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措施在高原地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18-11-07 11:33付长怀王笃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达标率血压

付长怀,王笃亲

高原地区具有海拔高、气温低、氧分压低等特点,易诱发原发性高血压;与平原地区患者相比,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偏高,体内氧化应激水平较高,存在明显内皮功能障碍[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原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不少并发糖尿病,此类患者更易出现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2]。综合干预措施是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给予的多方面的治疗指导方案,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中也有少量应用,但尚无对高原地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且评价指标较单一,多局限为血压、血糖控制率,护理满意度、遵医嘱行为等,未能全面评价该方案的作用[3,4]。本研究较全面地对比了高原地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接受常规指导与综合干预的各项指标达标率、生活习惯改变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入选2016年1月~2017年2月于青海省交通医院住院治疗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4.3±6.6)岁;平均体质指数(BMI)(25.7±4.0)kg/m2;有高血压家庭史32例,有糖尿病家庭史21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7例,中学29例,大专及以上14例。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5.0±7.2)岁;平均体质指数(BMI)(25.2±3.6)kg/m2;有高血压家庭史35例,有糖尿病家庭史22例;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4例,中学30例,大专及以上1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男女不限;年龄18~80岁;居住海拔>3000米地区1年以上;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空腹血糖(FPG)≥7.0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有心肌梗死、脑卒中、神经精神病史;合并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1.4 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均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其中,对照组进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方面的知识教育,予一般性用药指导,定时测量血压、血糖并予以记录,对于控制不理想者予以督促。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综合干预,具体包括以下6方面:

(1)全面了解病情:入院后,建立患者详细档案,包括病情、病程、生活嗜好、既往使用药物情况等,并进行评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2)选择健康宣教方式: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兴趣爱好等,选择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健康知识宣教方式,充分了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因、治疗及注意事项等。

(3)强化用药指导:对患者使用的药物通过已经建立的电子档案进行检查,对患者在用药中出现的疑问、不适等及时予以指导和解决。综合考虑经济能力,优化用药方案。

(4)建立健康膳食及生活方式:嘱咐患者改变饮食习惯,减少牛羊肉的食用量,降低糖类摄入量,以清淡、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高钙类饮食为主,多食用低糖份的新鲜蔬菜。嘱患者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起居正常,保持身心愉悦。

(5)运动指导[5]:高原地区具有海拔高、温度低、氧分压低等特点,患者运动时需注意保暖,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身体状况、并发症等,指导患者在有氧条件下适当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跳舞、打太极拳等,并根据情况调整,运动时间由少到多(初始控制在10~15 min,适应后提高到每次30 min),运动强度由轻到重(初始运动强度从最大摄氧量或储备心率的50%开始,适应增至60%~70%)。

(6)心理干预:正确引导患者了解医学知识,树立疾病可防可治的信念;根据患者性格特点建立有效沟通机制,耐心倾听诉说。针对患者焦虑恐惧、怀疑和否认、沮丧抑郁、自卑敏感等不同的负性心理进行相应心理疏导和干预[3],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并消除不良情绪,指导患者自我进行心理调节。

出院的患者定期随访,确保两组患者接受指导时间均达6个月。

1.5 观察指标(1)血压、血糖达标情况:统计血压<140/90 mmHg、HbA1c<7%的患者数;(2)体重、腰围达标情况[6]:体质指数(BMI)<24为体重达标,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为腰围达标;(3)生活习惯改变情况;(4)采用SF-36量表评价生活质量:SF-36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共36个条目,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7,8];(5)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数)表示,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检验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项指标达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均接受6个月的各项指导。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达标率相近(P>0.05)。干预后,两组血压、血糖、体重、腰围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减少,且观察组各项指标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生活习惯改变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生活习惯相近(P>0.05)。干预后,对照组除低盐、低糖饮食外,其余生活习惯无明显改变;观察组均有显著改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前,两组SF-36量表各项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组间相比,观察组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出现急性心肌梗死3例,感染、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各2例,糖尿病眼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短暂脑缺血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2/60);观察组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感染、糖尿病肾病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3/6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各项指标达标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生活习惯改变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高寒缺氧的环境是高原地区原发性高血压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群为了适应高寒低氧的环境,基因和生理功能方面都发生了系列适应性变化;高原地区居民独特的饮食结构及遗传也导致该地区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人群。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也是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病因;此外,高血压能增加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的1.5倍[9],二者相互促进。高血压、糖尿病,包括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过程漫长,往往需要长期服药。然而,目前尚无根治高血压、糖尿病的方法,临床仍以控制血压、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目的。对高原地区此类患者进行细致的用药等指导如综合干预措施,提高用药疗效,临床意义重大。

本研究对高原地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合理膳食、科学运动、心理干预等方面,与接受常规指导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压(96.7%vs. 81.7%)、血糖(95.0%vs. 73.3%)及血压血糖双达标率(88.3%vs. 61.7%)均显著提高,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考虑到肥胖、体重指数等均是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10,11],研究中还统计了体重、腰围达标率,观察组体重(81.7%vs. 45.0%)、腰围(83.3%vs. 48.3%)达标率也显著提高(P<0.05),这也与该组血压、血糖达标率较高相一致。考虑到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生活方式包括饮食习惯密切相关[12],观察组也就这些方面对患者加强管理,使得该组患者按医嘱服药、低盐低糖饮食、戒除烟酒、起居正常、科学运动、放松心情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时,研究中采用吧普适性的SF-36量表,也显示出观察组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孙志霞报道采用综合干预可以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相吻合[13]。同时,观察组各种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5.0%vs.20.0%,P<0.05),临床价值较大。然而,需指出的是,本研究纳入患者数不多,且观察时间较短,这一结果仍有待大样本的长期随访数据的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对高原地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可以促使患者自觉改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和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血压血糖控制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达标率血压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最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