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北地区所见权杖文化看中西方文化交流

2018-11-09 10:22闪烁
卷宗 2018年22期
关键词:西亚

摘 要:在世界文明范围内,权杖作为一种象征身份地位的器物具有丰富的内涵,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也出土了数量丰富的权杖,学者们对其作过多方面的探讨,认为从我国权杖性质及空间时间上的分布结构来看,中国的权杖文化并非完全由西方植入,它是独立产生,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并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与西方权杖互相渗透与交融。

关键词:权杖文化;西亚;文化交融

权杖作为一种昭示身份地位、象征权威或具有其他特殊功能的器具,最早产生在西亚,如安纳托利亚高原(即今日西亚北部的土耳其)、哈兰—切米遗址出土的石质权杖头等,这些权杖头存在年代大致为公元前9500--8800年。

在近几年的考古发现中表明,这种存在于西亚的独特“异域文化”的象征物——权杖头也存在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如新疆、甘肃等地。那么,我国西北地区为什么会发现极具西亚特色的权杖头?关于权杖的起源问题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争议,现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权杖文化西来说”,认为权杖经西亚传入中国,首先进入新疆,然后在距今约5000年的时候进入甘肃,继而紧接着沿长城沿线向东进入内蒙古赤峰及其周边地区;另一种则是“权杖文化本土说”认为权杖起源与本土,而西亚权杖文化是在中国本土权杖发展后传播而产生影响的。

1 我国西北地区权杖出土情况

(1)20世纪70年代,甘肃省广河县博物馆征集到3件权杖头。其中,一件为球形,石质。通高6厘米、直径7.6厘米。另1件扁球形,石质。通高5.6厘米、直径6.6厘米。第三件为玉石质地。椭圆形,暗绿色,器表打磨光滑,通高3.8厘米、直径3.7厘米。

(2)1982年4月,甘肃省西和县宁家庄村民进行农业劳动时发现相对完整的橙黄色陶器,当时对其具体功能依然未知。鉴定年代约公元前3900——前3500年,出土的这个陶器是泥红色权杖头,中空,橙色、黑色夹杂。7.8厘米高,上部4.2厘米,下半部3.6厘米,直径约2-3厘米,最大直径12厘米。从花卉纹和鸟纹可以判定,这是属于仰韶时代庙底沟文化的遗物。

(3)1982年出土的秦安大地湾汉白玉石权头。以白色大理石岩为料,器形完整。圆形,中间有孔,孔壁平直厚重。外径10厘米,内孔径3.6厘米,厚3.5厘米,重980克。表面光滑,一面较平,并沾有部分红色颜料,一面略凸起。圆环状磨制精细。

(4)1986年,北京大学考古系与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甘肃河西走廊进行考古调查时,在若干地点发现了玉石权杖头及残件。其中包括玉门火烧沟遗址石质权仗头1件。通体似汉白玉,磨制较光滑。椭圆形,正中心上下纵向穿有一孔。直径6、孔径2、高5.9厘米。

另外,玉门火烧沟墓地还曾出土过铜四羊首权杖头,高8.5厘米。宽7.2厘米。器身略似罐形,上下两端有圆銎,上銎口略大,内径约1.8厘米,下銎口内径约1.5厘米。

(5)1987年夏,在发掘酒泉干骨崖墓地时,在44号墓内随葬一件玉石权杖,这件权杖头由白色大理石或汉白玉构成,圆球形,从侧看几近扁圆形,中心管钻贯穿一孔,上小下大,高5.1、直径6.2、孔长轴2.5、短轴1.9厘米。

(6)甘肃省永登县树屏乡榆树沟沙井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鸟首铜杖首,高5.5厘米,宽5.2厘米,年代大致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

(7)1994 年甘肃省永昌县水源镇乱墩子滩墓群出土一件鸮首权杖头。高4.5、长3.8厘米。

同类遗物曾先后在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墓地、扶风县伯冬墓地等多地被发现。其质地包括有彩陶、玉石和青铜等,时代大致为距今3000年以降的西周时期。

(8)1976年在陕西省扶风县伯冬墓曾出土星状器一件,正面作五角状,体成球形,中有銎透穿,高6.2、銎径1.8厘米。这组铜器大都作于穆王之世。

(9)1986年在陕西长安张家坡井叔墓出土一件象牙杖首,雕刻成虎头状,口、鼻、脸、耳等都刻成细槽,槽内镶嵌绿松石片,颈部也先镶二周绿松石装饰。颈部一端有銎,可以纳柄。长8厘米,銎径1.8厘米。

在甘肃以西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土权杖头的地点有哈密市二道沟、奇台县红旗机器厂、民丰县尼雅、特克斯县的铁里氏盖等遗址,其质地已知有玉石、青铜两类,时代大致在青铜时代或稍晚。

(10)1996年,考古人员在民丰县尼雅遗址采集到用白玉雕琢而成的权杖头,直径6厘米、高5厘米,保存完好,表面十分光滑,是汉晋时期精绝人的遗物。

(11)2003年于罗布泊地区小河墓地墓室底部出土一件的圆形白玉权杖头,距今3600余年。

由于以往对此类文物缺乏了解,不少发现者将权杖头误作为生产工具或武器。我国最早对权杖问题关注的是安志敏先生,他将早期我国出土的“权杖头”定义为“棍棒头”,并且推测这是存在于史前时期的异形兵器。可惜的是,受到当时考古资料的局限,安先生也仅仅是将此类遗存作为一种异类兵器看待,并没有深入探讨这些权杖头所蕴含的功能与意义,以及此类遗存同外部世界之间的关联。

2 西亚、埃及及其它地区权杖文化概述

就世界范围来看,最早出现权杖头的地区是西亚地区,出土权杖头形制大多为球形或梨形,质地多种多样,但毋庸置疑材质都非常珍贵,西亚权杖的数量和材质足以显示权杖使用者的尊贵。

现今所知,最早的权杖头出现在安纳托利亚高原(即今日西亚北部的土耳其)。年代约在公元前9500--8800年。在科尔提克丘遗址也发现有前陶新石器时代的石权杖头(公元前9500-8500年)年代稍晚,在土耳其著名的薩塔尔-休于遗址的第六层,挖掘出土的玉石权杖头距今6500年。在堪-哈桑遗址甚至发现了距今6000年前用红铜铸造的权杖头。1961年,在死海西岸峡谷内发现的著名的纳哈尔-米什马尔洞穴中曾发现铜权杖头和权杖超过400件,其年代早到公元前4000纪前半叶(约距今6000-5500年)。

这些考古发现表明,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前,这些地区对于权杖的使用已经及其娴熟了。特别是两河流域发现的权杖头不仅数量多,制作精美,而且取材珍贵。19世纪末,曾在巴格达东南泰勒村的拉伽什遗址出土的一枚基什王麦西里姆使用的兽首权杖头,是两河流域所见级别最高的权杖头。

除了以上出土的关于杖的实物外,许多保存至今石刻和雕塑等艺术品如汉谟拉比法典等也都出现了使用权杖的痕迹。

古埃及也是广泛使用权杖的地区之一。早在前王朝时期(公元前3050),埃及对于权杖的使用已非常普遍。从考古实物上看,古埃及的权杖头有几种不同形态:一种为弯构和连枷,Heqa(权杖)古埃及文字符号意思是“统治者”,象征国王的统治权力,因此权杖应为国王法老所用;第二种是瓦斯权杖,形状为直杆加上一个狗头形制的把手;第三种是赛汉姆权杖,是一种象征性权杖;第四种为梨形或球状,中央贯通一孔,在中国境内出土的权杖头大多属于这一类型;另外还存在着一些花杖或组合权杖等。所有的权杖头所使用材质珍贵,制作精细,有的在表面雕刻缠绕的花纹、乳丁类装饰,十分华丽。

除了埃及、西亚等地之外,欧美大陆也存在着数量丰富的权杖头,如16世纪以前秘鲁人的石质六芒星和四芒星权杖头,厄瓜多尔芒星权杖头、印加铜质七芒星权杖头等,还有一些多形制权杖头,如存在于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5世纪的秘鲁Cupisnique文化权杖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秘鲁Chavin文化权杖头和圆形权杖头等。

3 中国学者关于权杖文化讨论

通过对比,我们能够发现我国西北境内出土权杖头其中绝大部分都能从西亚权杖中找到较为相似的原型,如甘肃玉门火烧沟所出四羊首权杖头造型,跟高加索山脉南麓特利墓地出土的一件铸有5枚瘤状凸钮的权杖头十分相似。在南乌拉尔地区的辛塔施塔河谷的安德罗诺沃文化遗址中出土一批玉石权杖头,也与中国西北地区出土的圆形、椭圆形权杖头非常相近。当然,虽然对权杖形状相似对比的方法不能作为权杖文化来源的主要认定方式,但为我国权杖文化的来源提供了一种可能。

那么,中国的权杖文化是如何而来的呢,针对中国权杖文化的来源问题就成为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一些学者根据国内及国外权杖头的比对研究,持“权杖文化西来说”的观点,这个观点在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得到较大认可度。最早主张西来说的可以以安志敏先生为代表,他1981年撰文认为“以二里头三、四期为代表的属于中国目前最早的青铜器,它的开始可能要早一些。至于中国的青铜器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还有待于今后的继续探索和深人研究”。后来安先生又先后著文,进一步明确他对中国早期铜器起源的看法。

北京大学的李水城教授则以三点要素认为权杖独具外来文化的因素。首先,就时间来看,古埃及和近东一带的权杖头要早于我国出土的权杖头;其次在数量上,中国境内出土的权杖数量较少;在空间上,中国发现的权杖头大部分出于西北地区。因此,李水城先生认为权杖文化起源于西亚,传入中国史,其传播路线则是首先进入新疆,然后在距今约5000年的时候进入甘肃,紧接着沿长城沿线向东进入内蒙古赤峰及其周边地区。

随着我国境内权杖的不断发掘出土,专家学者们对权杖文化的研究愈加深入,刘学堂先生在《中国早期青铜文化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新探》中提出:“通过对中国境内出土权杖头的梳理及初步的比较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东西方之间最初发生接触的时间可前提到更早的史前时期,其交往规模及程度有可能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之外。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往毕竟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权杖头仅仅是诸多文化交往要素中的一个层面,但其重要性则不容低估。正是权杖头这一特殊的文化要素从物化的角度揭示了东西方之间在古丝绸之路上曾有过的文化碰撞史实,并将双方接触的时间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国文化西来说”是难以成立的。

一些学者认为权杖外来说过于武断,单纯根据器物形状的相似性,正式考古出土年代断定等原因走捷径的认为权杖文化完全是西亚文明带来的物证,这并不严谨。就李水城先生对于“中国权杖西来说”的三点分析来说也值得商榷,若以时间为顺序将中国境内出土的权杖头作一排比,结果令人困惑,因为年代最早的两件权杖头出土在偏向内陆中部的甘肃一带,属仰韶文化中晚期。反之,地处中西文化接触前沿的新疆,所见权杖头年代则偏晚,对此还有待作全面的考察。

从我国北方地区权杖头分布的时间来看,我国年代最久远的权杖头是1982年出土的秦安大地湾汉白玉石权头,距今5000年左右,而新疆出土最早的权杖头是2003年发现于罗布泊地区小河墓地墓室底部出土一件的圆形白玉权杖头,距今3600余年。结合正式考古出土权杖首的年代断代特点,我们发现,新疆正式考古出土的权杖首最少,年代也最晚,而其他靠近内地之区域年代断代较早,数量较多,如果我们按照西来说理论来反证,显然不合理,时间明显的偏差使之出现了证据链断裂,这种证据链的断裂也让学者们提出了新的观点:权杖头最初并非完全是西方文明的植入的。

另外,针对在空间上,我国的权杖头大部分发现于西北地区,因此权杖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路线是从西向北发展这样的觀点。从近年的考古发掘表明,在我国东南、西南地区也发现了同类型遗物。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曾发掘出土了一根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的金杖、还出土一件铜龙柱形器,二号祭祀坑出土一件铜鸟头形器,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两件柱型器应该作为杖形制的文物。在东南地区,2010年青浦区福泉山遗址吴家场墓地207号墓出土了一件神人兽面纹象牙权杖,距今5400年——4300年间。这件权杖是良渚文化重要的礼器代表。据此,可能说明我国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本民族的权杖文化了。

那么,既然中国文明具有自身独特的权杖文化,为何权杖文化发展为何并不如埃及、西亚那样的绚烂多彩呢。笔者汇集学术界的一些观点,认为权杖在我国没有大量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自古以来,中原文明用鼎来昭示权力,千百年来,形成了自己的权力象征体系,这种权力体系对于周边发展起来的同性质额权杖文化形成强烈的文化抵制态势。另外,当前权杖出土较少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早期的权杖主要是木质的,易腐烂,陶质和玉质的权杖不多,这就造成了现在出土资料的匮乏。最后,我国的权杖有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权杖文化经历了鼎盛与衰落的变迁。汉后期,玉礼器的兴起逐渐替代了权杖,而之后权杖的发展逐步与兵器相结合,亦或是表现在仪仗之上,但绝不再享有神权、王权的待遇。宋代曾出现过一种称之为“骨朵”的兵器,有学者认为可能就是由权杖发展演变而来的。正是由于我国权杖文化的独特发展,使得在我国境内并没有发掘出像埃及、西亚一样丰富的考古遗存。

综上所述,权杖头西来说过于武断,西方有自己“原产”的权杖文化,这点毋庸置疑,但中国的权杖未必完全是因为西方权杖文明植入,之所以产生“权杖文化西来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目前我们对权杖头的研究并不透彻,没有西方研究的系统深入。中国的权杖文化是独立产生的,并且这种本土的权杖文化与西方权杖文化进入中国同期存在,华夏的权杖文化和古代西亚的权杖文化就像湖水中投下的两个石头所泛起的涟漪,会逐渐向外传播,而新疆恰恰成了二者的交汇点,在此融汇与渗透,中國的权杖在保留自己文化特色的同时吸收了西亚权杖的风格,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权杖头。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关于权杖文化的研究国内的研究尚且不足,关于权杖的起源探究、不同地区权杖形制与不同区域原始先民生活方式之间联系的问题、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等问题都还值得细致探究。

参考文献

[1]李水城.《赤峰及周边地区考古所见权杖头及潜在意义源》[J].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2010

[2]王彦俊.《甘肃西和县宁家庄发现彩陶权杖头》[J].《考古》1995(02)

[3]刘学堂.《中国早期青铜文化的起源及相关问题新探》[J].《藏学学刊(第3辑)——吐蕃与丝绸之路研究专辑》2007年

[4]李勇杰.《甘肃金昌市馆藏沙井文物研究》[J].《草原文物》2014(01)

[5]罗西章,吴镇烽,雒忠如.《陕西扶风出土西周伯(冬戈)诸器》[J].《文物》1976(06)

注释

1.李水城:《赤峰及周边地区考古所见权杖头及潜在意义源》,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2010年。

2.王彦俊:《甘肃西和县宁家庄发现彩陶权杖头》,《考古》1995年02期。

3.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4.李水成、水涛、王辉:《河西走廊史前考古调查报告》,《考古学报》,2010年02期。

5.李水成、水涛:《甘肃酒泉干骨崖墓地的发掘与收获》,《考古学报》2012年03期。

6.李晓清:《甘肃地区先秦时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文博》2010年第3期。

7.李勇杰:《甘肃金昌市馆藏沙井文物研究》,《草原文物》2014年01期。

8.罗西章、吴镇烽、雒忠如:《陕西扶风出土西周伯(冬戈)诸器》,《文物》1976年06期。

9.郑文兰:《陕西长安张家坡M170号井叔墓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06期。

10.阿迪力·阿布力孜:《新疆古代的手杖》,新疆日报(汉),2013—6—25。

11.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2003年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10期。

12.安志敏:《西周的两件异形铜兵》,《东亚考古论文集》,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1998年,第161——162页。

13.材料参见:《卡尔斯鲁厄大展图录--“安纳托利亚12000年来人类最古老的纪念物”》,2007年,斯图加特,德国。

14.Moorey P.R.S.(1988), The Chalcolithic hoard from Nahal Mishmar, Israel, incontext//World Archaeology. 20.材料转引自:15.李水城:《赤峰及周边地区考古所见权杖头及潜在意义源》,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2010年。

16.安志敏:《中国早期铜器的几个问题》,载《考古学报》1981年第3期。

17.刘学堂:《中国早期青铜文化的起源及相关问题新探》,《藏学学刊(第3辑)——吐蕃与丝绸之路研究专辑》,2007年。

作者简介

闪烁(1994—),男,回族,河北省,硕士研究生,西北民族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猜你喜欢
西亚
72岁的黑手党“小女孩”被判13年
韩国康养胜地——平昌阿尔卑西亚
版画
全都知道的佐西亚
马来西亚·吉隆坡
大数据视野下西亚北非与中国经贸合作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分析
播种一颗爱心
苏雪林《屈赋论丛》中华文化源于西亚之商榷
陶西亚的柳树枝
“中西合婚”幸福难觅,5场官司休掉“洋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