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发展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分析

2018-11-07 11:40陶敏
经营者 2018年16期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电子货币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电子货币的定义和发展概况,接着分析了电子货币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分别从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影响角度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最后得出电子货币会放大货币供应存在的内生效应;同时会在两个方面对货币供应产生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电子货币 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

一、概述

电子货币的新颖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其至今都没能有一个精确的定义。现在国际上被普遍认可的是巴塞尔委员会对于电子货币给出的定义: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的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支付的储值和预算支付机制。

从上述定义不难看出,电子货币与传统货币存在很多差异,最大的区别是存在形式发生变化,电子货币不再是实物,而是一种没有实体的虚拟信用货币;其次是发行主体,传统货币的发行主体是中央银行,而电子货币的发行机构可以是央行、一般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最后电子货币相较于传统货币来说,还具备安全性、匿名性、重复性、分解性、方便性、节约成本等优势。

我国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是银行卡,电子货币的定义及范围也没有明确划分,故无法获得电子货币的准确总量数据,为了研究电子货币的特色及影响,所以采纳银行卡的形式代表电子货币。

可以看到近几年,我国银行卡发行量逐步增加,银行卡渗透率也是呈现递增的趋势,截至2016年,我国银行卡累计发行量就已经达到了60.2万张,环比增长10.7%,同时银行卡的渗透率增长至48.6%。这样的数据变化说明居民使用现金消费的习惯偏好已经改变,银行卡消费额在逐渐增加。

二、电子货币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监管更加复杂,电子货币作为新发展起来的货币,很多时候对它的界定都还不是很清晰,也就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监管制度和法律约束。所以电子货币由谁来管、怎么管都是还需要探索研究的。其次,电子货币的出现为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开了一道没有门槛的大门,外国资本可以自由出入,加上电子货币的匿名性、数据传递的快速性、网络的普及性,监管难度变得更加大,这种情况下的反洗钱问题的处理也变得更加棘手。

第二,支付环境有待优化,很多时候电子货币的转移就是几秒钟的事情,这个时候就需要安全的支付环境来保证使用者的资金安全。在发展电子货币的过程中也要思考电子化的操作风险应该怎么去避免。

第三,发行主体的分散问题,电子货币的发行主体不是单一的,在全球,是非银行机构主要发行,但实际上国家对非银行机构的监管是非常不到位的,那么如果非银行机构发行的电子货币存在风险又应该由谁承担呢?电子货币的发行机构是不是还是应该有一个要求比较高的准入条件来降低消费者的风险呢?

第四,电子货币的发行会减少央行的铸币税收入,一般来说这些收入在满足央行本身运营需要后,剩下的收入会上缴国库使用。这些收入将会用来满足我国各领域的建设需要。所以当央行少了这笔收入时,必定也会给我国各领域带来一些影响。

三、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货币供给量是某个时点的存量数据。货币供给量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构成。基础货币是我国货币创造的基础。基础货币一般是由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流通于银行之外的通货构成;货币乘数又被称为“基础货币扩张倍数”,是一种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相互关系的数量表现。电子货币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包括对存款准备金和通货的影响。就存款准备金而言,我国是将其作为调控货币经济的一种方法,但一般都是针对传统货币,目前我国并没有硬性规定需要对电子货币进行提取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备金,所以不难理解,这就会导致存款准备金的数量的下降,与此同时,这项货币政策的执行效力也会对于电子货币这一领域大打折扣。再来就是流通中的通货,从前文可以得知,相等价值的数據是需要消费者用现金或存款来购买的,这就会将大量流动性强的通货转变为电子化的数据,电子货币就足以满足人们的大部分消费需要,通货就不再是人们的刚性需求,故此,也就会使得现金在一定程度上被取代。

从1990年至2015年,我国M0占M2比重变化的走向大体上是持续下降,占比从1990年的17%降到了2015年的5%,由此可见,电子货币的发行使用对现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流通中的现金变得越来越少。

四、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总的来说,狭义和广义的货币乘数的变化趋向是统一的,狭义货币乘数的变化水平要比广义货币乘数更平缓。1990年到2015年我国的货币乘数,有一个平稳的上升趋势,2008年出现明显的大幅下降,原因是当时发生次贷危机,于是我国货币快速回落,那段时间货币乘数不太稳定,经历调整之后,货币乘数的走向回归正常,2014年以后上升走势变得更加陡峭。初步可以预计电子货币的发展会使得货币乘数增大。

为了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变化影响,就需要知道货币乘数是如何计算得到的。以广义货币乘数为例,K=M/B(M为广义货币量;B为基础货币),引进其他因素修正之后可以得到:K=(c+1)/(r+e+trt),式中r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e为超额准备金率,c为现金损失率,t为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重,rt为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第一,对超额准备金而言,当经济发展比较繁荣和利率上升的时候,银行一般会降低超额准备金,将这一部分闲置资金用来投资或发放贷款,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电子货币的发行就会使得银行获得大量低成本、安全性高的资本,这个时候银行将降低超额准备金比率,用这些资金进行货币创造,最大程度地利用,此时导致货币乘数增大。

第二,对现金损失率而言,其中K=C/D式中,C是指通货,D是指活期存款。在电子货币发展的过程中,部分现金被渐渐取代。我国现金损失率从1990年的61.41%逐步下降到了2015年的18.72%,虽然在1992、1999、2005、2008等年份都有小幅上涨,但是整体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并且未来可能持续下降。可见,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的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人们不再偏向于使用现金来消费,现金的使用就会缩减,转变为活期存款,结果就是现金损失率变小,此时导致货币乘数增大。

第三,对于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比例而言,从上一点不难看出,电子货币的逐渐发展会使大批现金转变为活期存款。显而易见,人们保留的现金会渐渐减少,为了保证资金的随时取用,人们会更加偏好可灵活使用的活期存款,灵活性较低的定期存款则会相应减少,此时会导致货币乘数变大。

但是前述都仅仅是理论上的一些分析,为了进一步确定电子货币对于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机制的作用结果,还需要进行量化分析,探索隐含在变量间的关系。

五、结语

经过本文的分析之后得出以下具体结论:

第一,随着电子货币的迅速发展,它置换了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现金和存款,这时基础货币便会相应地减少。

第二,电子货币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是变化莫测的,随着电子货币使用程度变高,银行为了获得更多资金,使其流向其他金融产品领域,获得高收益,这时就会下调超额准备金,导致货币乘数变大;人们对所持货币偏好的改变也会使得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下降,这时货币乘数会变大;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此过程中,现金损失率及存款比例会降低,即货币乘数计算公式的分母变小,导致货币乘数变大。

电子货币对于货币乘数的影响要考量上述各项影响要素,而电子货币对于货币供给的影响除了考虑货币乘数的影响之外还需要考虑基础货币的影响。这就使得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因素变得极不稳定,央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使得央行对货币发行的控制愈加困难。

(作者单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作者简介:陶敏(1980—),女,硕士,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胡海鸥,贾德奎.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效果的挑战[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

[2] 周光友.电子货币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

猜你喜欢
货币供应量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具有创造货币的能力吗?
我国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乘数影响的相关文献综述
外汇储备对我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中国电子货币影响货币超发问题的实证研究
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
当前货币供应量(M2)是否适度的分析与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探究
电子货币之浅识及其未来发展
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货币法律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