm厚腐殖土将段木盖严,再放1层1.0~1.5kg湿树枝,树枝不重叠。(5)覆土:最后覆土10~15cm,填土时注意将细土填入棒空隙间压实,盖成平顶,便于保水保墒。

3.3.2.2 党参 在播种完猪苓之后的地平面上,做畦育苗,横向开沟,进行条播,行距9cm,沟深3cm,播幅宽30~40cm,种子播前可混入5倍体积的细沙或细土,将种子均匀撒播于沟内,覆盖厚0.5~1cm的细土,然后填压,播种量为30~45kg/hm2。种子播完后的畦面加盖玉米杆或豆秸等遮荫覆盖物,以遮住土面为宜,不可太厚也不能太薄,太厚影响通风透光,易形成高脚苗,太薄达不到遮阴保湿的目的。出苗后及时除尽杂草。

4 林下蜜环菌-猪苓-党参立体化栽培模式的效益分析

林下蜜环菌-猪苓-党参立体化栽培模式利用了猪苓与党参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及播种期、采收期均相近的特性,采取仿野生栽培方式,地上和地下栽培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生长,互为补充。根据在山西的几个主要豬苓生产地区试验证明,采用这种生产模式,猪苓、党参仿野生套种栽培效益大大提高,所产苓核个大结实,色泽乌黑光亮,性状优良,林地综合经济收益提高15%。同时,采用猪苓、党参套种栽培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林下经济效益最大化,把保护自然生态和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为猪苓产业的持续良性发展创建了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韩汝诚,张维经,张正民,等.猪苓与蜜环菌的初步研究[J].中药材科技,1980(2):6-8.

[2]郭顺星,徐锦堂.猪苓菌核的营养来源及其与蜜环菌的关系[J].植物学报,1992,34(8):576-580.

[3]徐锦堂,郭顺星.猪苓与蜜环菌的关系[J].真菌学报,1992,11(2):142-145.

[4]郭顺星,徐锦堂.猪苓菌核结构性质的研究[J].真菌学报,1991,10(4):312-317.

[5]郭顺星,徐锦堂.猪苓菌核结晶及后壁细胞的起源与发育[J].真菌学报,1992,11(1):49-54.

[6]徐锦堂,郭顺星,李灵玉,等.猪苓菌核生长发育规律观察[J].中国药学杂志,1991,26(12):714-716.

[7]郭顺星,徐锦堂,肖培根.猪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6,21(9):515.

[8]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9]徐锦堂.中国药用真菌学[M].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

[10]许广波,傅伟杰,赵旭奎.我国猪苓研究的进展[J]. 菌物研究,2003,1(1):58-61.

[11]应建浙,卯晓兰,马启明.中国药用真菌图谱[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12]李玉,李泰辉,杨祝良.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5.

[13]李雯瑞,梁宗锁,陈德育.猪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6):60-65.

[14]刘蒙蒙,邢咏梅,郭顺星.基于Maxent生态模型预测药用真菌猪苓在中国潜在适生区[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4):2792-2795.

[15]赵国锋,张丽萍.山西党参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及SOP的制定[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6,20(6).

[16]李开写,李承志.山西中药资源[M].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9.

[17]张向东,高建平,曹铃亚,等.中药党参资源及生产现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3):496-498.

[18]张长青,孙正祥,章松柏.猪苓栽培模式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42.

[19]李树森,傅世贤,张前福,等.猪苓林地栽培技术[J].食用菌,2009(1):35-3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猪苓党参
猪苓的本草考证
孟河医派党参特色炮制品中党参用药品种考证
Effectiveness of Zhuling decoction (猪苓汤) on diuretic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猪苓汤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女性复发性下尿路感染的临床观察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Lobetyolin,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Radix Codonopsis (Dangshen)
党参炔苷解吸-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工艺的优化
复方党参口服液免疫增强作用的配伍相关性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HPLC法同时测定党参固本丸中7种成分
猪苓微粉浸膏提取工艺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