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性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2018-11-08 07:25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21期
关键词:消化道护理人员心理

薛 娟

(榆林市绥德县榆林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陕西榆林 718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综合征(FD)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上腹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不明,但无器质性病变,临床症状反复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患者临床症状的出现多因心理不良情绪影响,2017年1月本院对FD患者开展整体性护理干预,现对其效果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96例FD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临床症状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临床资料完整;可接受治疗及护理。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沟通障碍;认知障碍。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47例FD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男25例,女22例,病程2~15个月,平均(6.6±1.1)个月,年龄33~74岁,平均(46.7±4.6)岁。2017年1月本院开展整体性护理干预,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9例FD患者纳入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病程3~16个月,平均(6.8±1.0)个月,年龄31~76岁,平均(46.8±4.9)岁。2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药物、饮食等日常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1)药物干预:予多潘立酮减轻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的症状,加强胃排空,减轻病痛控制不良情绪。(2)健康宣讲:护理人员组织患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着重为患者讲解FD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此外还可组织进行文娱活动,增强患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针对负面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此外还邀请治疗效果良好的患者分享治疗体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8]。重视家属协同作用,增强患者与家属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4)行为干预:定期开展宣讲活动,增强患者对FD的认知,使其能深入体会到积极治疗溃疡性FD合并下消化道出血伴焦虑抑郁的重要性。此外还可建立监督小组,不定期对患者生活方式进行检查,以及时纠正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行为,保持正确用药习惯,遵医嘱服药。(5)饮食干预:嘱患者多食用清淡和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物,如多食用清粥、蔬菜、水果等以促进消化吸收。

1.3评价标准[3](1)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3分为无;53~<63分为轻度;63~72中度;>72分为重度。(2)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50分以下为无;50~<60分为轻度;60~<70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焦虑。(3)护理前、后采用WHO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测评,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4个领域,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4)消化道症状积分:以7项包括腹胀、餐后饱胀、早饱、嗳气、腹痛、恶心、呕吐为观察指标,按下列标准评分:无症状0分;稍加注意便感到有症状1分;有症状但不影响工作2分;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3分,统计总分。

2 结 果

2.1护理前、后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消化道症状积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消化道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消化道症状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消化道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分)

2.22组患者护理前、后WHOQOL-BREF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FD因机体食欲不佳,无法正常进食,导致营养吸收减少,易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进一步影响胃肠功能,加重消化系统不良症状,产生恶性循环[4]。患者由于对病情的担忧也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FD患者症状出现与心理状态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护理应实施整体护理干预[5]。

整理护理干预是临床护理人员利用先进的临床护理学知识和专业的护理技巧,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和整体性的护理策略。受到临床不适症状、未系统认识疾病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入院治疗期间会伴随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情绪,不利于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6]。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的动态监察,向其介绍疾病的诱发因素、治疗进展及预防措施,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鼓励患者积极与周围患者交流,转移注意力,缓解消极情况[7]。FD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受损症状,因此,必须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干预。护理人员应根据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嘱咐其多进食高蛋白质、高营养、清淡、易消化食物,勿进食刺激性食物,减少胃肠系统的刺激[8]。遵医嘱取药物行对症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先告知患者药物的临床疗效、注意事项、用药时间,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用药症状,提高其自我预防意识。腹泻是FD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加强对患者腹泻症状的观察,若出现不良症状及时告知医生,并行针对性治疗。指导患者家属做好肛门及其周围皮肤的清理工作,采用较为柔软的纸清洁肛门,减少对肛门的刺激。同时,还可采用肥皂水清洗肛门及周围皮肤,保持肛门部位干净清洁[9-10]。

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消化道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FD患者中采取整体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消化道护理人员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