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城市生态休闲新高地
——以青岛浮山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2018-11-09 02:21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潘昊鹏
城市建筑空间 2018年9期
关键词:浮山实景山体

文/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城乡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院 潘昊鹏 田 禹 任 宏

我国是多山国家,全国约一半人口居住在山地,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属于山地区域,故城市山地公园分布广泛。随着市民休闲需求多样化发展,各方都在寻求更多的城市绿地空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憩活动需求,山地郊野公园被纳入日常健身场所。在绿地稀缺的城市,山地公园开发建设成为城市绿地发展的新趋势,但地形复杂、高差大,可供开发的平地少,给山地公园开发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当前,城市山地公园开发建设亟需创新设计,探索多元化发展空间,在传统山地公园景观设计基础上,挖掘地域文化,营造特色主题,赋予山地公园新的生命力。

1 项目概述

图1 浮山区位示意

浮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地跨3个城区,南临黄海,向东20km为著名的崂山风景区(见图1)。浮山面积7.5km2,主峰海拔368m,为青岛市区最高的山峰。登临山顶可俯瞰青岛全景,风景秀丽,游人如织。降雨后,海雾升腾,云罩峰顶;雾漫大山时,可见“浮山戴帽”奇观。山上绿植较多,各类树木云集,最多的树种是黑松、刺槐,春季杜鹃花、槐花盛开,阵阵飘香。

崂山区由过去“山体封闭、生态养护”进入“山海联动、景城一体、生态涵养”新阶段。“主城三山”成为崂山区新常态背景下重点发展的精品绿色示范区。浮山在“主城三山”中距市区最近,是主城区面积最大的山体公园,周边功能积聚,是城市中心区的山海城绿色核心区。

浮山周边被多个大型居住区、高校、高新产业园、创客园、软件园围合,与市内其他功能区交通联系便捷,距市区主要功能节点可达性强。浮山是青岛市密集建成区的绿肺和城市中心区的休闲核心。近年,随着城市中心向东扩展,浮山周围居民区逐渐增多,私搭乱建、乱坟丛生、垃圾遍地,给城市绿肺造成了严重破坏,主要问题如下。

1)生态破碎 山体及地表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水库硬化程度高,未加以利用,植物层次单一、生态结构不稳定。

2)功能单一 现有休息节点数量少,类型单一,缺少配套服务设施,无法满足周边居民使用需求。

3)文化缺失 历史文化展示形式单一,整体文化氛围不足。

随着青岛市及崂山区发展战略地位提升,崂山区于2015年底启动浮山南部区域生态景观提升工程,借助打造“市区三山,崂山四线”,秉承“山海城市,景城一体”理念,建设海绵城市,促进产业融合,打造国际级人居环境,实现产业转型和提档升级。

2 项目构思

设计体育场及看台、登山步道、休闲广场、观景平台等60多处节点,本着保护先行、突出自然生态的原则,为市民打造一个可山间漫步、登高望远,集生态、休闲、健身、便民于一体的山体生态公园。

2.1 总体定位

1)海绵城市生态示范标杆 浮山是青岛城市核心区最大的生态绿地,是保护与支撑城市生态系统的刚性空间,应采用生态优先设计思路,浮山雨水丰沛但蓄水缺乏,故将海绵城市理论引入山体修复,使其成为海绵城市生态示范标杆。

2)崂山区便民活动山地康体公园 浮山被多个大型居住区包围,周边以居住、科研教育、创意产业等用地为主,设计理念以便民为核心。

3)青岛国际化智慧创新区休闲平台 崂山区创建了山东省唯一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海智基地”,未来发展主打科技智慧,浮山为周边的高新创客人群打造了休闲交流的场所。

2.2 空间布局

基于对周边功能的分析、城市生态结构的修补、城市廊道的打造,综合考虑上位规划衔接,推演出“一带衔接九峰景群”“三廊连通山城海”“四区对接周边用地”空间布局,形成“一带、三廊、四区”总体景观构架(见图2)。

图2 浮山生态公园总体空间结构

1)一带 一条山岳揽胜带东西贯穿,串联九峰,强调观赏性与生态保护性。

2)三廊 三条生态廊道,连接山、城、海,打通城市空间,优化生态结构。

3)四区 分别为浮山炫彩区、山石文园区、云谷茗香区、绿荫野趣区,由三廊隔出四区,对接外围城市功能。

3 山地公园设计创新

3.1 低影响开发

3.1.1 山地雨水回收利用模式

将低影响开发理论引入山体修复,运用各种设计手法构建完整的雨洪收集与涵蓄系统。

1)生态水库 蓄积雨水,涵蓄水源,将原有低洼区及汇水区改造成生态调节水库,调节山体雨洪,改善山体小气候,水库亦可供给山体养护浇灌,降低公园养护成本,结合水库地势高差,打造市民休闲步道、场地和亲水活动空间(见图3)。

2)雨水花园 生态净化,涵养水源,雨水花园位于山地低洼处,主要功能用于汇集周边绿地径流雨水,雨水花园底层铺设碎石及黏土层,面层散铺种植土,种植半湿生植物,通过低洼地势汇集周边径流雨水,营造雨季池塘景观和旱季湿地景观,在保证雨水下渗前提下,通过汇集雨水改善局部小气候、小环境以带动山体公园整体生态系统建立(见图4)。

3)生态边沟 收集雨水,涵养水源,生态边沟位于山地慢跑道一侧,道路两侧平接路缘石,略低于道路,路缘石开深凹槽,在雨水自然重力溢流的基础上增加虹吸效应,最大程度导流,生态边沟底层铺设碎石及黄砂垫层,面层散铺河滩石,在满足暴雨行洪前提下,最大限度下渗降水,回补地下水,涵养山体地下水源(见图5)。

4)植草沟 收集雨水,净化过滤,植草沟位于道路绿化带、坡地边缘或山地中,用于汇集道路、绿地自身径流雨水及截留瞬时暴雨,植草沟底层铺设碎石层,面层回填种植土,种植半湿生植物,具有滞留、净化、蓄存和下渗功能,起到缓减雨涝、涵养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造价低、景观效果好、生态效益高(见图6)。

5)拦水坝、溢流堰 滞留雨水,美化环境,拦水坝、溢流堰位于山地主汇水廊道下游,用于汇集径流雨水、缓冲山体瞬时暴雨,滞留山洪携带泥砂并净化水体,拦水坝、溢流堰利用当地毛石、块石自然垒砌,底层铺设碎石层,面层回填种植土,种植半湿生植物,雨量大时可形成叠溪小瀑效果,雨量小时可形成池塘水景效果,旱季形成湿地景观,尽可能长时间滞留山体大流域雨水,保证雨水下渗回补,净化水体并缓冲流速,减少山体水土流失(见图7)。

6)旱溪水道 净化雨水、调节雨洪,旱溪水道分布于公园山体之上,用于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配合生态堰,达到泄洪及净化雨水效果。水道先用素土夯实、再用碎石做垫层,散置米色卵石,两侧配置植物,配合周边的垒石水岸打造天然原石景观溪床,建设旱季有景观、雨季有功能的生态水道(见图8)。

7)透水铺装 增加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全山铺装均采用原生透水做法,基层以粗砂、级配碎石、混合土为主,用先进的巢格技术铺装基础,面层选用当地块石、原生木材、当地碎石、板岩、透水沥青,在满足铺装透水下渗前提下混播草种,使广场铺装更具生态效应,与山体环境融为一体(见图9)。

3.1.2 乡土、可持续材料与景观结合

利用原有山间“野路”,用圆木桩等多种形式铺设登山步道,实现对原有生态环境最小程度破坏;适当运用绿色环保的透水、可再生材料,坚固耐用的低维护材料,巢格等环保可再生材料。其他部分就地取材,随形就势,保留现场大块石作为坐凳和挡墙。配合种植设计,使材料与环境浑然一体,人工与自然充分融合(见图10)。

图3 生态水库原理

图4 雨水花园原理

图5 生态边沟原理

图6 植草沟原理

图8 旱溪水道原理

图9 透水铺装建成实景

图10 原木桩回填土登山步道建成实景

3.1.3 保护原有植被,维护群落风貌

浮山有约170hm2的核心保护区,保持山体原有风貌,仅增绿补绿,巩固和改良水土,构建植物和动物生态群落,挖掘林地生态潜力。应用乡土植物,改善浮山植物群落单一、生态结构不稳定、绿化效果不佳的问题(见图11)。

3.2 新型生活方式的体验与引领

3.2.1 观山望海的多功能场地

浮山背阴朝阳,是面海观山最佳之地。结合现状地形地貌,打造运动健身及游憩休闲多功能场地。不仅给百姓带来新的健身运动体验,同时拥有绝佳的观山望海视角。

1)增加运动场地类型,满足全龄人群运动需求 利用违法建筑拆除地、荒地、菜地,设置5片16个运动球场,满足足球、篮球、门球等运动项目需求,场地不仅可供专业运动员使用,也有为儿童设计的游戏沙坑,可供老人休闲健身的游憩场地,供观赛人群使用的生态看台,打造可供专业体育活动、亲子活动、家庭聚会的高空运动阳台,建设山地运动场的新典范(见图12~14)。

2)再利用废弃地,建设休闲广场改造利用废弃场地,设计7处广场,结合山体恢复,配置植物群落,利用构筑物、坐凳、活动设施及配套建筑,为游人提供舒适的休憩环境(见图15)。

3.2.2 丰富多彩的登山体验

浮山高程变化显著,山体陡峭且山顶坡度大,适宜开展登山观景等活动,在现状登山土路及防火通道基础上,分别设计不同材质的登山步道和健身绿道。

1)登山步道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游人长期通行踏出的土路为路线,设置登山步道5线约2000m,用块石、圆木等生态材料,以原始手法铺设,因山就势、随形生变,将场地原有的山石、树木引入道路,自然成景,人工与自然浑然一体(见图16,17)。

2)健身绿道 营造愉悦运动氛围兼具防火通道功能,山体共设置6条防火通道,宽度4m,道路两侧配置丰富、有层次的植物群落,配合两侧健身步道及边侧木栈道,打造多元的游览体验,在满足防火通道功能的同时,为游人提供健身、游览的多元体验(见图18,19)。

图11 浮山现状植被景观

图12 烟台顶高山运动场建成实景

图13 生态足球场亲子广场建成实景

图14 生态足球场建成实景

图15 七观台建成实景

图16 块石汀步建成实景

图17 板岩碎拼步道建成实景

图18 防火通道建成实景

3.2.3 充满人文情怀的生态墓园

公园改造的一项重难点任务就是对百姓墓园进行合理生态营造。基于对逝者生命、百姓追思故人方式的尊重,为满足山林防火要求,修复浮山生态环境,制定墓地管理条例,通过方案比选确定卧碑花园式墓地改造方式,在维持原有坟墓位置的前提下增加卧碑,墓地四周增植乔木、灌木、地被,打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花园式墓地景观,提倡以花代纸,文明祭扫,从根本改变百姓观念,使浮山环境、管理和思想更生态(见图20)。

4 结语

浮山山地公园建设全方位贯彻落实低影响开发设计理念。在创造运动、休闲空间的同时,通过海绵城市的雨水设施与景观设计有效结合,使山地公园景观集生态和美学于一体,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给市民带来舒适、愉悦的审美体验,改变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和行为,实现山地公园可持续发展,同时考虑当地居民使用要求,充分利用边角用地建设体育运动及休闲活动场地,给市民带来别样的山地运动体验,成为受周边居民欢迎的多样休闲活动空间(见图21)。

图19 高山篮球场樱花跑道建成实景

图20 王家麦岛社区花园式卧碑墓地建成实景

图21 浮山山地公园银川东路主入口全景

猜你喜欢
浮山实景山体
金湖县创新“实景式”培训 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山西浮山:用心学党史 用情办实事
莫娴作品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浮山云舍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淹人不成反灌己的浮山堰
论山水实景剧与山水实景演出的区别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论高职旅游教学中的实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