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湾二期墓地分区及其所见社会结构的初探

2018-11-08 08:38
黑龙江史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半坡西区东区

祁 翔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北京 100081)

前言

甘肃东部仰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有逐渐西进的趋势,早期仅到陇东的渭河上游[1]。秦安大地湾遗址第二期遗存(1)即是该地区发现和发掘面积最大的一处半坡类型(2)典型遗存,其墓葬在随葬品和墓葬形制等方面有明显的特点。由于大地湾二期遗存北部破坏较严重,该期遗存并没有被全部揭露[2]。所揭露的区域共有墓葬21座,这虽不能完全代表大地湾二期墓葬的真实情况,但也可反映一些问题。研究大地湾二期墓葬可为探讨二期社会结构创造条件,也对探究甘肃东部仰韶文化早期半坡类型社会的文化面貌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大地湾二期墓葬的相关研究很少(3),总体分三类:研究墓葬分期与随葬品(4)[2]283-284[3];分析陇东地区仰韶早期墓葬总体特点(5)[4]78;比较半坡类型整体的埋葬制度与社会制度(6)[5]298。由于材料的限制与研究重点的不同,以上研究皆未涉及大地湾二期的墓地分区问题,而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地湾二期的社会结构,下试述之。

一、墓地分区

大地湾二期墓葬分布在整个聚落遗址的西北部,大体在同一个水平的台地上,位于壕沟以内(图一)。成人墓(共15座)均为单人仰身直肢葬,集中于III区东北部的10座成人墓的墓坑为南北向,死者头向一般在10-50度之间;另5座均为东西向,其中4座分布于I区,1座(即M204)位于III区,头向100度左右。儿童瓮棺葬(共6座)有3座分布于IV区,另3座分布于III区,位于该区成人墓葬集中地旁(如M206)。由于儿童瓮棺葬基本分布在房址附近,并不集中,因此在墓地分区时暂不考虑瓮棺葬。

通过墓葬空间分布、墓坑朝向和死者头向判断,大地湾二期墓地至少存在着两个较为明显的分区,分别集中于I、III区(笔者暂将其称为西、东区),东区有10座墓葬,西区有4座(7)。东区墓葬分布更集中,靠近聚落中心,而西区的分布较散,多靠近房址。每个墓区中并无明显墓群划分,两区之间存在无墓葬区(图一)。根据叠压打破关系和器物特征判断,这些墓大致属于同一时段,即大地湾二期I段[2]283-284。二期其它时段并未发现墓葬。

图一 大地湾二期I段遗迹分布图

(一)两区死者年龄、性别的比较

大地湾二期无合葬墓,可判断死者年龄的墓共有13座,其中9座为成人墓葬。东区有6座,其死者年龄分别为 25(男)、25-30(男,二次葬)、30-35(男)、40-45、40-45(男,二次葬)、45-55(男);西区有3座,死者年龄分别为15、25-30(男)、35(男)。东区包含不同年龄阶段的墓葬,而西区的为青壮年墓葬,两区均未发现某一年龄段死者集中埋葬的现象。尽管西区墓葬数量较少,但综合推断两区墓葬在死者年龄结构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大地湾二期墓葬死者以男性为主,东区男女性别比例大于西区。二期墓葬共有15个成年人,均为单人葬,其中9人性别已鉴定,东区有5人,西区有4人,皆为男性。东区存在男性墓葬集中分布的现象。另外东西区不明性别者有5人,这显然会影响两墓区死者男女比例,由于已不可再确切知道其性别,只能从概率的计算来看这些人对上述总结的影响(8)[6]。这5人可能形成5男0女、4男1女等6种情况。若5人均为女性,则东区为5男5女,该情况的可能性占1/6,在其它情况下两区的男女比例均比上述情况悬殊。若用这些性别不明者作为否定上文结论的材料,其风险远远大于承认这一推断。

(二)两区随葬品的比较

大地湾二期随葬品包括器物和动物骨骼,其中以陶器为主,还有少量的骨、牙、蚌器等,但并无石器随葬品。陶器器物组合一般为陶钵与侈口双唇罐或侈口单唇罐,彩陶一般有黑口边、鱼纹、圆点等图案。两区陶器种类、纹饰无明显差异。但东区存在4座竖穴土坑墓随葬动物骨骼:M219与M222的是猪下颌骨,M220的是鹿颌骨,M224的是一具较完整的狗骨架。除M220的死者无法判断性别,其他三位皆为年龄在40-55岁的男性,西区仅M202的一个夹砂罐中有一些鸡骨,未见猪、鹿颌骨。此外,东区随葬品中装饰品种类多于西区,而生产工具种类少于西区的(表一)。

在随葬品数量上,东西区各墓的多寡虽不悬殊,但东区墓葬中,除M223无随葬品外,其余的一般为8件左右,最多的一墓有11件;而西区墓均随葬品数量为5.75件(9),略低于东区,可以看出仍存在一定的差别。

表一 大地湾二期墓葬随葬品

(三)两区葬式、墓坑形制的比较

大地湾二期共有13座墓可判断葬式。东区10座墓中,除 M204无尸骨,M215、M222为二次葬外,其余7座均为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未发现经过特殊处理的集中埋葬区。西区4座墓中,除M18无尸骨外,其余的也均为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但无二次葬情况。

在墓坑形制方面,两墓区竖穴土坑墓基本都是长方形,一般长1.4-2.6米、宽0.7-1.2米、残存深0.3米左右,无任何葬具[2]268。东区中集中于T213内的7座墓,墓坑左侧均扩出一个长方形的小坑用来放置随葬品,如M216(图二)。这与大地湾东侧邻近的同为半坡类型的王家阴洼墓地墓葬结构相同[7],西区则无该现象出现,在半坡类型的其它区域中也均未见到。

图二 M216平、剖面图

综上,对大地湾二期东西区墓葬特点与关系进行总结概括:两区墓葬大致属于大地湾二期I段,其特点存在共性,但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两墓区不存在埋葬位置随时间而转移或前后相继的问题。二者在死者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墓坑规模等方面大致相同,但二次葬、侧坑和随葬动物骨骼的现象均仅出现于东区墓葬中,且东区更靠近聚落中心与大型房址。

二、社会结构分析

墓葬的特点常常反映着现实社会情况,可以为研究分析当时的社会结构提供重要资料。大地湾二期墓地东西两区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表明在大地湾二期社会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分化。经上文比较可知,这种分化与两区人的年龄、性别因素无关,具体应从两区的墓区位置、随葬品和墓葬形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张忠培先生认为,葬俗在地区上的区别,“是氏族部落的习俗有所差异的反映”[8]。大地湾二期墓地东西两区在墓坑朝向、是否存在侧坑等葬俗上差异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两区成人可能属于不同的社会集团。两墓区在随葬器物组合、彩陶纹饰和墓坑规模等方面大同小异,其原因应是两群体同处一个聚落中,在文化上难免“相互借鉴和影响”(10)[5]300。由此笔者认为,大地湾二期应存在至少两个基本社会组织:以东区为代表的社会集团和以西区为代表的社会集团。严文明先生认为,“墓区是以氏族为单位的埋葬,在埋葬制度中首先强调血亲而排除姻亲”[5]298。但由于缺乏相关资料与证据,东西墓区所代表的集团是不同氏族还是不同家族暂无法确定。

此外,以上两个社会组织从墓区位置、随葬品等方面反映的社会结构来看,还存在地位或等级上的差别:

1.墓区空间分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等级或分化的差异。二期聚落布局较为清晰,有较强的凝聚性[2]77,中间存在一个中心广场,大型房址靠近中心广场(图一)。从墓区位置来看,东区相较于西区,排列分布更加集中、整齐,也更靠近大地湾二期聚落的中心以及大型房址F229和 F246。

2.从随葬品方面来看,一般认为,在随葬品中,猪骨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可反映当时的社会分化情况,甚至是社会等级的重要证据[9]。同时,随葬器物的数量和种类通常也被用作判断墓主社会地位和财产的标尺。有学者认为二期各墓差别不大,表明当时人们平均分配生活资料,没有私有财产[3],但仰韶时代已出现贫富不均[10]。在大地湾二期东西两墓区中,仅东区存在随葬动物骨骼,且东区墓均随葬品数量略高于西区的,其装饰品种类也多于西区,而生产工具种类却少于西区(表一)。这与上述的观点并不相符。

由此表明,分别以东西两区为代表的社会集团在大地湾二期聚落中的地位并不相同,两区之间并不是平均分配生活资料,应存在一定的财富分化和社会地位区分。以东区为代表的社会集团在财富占有程度和社会地位上要高于西区的集团。

以墓地分区为基础,目前存在些尚无法较为合理解释的问题。如:成人通常葬于围绕居住区的壕沟之外[11]219。大地湾二期的情况与这一半坡类型墓葬的特征有别。大地湾二期成人墓地均位于壕沟内,多靠近房址。东区成人墓葬集中区靠近大型房址F229和F246,旁边存在儿童瓮棺葬。严文明先生认为,半坡类型埋葬制度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地区性,表现为时期性的因素甚少[5]295。以上现象似可视为半坡类型因分布地域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但具体反映的社会结构问题暂不明。此外,据已公布的发掘材料,半坡类型遗址中,仅大地湾二期东区墓葬与王家阴洼墓葬存在在墓坑左侧开小坑放随葬品的现象,且两遗址仅距约5公里,结合葬式、出土器物,墓坑朝向等信息推测东区社会集团与王家阴洼的先民似存在一定的关系,或为同一氏族,这一现象值得注意,具体情况还需要结合更多的资料进一步分析。

三、结语

本文综合考虑墓地分区的情况,从墓区位置、死者年龄、性别比例、随葬品、墓葬形制等方面对大地湾二期墓地分区特点与其所见的社会结构进行浅析。

综上分析,就现有墓葬资料来看,大地湾二期遗址已有公共墓地,至少存在东西两个墓葬区,二者基本属于同一时段,不存在前后相继的情况,均与居住区紧紧相依。虽然东西区同处一个聚落,在一些文化上有所交流与联系,但通过比较二者墓葬特点,两区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分化,表明大地湾二期至少存在两个不同的社会集团,以东区为代表的社会集团在财富的占有程度或社会地位上要高于以西区为代表的社会集团。

由于墓葬资料较少且基本处于二期I段,笔者的推断还有待更多考古证据的支撑和全面对比研究来完善。若进一步分析大地湾二期的社会结构,则还需综合考虑房址、灰坑等遗存的相关情况。

注释:

(1)为行文方便,后文将“秦安大地湾遗址第二期遗存”简称为“大地湾二期”。

(2)以严文明先生为代表,通常将仰韶早期文化遗存称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认为大地湾仰韶早期(即大地湾二期)与半坡早期后段相当,以称为半坡类型后段为宜。本文沿用严文明先生的观点及“半坡类型”的称呼。参见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增订本)》,文物出版社,2009年。

(3)本文参考资料的发表日期截止于2017年10月25日。

(4)如《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后文简称《大地湾》)根据叠压打破关系和器物特征,将墓葬分为两段,分属二期I段(20座)、II段(1座);汪国富从随葬品方面分析,认为各墓差别不大,表明当时人们平均分配生活资料,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制度下血缘关系的牢固性。(5)如杨剑认为大地湾二期已经出现公共墓葬,已有家畜圈养,动物骨骼随葬的多少代表着财富的多寡。(6)如严文明先生把大地湾归入陇东区,认为在墓坑旁单挖器物坑是陇东区的共同特点。《大地湾》出版于2006年,严文明先生于1985年提出该观点,并于1987年进行修改,因资料的限制,较少分析大地湾二期墓葬及其反映的社会结构的情况。(7)图中M250与M334在报告正文、遗迹检索表和墓葬登记表中均未提及,疑为报告作者记录作图有误,情况不明,也暂不考虑。

(8)该概率分析方法类比王占奎先生在《王家阴洼墓地婚姻形态初探》一文中提出的统计分析方法。(9)统计数据来源于《大地湾》附表一○,第767-768页。后经笔者整理和计算。

(10)严文明先生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相邻的人群在文化上容易相互借鉴和影响,但墓葬涉及人们的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其特点最能反映不同集团的文化特色。参见严文明:《半坡类型的埋葬制度和社会制度》,《仰韶文化研究(增订本)》,文物出版社,2009年,第300页。

猜你喜欢
半坡西区东区
“红粉”来信
Analyze 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Moon and Sixpence
My English learning method
浅谈仰韶文化彩陶纹样
渠道为王 终端制胜
白鹿原民俗村
来自上东区的少女风
差一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