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乡村百姓富生态美科技撑起一片天

2018-11-08 05:23文张文娟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绿水青山农产品生态

文张文娟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绿水青山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但自然资源丰富并不必然意味着经济发展、人民富裕,要让优良的生态环境变成可供人需要的生态产品,转化二字十分关键。金山银山,等不来,守不来,要靠科技、智慧和劳动,从绿水青山中转化出来。

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并指出,要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如何理解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足?

生态产品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概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什么是生态产品?一般的观点认为,生态产品是生态系统的产出物,首先是指大自然生产的产品,主要指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包括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气候等,它体现了人类在物质文化需求以外,对于良好自然生态的一种需求。

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足,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生态环境质量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交出过去五年生态环境保护成绩单:五年来,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制定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个“十条”并取得扎实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重点城市重污染天数减少一半,森林面积增加1.63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近2000平方公里,绿色发展呈现可喜局面。

但是,必须正视的现实是,当前中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总体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但成效并不稳固。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时期,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

由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11个部门共同编制的《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大气、淡水、土地、自然生态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审议《2017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第二,将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成生态产品,有一个过程,需要进行合理开发。

绿水青山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但自然资源丰富并不必然意味着经济发展、人民富裕。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和地区遍地绿水青山,自然环境优越,却仍然处在贫穷落后状态。可见,要让优良的生态环境变成可供人需要的生态产品,转化二字,十分关键。金山银山,等不来,守不来,要靠智慧和劳动,从绿水青山中转化出来。

早在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在《浙江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如果能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论述,从根本上破除了经济发展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种错误的对立关系,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科学有机地统一起来,为推动我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支持。

一方面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绿水青山一类的生态产品有强大的需求,一方面是有绿水青山的地方,能够提供的将绿水青山转化成生态产品的能力存在不足,二者之间的矛盾,也是目前我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农村供给生态产品和服务优势不足有哪些?

农村具有提供生态产品的天然优势。

首先,这里有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草原、湿地、湖泊等大都分布在乡村。自然生态系统是维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统,包括净化空气和水体、缓解洪涝和干旱、产生土壤及维持其肥力、分解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调节气候等。

其次,这里有广阔的农业生产资源,如农田、山地、渔场、牧场等,这些既是生产的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纯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是被人类驯化了的自然生态系统,它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一般特点,必须服从自然规律,如涵养土地、固碳吸碳、生物供养等。与自然生态系统不同的是,农业生态系统,不仅服从自然规律,而且还需服从社会经济规律。农业生态系统的目标,是使农业生产在有限自然与社会条件制约下,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的生存、致富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农业生态系统又具备很多人类改造、控制、调节、干扰甚至破坏所带来的新特点。

再次,这里还有广博的生态文化资源。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和农耕历史造就了乡土社会,也造就了各种形态的村落。村落是农村生活的场所,千百年来,村落承载了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哺育着人类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理想。在人与自然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生态文化,如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风情,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风格迥异的乡村民居建筑,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等。

农村为提供优良的生态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近些年来,农村的天然的生态优势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数据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化肥农药利用率都很不理想——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亩均8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农药平均利用率仅为35%,欧美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则是50%~60%。

农业生产依靠化肥、农药和大水漫灌来提高产量的粗放生产,直接导致土壤地力的衰减,目前我国耕地退化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严重影响耕地产出。这样的发展方式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刻了。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提供食物等主要生活必需品的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一旦农村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其他产业的发展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力量,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

十九大指出,必须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农业农村作为产业和生态的重要载体,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要为城乡居民提供种类更多、品质更高的农产品,而且还需要农村提供更清洁的空气、更干净的水源、更怡人的风光,以及其衍生品和服务。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否则,农村何以提供干净的水、安全的食物、清新的空气,健康的生态环境?

什么是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柯炳生认为,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农产品质量高、生态环境质量好、农村产业结构质量合理。

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在农产品质量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不仅在数量增加成就突出,在质量和安全性,也获得了极大提高,但是与消费者的要求相比,仍有不少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外观品质、内在营养、安全卫生质量以及加工包装方面都存在欠缺。每年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餐桌污染和由此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都有发生,由于农药、兽药残留及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国际通行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被拒收、扣留、退货、销毁、索赔和中止合同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在农村生态环境方面,一是存在着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养殖所引起的各种问题,包括水土流失,湿地破坏,沙尘暴和荒漠化,土壤和水体污染问题等。二是存在着面源污染问题,化肥和农药投入过多,但利用效率较低。三是存在着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作物秸秆焚烧、畜禽粪便处理等仍然是许多农村环境亟待解决的现状。

在农村产业结构方面,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并不平衡。从微观角度看,农村经济地理条件不同,三大产业会很不均衡地分布。从宏观角度看,第二、三产业一般在多数农村很难发展起来。从具体的实践看,一产存在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等问题;二产存在农产品加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保鲜、包装、贮运、销售体系发展滞后问题;三产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推动农业农村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一是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质量。一方面要为安全农产品“产出来”提供成套技术方案,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科技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为安全农产品“管出来”提供技术手段,研发技术、产品和方法,发挥核心技术支撑作用。

二是通过科技创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应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力解决损害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通过自主创新与综合集成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环境科学理论和技术体系,要通过科技进步减少农业经济增长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推进实现农业生产技术无害化、生产过程生态化、农业产品绿色化,着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化肥和农药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危害。积极推广生物新技术的运用,开发控制农村污染物的生态技术,大力推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加强生物防治技术。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注重传统环保生产生活技术的传承应用。

三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依靠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优质农产品的比重,扩大优质农作物、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建立技术密集型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劳动力流动,实现企业集群,提升产业化层次。运用科学技术和方法加强农业管理,改变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增强农村供给生态产品服务的水平,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立农村居民稳定、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此外,当前,要彻底排除科技通向农户的各种障碍和约束,如信息约束、科技转化能力约束、风险约束等,在加强农业科研的同时,把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教育相结合。加强种子工程建设,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优良的动植物新品种;加速建设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雄厚的农村技术储备体系,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疏通科技物化渠道;建立科技示范工程等。

猜你喜欢
绿水青山农产品生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生态养生”娱晚年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绿水青山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