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被动监管”为“主动预警”

2018-11-07 10:13孙鑫
上海人大月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预付发卡用途

孙鑫

近年来,单用途卡消费者投诉持续增加,经营者关门跑路事件屡见不鲜,重大突发事件影响恶劣。2017年由单用途卡引发的相关投诉达12106件,同比增加25.9%;涉及经营者3887家,其中关门跑路1864家,占比48%。2018年一季度相关投诉累计6417件,同比增加19.4%,关门跑路经营者数同比增加近30%。康骏、代官山、金钱豹等关门跑路或者经营不善歇业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同时,单用途卡超发滥发现象普遍,风险隐患与日俱增,迫切需要地方立法维护市场秩序。

三大核心制度体现“三个转变”

《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创设性地提出了三大核心制度设计:信息对接制度——建立全市统一的单用途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坚持发卡信息“信息对接”,确保发卡信息透明,实施动态智能监管。风险警示制度——明确实行预收资金余额风险警示制度,发卡主体的预收资金余额达到规定的风险警示标准后,应当采取银行专户管理或购买履约保证保险、担保保函等风险防范措施。信用治理制度——建立覆盖单用途卡全过程管理的信用治理体系,健全信用联动奖惩机制,做到事前信用核查,事中信用分类监管,事后联动奖惩。

这部规定的制度设计体现了政府部门坚持“刀刃向内”的改革举措,对于政府部门创新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转变”:

转变“被动监管”为“主动预警”。单用途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分类管理和动态预警方式,降低发卡经营者的实际违规概率,大大减少政府部门的执法频次和成本。

转变“劣币驱逐良币”为“良币驱逐劣币”。规定注重发挥信用管理在单用途卡监管中的作用,建立了覆盖单用途卡全过程管理的信用治理体系,将信用治理作为单用途卡领域的重要手段,逐步让“失信经营者被市场淘汰出局。

转变“单边管理”为“多边治理”。依托单用途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政府部门、经营者、行业组织、社会公众多方共同参与,有效构建了单用途卡“社会共治,模式。

“信息对接”加速优化营商环境

據介绍,今年以来,市商务委率先在商务领域开展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信息对接”试点工作,推进全市已备案发卡企业与单用途卡协同监管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对接”,目前已有260家企业完成“信息对接”,企业积极性普遍较高。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都涌现了一批典型发卡企业:外资企业方面如百胜投资(旗下品牌包括肯德基、必胜客、东方既白);国有企业方面,如新世界股份、徐家汇商城;民营企业方面如盒马鲜生,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信息对接”。市民普遍较为关注的居民服务业,也有大批企业积极开展“信息对接”,如组合发型、大桶大投资、一茶一坐等美发、沐浴、餐饮企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联网对接”企业预收资金余额超过218亿元。

据市单用途卡协会估计,上述发卡企业2017年度预收资金余额累计额占本市全部单用途预付卡市场预收资金余额总额的35%,“信息对接”试点工作对营商环境的优化作用显而易见。

完善平台设计尽快出台配套文件

下一步,市商务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一网通办”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重点做好“1个平台、2份文件、1项行动”三项重点工作。

开通协同监管服务平台。根据法规要求,调整和完善协同监管服务平台各项功能设计,尽快开通协同监管服务平台,为政府监管以及为经营者、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和保障。

出台法规授权配套文件。根据法规授权的有关事项,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订《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信息对接联网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预收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配套文件,并报请市政府转发。

推进“联网对接”专项行动。报请市政府转发《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联网对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市区联动、部门协同,通过广泛宣传、动员培训、排摸督促和专项治理4个阶段共18个步骤全面推进开展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经营活动的经营者信息对接联网。

猜你喜欢
预付发卡用途
基本医疗保险不减轻医疗机构医疗损害赔偿责任
要戴发卡的小男孩
加强森林防火管理,确保林业生态安全
用途
用途广泛的微波炉
美丽的蝴蝶结发卡
“布包子”发卡诞生记
甜美“萝莉”
书的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