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心电图改变分析

2018-11-10 03:47罗宇萍罗素群刘树均张伟强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右束电轴先心病

罗宇萍,罗素群,刘树均,张伟强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广西玉林 537000)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为先心病,其在临床上的发病率为0.7%-1.0%,以往先心病发生后对其进行治疗的唯一方法为外科开胸手术,随着弹簧栓子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取得成功,表明介入手术被成功应用于先心病的治疗中[1]。先心病的主要类型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以及动脉导管未闭,国内外大量研究报道已经证实了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先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在开展封堵治疗后,将会减轻患者机体相应心室和心房的负荷,从而使心电图发生改变[3]。本研究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术治疗后的心电图改变情况。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21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包括ASD患者80例,VSD患者110例以及PDA患者25例,全部患者的病情均经临床X线检查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对存在冠心病、高血压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心室形态和功能的器质性心脏疾病进行排除。ASD患者中男60例,女20例,年龄1.1岁-19.0岁,平均(15.8±6.1)岁,均为继发孔型ASD,ASD直径为4 mm-28 mm,平均(22.5±7.2)mm;VSD患者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1岁-13岁,平均(14.8±4.3)岁,包括膜部VSD 86例和嵴内型VSD 2例,其中4例患者合并ASD,VSD直径为3.8 mm-8 mm,平均(7.1±2.3)mm;PDA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1岁-9岁,平均(6.6±1.1)岁,PDA直径为主动脉端5 mm-16 mm,肺动脉端3 mm-16 mm,平均为(8.3±3.5)mm。

表1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术后心电图改变情况

1.2 研究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导管封堵术治疗。在手术开展前3 d、手术治疗时、手术完成后1个月、手术完成后3个月以及手术完成后6个月为患者开展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仪器型号为MeDEx(麦迪克斯)十二导联心电图机。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前术后心电图改变情况 ASD患者术后3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发生率高于术前;VSD患者术后3 d的RBBB和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H)发生率高于术前;PDA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左心室肥厚(LVH)发生率低于术前;PDA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电轴左偏发生率低于术前。如表1。

2.2 不同类型疾病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改变分析 (1)房间隔缺损:术前有右偏,术后6个月基本消失;术后第1 d、2 d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术后7 d或14 d或1个月消失;偶见早搏出现,术后15 d基本消失。(2)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过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术后6个月-1年消失;出现过1例2岁女童术前正常,术后出现三分支传导阻滞;偶见早搏出现,术后15 d基本消失;术后左偏出现较术前多,半年基本恢复正常;(3)动脉导管未闭:术前左室大、术后消失;术前出现不完性右束支、左偏,术后1个月基本消失;偶见早搏出现,术后15 d基本消失。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1)房间隔缺损:术前有右偏,术后6个月基本消失;术后第1 d、2 d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术后7 d或14 d或1个月消失;(2)室间隔缺损:术后出现过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术后6个月至1年消失;术后左偏出现较术前多,半年基本恢复正常;(3)动脉导管未闭:术前左室大、术后消失;术前出现不完性右束支、左偏,术后1个月基本消失。通过开展随访可知,术后3个月术后新发的10例RBBB患者中6例恢复正常室内传导,提示ASD封堵术的开展,几乎不会引发患者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虽然可能导致新的传导阻滞出现,但通常情况下可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4]。通过本次研究认为,ASD患者由于自身机体右心形态出现变化,导致右心不但极面增大,同时在心电图上会出现P波增宽高尖,右室出现高电压,束支传导阻滞等变化。在为患者开展封堵术治疗后,将会降低右心容量负荷,同时会降低肺动脉压力,从而有效减轻室间壁矛盾运动,改善机体左右心的几何形态和功能,由此改善心房和心室电传导,从而促使心电图发生改变,缩短PR间期,减少束支阻滞的发生[5]。本研究发现,手术完成后的第3 d开始,患者的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会出现明显增加。本研究中VSD异位节律以及传导阻滞虽高于文献报道,但全部在手术完成后6个内恢复正常。本研究中PDA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未出现新的传导阻滞,通过开展3个月随访可知,患者出现LVH以及电轴左偏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机体左心前负荷得以有效减轻,左室高电压得以恢复有关。由于动脉导管属于心外异常导管,因此在采用封堵器进行放置时,虽可能导致一过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却很难导致传导改变的出现。

综上所述,ASD封堵术的开展会有效减少患者电轴右偏和RBBB的发生,同时会在手术完成后的3 d内增加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PDA封堵术的开展不会增加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可有效减少LVH和电轴左偏的出现。

猜你喜欢
右束电轴先心病
11 366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检出情况分析▲
B型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时出现右束支阻滞1例
先心病患儿营养评估及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Ⅰ和aVF导联联合Ⅱ导联法与传统Ⅰ和Ⅲ导联法判断QRS平均心电轴的比较
China e Iberoamérica
早孕期超声心动图在胎儿严重先心病中的应用
P波电轴研究进展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一例
在健康查体中常规心电图对伪性右束支阻滞识别与评估
延吉市296例先心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