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安代舞的演变与发展

2018-11-09 17:46阿拉坦其其格
参花(上) 2018年11期

摘要: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特色,这才构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及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蒙古族舞蹈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根据笔者以往的工作经验,对蒙古族舞蹈的艺术特色和安代舞的形式及特征进行总结,并从历史的前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其他类型艺术的融合、传承过程、现代安代舞的表现形式五个方面,论述了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安代舞的演变与发展。

关键词:蒙古族文化 安代舞 传承过程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蒙古族安代舞的自身功能出现了很大变化,由传统宗教舞蹈逐渐演变成现代舞蹈。安代舞诞生于原始的蒙古族萨满教,主要作用是去除灾祸,并向神灵传达人民的愿望。另外,在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统治者也会利用安代舞来维护自身的精神统治。现如今,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的提升,安代舞的功能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一、蒙古族舞蹈的艺术特色

(一)精神文化特色

在舞蹈艺术表达过程中,主要是将人类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如果一个舞蹈文化足够优秀,便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到舞蹈欣赏之中。蒙古族舞蹈最为显著的特色便是其表现动作,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地域具有极强的特殊性,舞蹈之中所展示的内容大多数以歌颂草原绿色风光、风俗习惯等为主。另外,在蒙古族舞蹈表现过程中,可以让观众充分感受到那种草原儿女坚定不移的精神和自然生命力。蒙古族人民以游牧为生,日日夜夜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之上,本身具有属于草原儿女的豪迈和自信心,在蒙古族舞蹈中就能体会出那种浓厚的草原风情。

(二)动作艺术特色

蒙古族人民经常与骏马、雄鹰等动物打交道,他们在舞蹈之中也融入了这些动物的动作,将草原人民的生活状态展示出来。与此同时,蒙古族舞蹈在创作过程中还借鉴了中国传统舞蹈艺术中的形态和韵律,将自身信仰的图腾和野兽加入舞蹈表现之中。另外,在一些蒙古族舞蹈之中,整体表现风格也会以豪迈为主。站在表演者角度来说,他们均是通过呼吸来调整舞步,十分注重呼吸与脚步之间的完美契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身体的各个关节和呼吸保持较高的平衡感。蒙古舞的动作以传统的横抻动作为主,将马背上的驰骋与奔放的劲头有效地展示了出来。

(三)蒙古族舞蹈在新时代的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这也导致社会大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逐步提升,各个高校开始开设舞蹈艺术专业,进一步带动了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蒙古族舞蹈便开始进行扩展和创新,这也让很多新的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这些优秀作品之中,蒙古族人民的新生活和新思想全面展示出来,做到了舞蹈艺术境界的全面提升。

二、安代舞的形式及特征

(一)绕树、围圈的形式

根据蒙古族的传统习俗,早期安代舞的表演场地比较单一,在场地的中间树立一个木杆,表演者围成圆圈,右手拿着绸巾,或者是扯着袍子的下摆边唱边舞,但这种形式也是通过演变之后得来的。例如在《蒙古秘史》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铁木真与扎木合二人互赠拐骨与腰帶,并结成“安达”,随后率领部下“绕蓬松茂树而舞”,场面十分热闹,而该种形式便属于早期的安代舞。据相关研究人员分析,阴山岩画和墓葬中的彩陶上,均涉及绕树、围圈等舞蹈形式。例如在阴山的托林沟中段,形成了很多小潭,其中一段石壁上便刻有原始安代舞舞蹈图。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安代舞之中的围圈舞蹈形式主要以绕树、祭神树等形式为主,并逐渐衍生和变化。但有关此类的说法有多种形式,一部分人认为,安代舞是游牧民族舞蹈的原始形式,还有人认为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便有绕圈载歌载舞的习惯。

(二)踏、顿足的动作特征

安代舞属于祭祀、庆典过程中蒙古族人民常用的舞蹈。例如在《蒙兀尔史记》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诸蒙兀尔百姓起身舞蹈,绕树而歌,尘土没胫。”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整个场面十分热烈。但究竟如何利用舞蹈将杂草踏平,相关研究人员认为,站在动作语汇角度来说,《蒙古秘史》之中记录的庆典之舞说明了蒙古族最早的舞蹈是从脚踏开始,而且踏的动作比较强烈,在节奏上分为轻重缓急,而用足进行用力的跺踏,显然与史料之中的记载相符,更与蒙古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相符。传统安代舞具备刚烈、奔放等特点,由此人们可以做出进一步分析,现代安代舞在顿足和踏足上,主要是传承蒙古族舞蹈的一贯风格,重点对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态度进行彰显。

(三)道具的应用

在安代舞表演过程中,需要借助于相关道具来完成,如手执巾或绸料等等,这些材料形状以长方形为主,边长在2.5尺左右,手持一个角。在颜色的选择上,以红色为主,但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很多颜色的手执巾或绸料出现在安代舞之中,巾的长短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在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过程中,主要以甩、踏步等动作为主。在摆巾过程中,主要涉及的舞蹈动作有摆巾小滑步、绕巾横步走等等。如果按照具体的动作形式进行划分,具体包括以下几内容:第一,摆绸,主要是双手的左右摆动;第二,甩绸,主要是双手向同一个方向甩动;第三,绕绸,主要是以外绕腕或者内绕腕为主来绕动绸子;第四,八字绸,在表演过程中,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内八字或者是外八字,提升其绕绸的美观特性。

(四)安代舞的教育功能

现阶段,很多学校开展了安代舞的教学课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能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安代舞属于集体性舞蹈,学生通过安代舞的练习进而提升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协作能力。在安代舞表演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动作等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表达,帮助学生对艺术美进行深刻体验。另外,在安代舞表演过程中,还能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进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安代舞的传承和发扬受到人们的重视。

三、蒙古族文化与蒙古族安代舞的演变与发展

(一)历史的前进

历史的发展决定着安代舞具体的发展方向,从宗教舞蹈逐步演变成现代舞蹈,安代舞的种种变化与萨满教的没落存在直接关系。自成吉思汗时期开始,萨满教便是国教地位。朱元璋开立明朝之后,喇嘛教渐渐将萨满教的地位取代,从而让萨满教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安代舞渐渐脱离了宗教色彩,成为艺术领域之中的新生力量。

(二)经济文化的发展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安代舞渐渐脱离了迷信思想。纵观安代舞的发展历程,早期安代舞的主要功能便是为人们去除灾祸、治疗病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济和文化均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安代舞之中的一些迷信思想也渐渐被消除,人民群众也不再相信病痛的来源是恶魔的侵扰,而是由于身体原因产生的,可以通过相关医疗设备和药物对其进行治疗。现如今,人们依然热爱安代舞,主要目的除了强身健体之外,也能借此机会与亲人和朋友们欢聚在一起,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三)与其他艺术类型的融合

为了实现安代舞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将安代舞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促使其向高雅的方向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安代舞与很多民族艺术正式融合在一起,进而展示出很多新的舞蹈特色,再加上大量的专业舞者加入,让安代舞衍生出很多其他舞蹈种类和形式,如器乐音乐、歌剧等等。例如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便出现了《安代舞曲》《安代组曲》等器乐型音乐。到了80年代,内蒙古歌舞团创立了《安代之歌》,不仅对传统的蒙古族安代歌曲进行了传承,还将部分歌剧的形式应用其中。在此项活动的作用之下,安代舞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各大舞台之上。

(四)传承过程

安代舞的传承过程可以说是历史悠久,随着历史的演变,自身也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也让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少数民族的艺术内涵领悟有了一个突破口。现如今,库伦旗已经登上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与该地区蒙古族安代舞的传承与发展直接相关。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以及观众要珍惜这种艺术形式,将传统发扬光大,继承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做到原生态保存与传承。相关调查工作显示,安代舞属于民间舞蹈之中的典型代表以及優秀遗产。在过去40年中,内蒙古地区对安代舞作品的改编和创作有100多部,而在这些作品表演过程中,并没有脱离传统安代舞的基本特点,继续将“跺脚”“甩手”的外在表象当做安代舞的主要特点,甚至还将其作为安代舞的主体发展规律。虽然这种舞蹈形式显得极为重复,但并不是不可取的。只是在同一个舞蹈层次的过度重复,很容易给观众带来极大的反感。因此,在安代舞创作和发展过程中,应该以高层次的重复设计为主,进而提升观众的兴奋程度。

(五)现代安代舞的表现形式

舞蹈属于一门视觉性艺术,不但可以愉悦观众的身心,还能让舞蹈审美情绪直接表达出来。当演员表演一场安代舞时,如果仅仅通过身体动作去完成,该部分舞蹈便不具备灵魂和精神层次。因此,作为一名现代安代舞表演人员,在表演过程中需要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其中,做到心系草原,用心跳舞,只有这样,才能与观众的内心产生交流和互动,带动他们的思绪随着舞蹈的进行而延续。另外,在现代安代舞表现过程中,舞蹈动作快慢、高低的转换和控制,并不是依靠音乐来带动舞蹈动作,而是通过细节将自身情感表达出来,进而提升整体舞蹈的动作张力。要想进一步提升安代舞的表演技能,除了训练之外,还要体会草原人民的真实情感,进而做到草原传统文化的传承,为蒙古族文化的后续发扬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在蒙古族文化和蒙古族安代舞传承和发扬过程中,应该以批判性原则为主,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创新,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此基础上,相关研究人员也要更好地对现代安代舞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安代舞及蒙古族文化的影响,将传统文化之美更好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孙婕.浅析蒙古族舞蹈中安代舞的传承与创新难点[J].黄河之声,2018(01).

[2]包迎春.浅论蒙古族安代舞的功能与发展[J].科技资讯,2017(24).

(作者简介:阿拉坦其其格,女,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