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

2018-11-07 11:42邢文婷施桂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时代

邢文婷 施桂芳

【摘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管)专业是一个综合学科,主要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及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大数据时代对复合应用创新型科技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在推动着各个高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首先,从学科属性来看,信管专业是与大数据应用最相关的专业之一;其次,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角度来看,大数据环境加快了组织的信息化进程,使得组织的业务流程和架构发生改变,用人单位因而对信管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需求变现出明显的动态性。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254-02

1.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改革现状

根据文献资料研究,国内关于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大致分为以下五类:(1)探讨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赵泉,2012;蒋玲等,2009);(2)实例介绍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成果,提出专业建设思路(刘婷婷等,2014;马费成等,2014);(3)在分析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上,提出具体措施(张伟等,2006;张新香,2014;卢小宾等,2011);(4)在理论层面探索并阐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王知强等,2013;于丽娟,2009);(5)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赵乃东等,2010;王锰等,2015)。为了应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引进新的理念和方法,从而实施课程和知识体系及教学实践的创新。

2.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剖析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重庆工商大学在开办信管专业时是依据国家要求,然后结合本校该专业优势从而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以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充分融合的基础上,培养适应大数据信息时代的人才。然而,目前关于普通本科院校如何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何与企业合作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较少。

(2)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目前信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大多采用模块化结构,将本科四年的课程划分为若干模块,主要包括:高校公共基础课程、经济与管理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信息管理课程和实验与实践课程等模块。重庆工商大学作为普通本科院校由于受到学校师资、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制约,无法将相关课程充分融合,导致教学体系知识多学科课程的堆集,教学内容基本参照教材知识,不能将各学科的内容有机地结合,更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融入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做到管理和技术的真正结合。

(3)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目前重庆工商大学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当然是针对全体师生的,对教师有教师职责管理规定、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对学生则有综合素质测评、专业课程考试管理、毕业设计、专业实习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和评价方法。虽然学校也针对各专业制定了管理制度和评价方法,但可操纵性不强,特别是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较简单,主要以校内的课程考试为主,学什么考什么,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情况。

(4)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目前信管专业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还是以PPT课件形式进行课堂教授为主,管理类的课程主要教授书本知识,再加上一些教材提供的简单案例分析。计算机类课程则是先讲理论知识,在围绕知识点讲解例题和简单应用,然后学生上机实验。毕业设计选题也是以教师出题为主,题目相对简单,要求不高。专业实习大多采用分散实习形式,由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实习岗位多样,实习效果不理想,导致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实际工作能力较弱,不能满足企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

3.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特色及定位不明确。信管专业在重庆工商大学隶属于管理学院,因此,信管专业的课程设置侧重于管理,造成学生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储备不如计算机专业的,管理科学知识又不如管理管理专业的,对学生的培养没有明确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造成学生就业困难(闫娜,2013)。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从目前信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所开的课程只是把管理、经济和计算机技术课程都开了,至于课程之间有何关系,如何互为依托、相互支持,学生一知半解。学生所学的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概率论与统计学等知识不知道如何利用软件去实现,而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学生又不知如何将企业管理的方法融合到系统中。

(3)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在大数据背景下,社会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但要保证专业人才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并且还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保证人才具有很好的实践能力。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数还是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教学,开展社会实践的院校相对较少。即便部分高校建设了试验基地,可是却并未加以充分利用,依旧采用分数作为评定成绩的手段,并没有取得应用的教学效果。

(4)培养目标宽泛。信管专业的专业课程的特点是多且杂,虽然计算机方法的课程占了一定份量,但平行涉及经管法等各專业课程。专业课程设置反映专业定位模糊,几乎面向所有社会领域培养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较为宽泛,没有定格行业背景,没有形成专业特色。

(5)社会认知度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各行各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在实际人才市场上,一般需要计算机专业,或者需要特定的经管类毕业生,明确提供信管专业的岗位很少。“理论上信息化人才需求旺盛”与“现实中招聘职位缺乏信管类岗位设置”的矛盾突出。

(6)师资结构不合理。信管专业的教师一部分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另一部分老师从事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这两个领域的老师存在严重的“学术壁垒”和“学科壁垒”,相互之间很少进行交流和学习,课程设置和学术研究无法有机交叉和渗透。

4.结论

专业定位模糊,培养目标宽泛、社会认同度底下,师资力量薄弱且存在结构性问题,导致信管专业发展遭遇如下挑战:

(1)招生形式严峻。重庆市各个高校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招生困境,表现为第一志愿学生比例偏低,财经类高校(如重庆工商大学)表现尤为突出,部分学校填报第一志愿比例低于20%,大部分学生均为调剂生源,这种对专业先期性的排采直接影响后续学习的热情和投入。

(2)专业认同度低。本科生招进学校后,转专业率高,转专业率甚至达到学校规定的上限,而转入信管专业的学生聊聊无几。大四考研学生中,报考本专业学生比例较低,换专业考研相当普遍。专业认同度低影响着专业的良性发展。

(3)就业专业匹配度不高。信管专业就业面宽广,学生去向涉及金融系统、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就业率一直很高。单从2012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数据来看,信管专业学生就业匹配度仅为48%,52%的学生所从事工作与信息技术无关。就业专业匹配度不高进一步降低后续学生的本专业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闫娜.大数据视角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9-12.

[2]张新香.能力结构模型驱动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10余所高校的调研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 2014(6):6-11.

[3]赵泉.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1):80-81.

[4]蒋玲, 杨溢, 刁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与培养方向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9,(4):41-43.

[5]刘婷婷, 李长仪, 张立涛.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14(2):48-50.

[6]马费成, 宋恩梅.信息管理“专业课程链”的建设与实践[J].图书情报知识, 2014(2):4-10.

[7]张伟, 李丹, 戚桂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情报科学, 2006(8):1263-1268.

[8]卢小宾, 张淑君.我国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情报科学, 2011(10):1452-1456.

[9]王知强, 张明明, 李莉,等.基于职业发展规划的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 2013(17):15-17.

[10]于丽娟.基于能力框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 2009(5):360-362.

[11]赵乃东,王峰.中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17):91-94.

[12]王锰,左建安,陈雅.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构建[J].图书馆, 2015(4):90-95.

[13]田世海,刘天林.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9): 37-40.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时代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应用型信管专业课程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