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路径的构建

2018-11-07 09:18周佳
卷宗 2018年27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必要性原则

周佳

摘 要:实践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引导实践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素质教育环境下,高等专科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法律基础课程融合成了一体,以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而该课程又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教学被广泛运用,成为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务之急就是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路径,以此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而为社会培养和输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人才。在此,本文就构建科学实践教学路径的必要性、原则以及策略予以探讨。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必要性;原则;策略

1 引言

实践教学问题也因此而成为了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点难点。鉴于此,教育部门以及其他相关的宣传等部门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颁布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须加强实践部分。同时将法律基础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政治思想、立场和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成长为品德高尚、懂法、守法的社会建设者。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综合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综合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目,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也都可以用这方面的知识来进行解释和解决。从该课程的组成中可以看出,它是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而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具备一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底线。尤其是在当前物欲横流、多元思想的环境中,可以让学生保持一份清明,树立起积极乐观的高尚情操,增加社会责任感。而对法律基础的学习也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渊源、法律内涵及其发展,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并正确运用法律知识,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力量。

2)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课程一直是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该课程一直以来都未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的桎梏,教师在教学中也基本都是照本宣科,对学生也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使得学生无法用所学的政治、法律理论知识来发现、解决社会实践中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使是教师在讲课中引入一些社会现象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但在实践中却收效甚微。这就说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并不彻底。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在课堂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和探讨,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一旦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要么纸上谈兵,要么无所适从,分析、把握不透事件的本质,学生综合素质未能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这就违背了课程的初衷,因此为了改变现状,实现教育目的,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3.1 人本原则

现代教育倡导以人文本的教育原则,在教學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为最终的教学目的。这是开展教育活动所遵循的根本价值原则。基础课程开始的目的不仅在于学生掌握有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相关基础知识,更在于学生能够在社会中熟练的运用这些知识,帮助他们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让他们能够以较强的综合能力、社会责任感、正义的法律精神来开创更加美好的前程。这对于学生本身、对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目标明确原则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种更加适合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趋势的教育模式。教学目标明确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基础实践教学构建的主线就是要将教学理论知识转化成不同的具体实践,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宗旨。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教师才能结合学生实际来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向,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将书本上的社会道德、法律规范内化为个人道德和法律意识,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知行统一原则

不论从那个角度讲,学生学习的动力都来源于考试,这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硬性指标。虽然实施了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遗留的影响并非短期内就会彻底消除,仍然制约着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基础课程也逃不开这个框架,注重的是理论和单一的学习成绩,以考试分数的结果作为评价的依据,这是最为普遍的教学现状。从而造成了考核内容与鲜活的社会实践相脱节。事实上,实践课堂的开设是将这种的单一的、静态的教与学的过程转变成双向的、动态的过程,让教师教、让学生学,这才是教与学的统一。因此,实践教学模式则试图通过构建多元、系统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完成教学,运用所学来分析评价自己的行为,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实现知行统一,同时也要求教师通过学生的综合表现来进行评价、激励。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4.1 坚持“教”“学”相长,转变教学理念

学校师资队伍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知识层次,扩大知识范围,关注时事热点,并结合社会实际,在讲授过程中加以引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所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吸引其注意力,并以实际案例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从抽象中脱离出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4.2 理论结合实践,创新教育模式

教学过程中采取开放、互动的教学形式,并通过多媒体、互联网以及终端设备进行课程的传授,期间要辅以情景模拟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另外融合我国党政、法律发展的历程,结合当前社会时政热点、国家政策等,找出与该理论体系相对应的内容,丰富理论内容,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应该加大与社会实践的融合力度,鼓励学生、教师走向社会、发掘社会问题,以亲身体验、亲眼所见来诠释和理解思想政治理论。可以组织其走进农村、社区、法庭等进行现场实地考察和参观,提高对思想价值观的正确认识。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平台和发展机遇。

4.3 创新考核机制,激发学习动力

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式是以高分为标准,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就避免了学生的尴尬处境,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对学生在综合能力上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基础课程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要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联系实际生活,以正确的三观思想为导向,对内容进行分析和汇总,并结合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以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结语

实践课堂是当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引入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于让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锻炼学生的运用能力。因此学校要在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及评价体系上予以创新,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觉学习、热爱学习,为自我成长、贡献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明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纪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筑》.

[3]宋成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修养必要性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提高医学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关于民办专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教学思考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丰富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模式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