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2018-11-10 03:47邓桂珍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室间隔先天性心脏病

邓桂珍

(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影像科,广东茂名 525000)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疾病,主要是由于胎儿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或胎儿出生后有的通道本应自动关闭但未及时闭合等所致[1]。目前,临床尚未研究出CHD明确的发病病因,但大多学者提出其病因和胚胎发育早期,大血管、心脏受到外界环境、遗传等因素影响其正常发育有关[2]。临床主要采用心血管造影、心脏超声技术等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其在CHD诊断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3]。为进一步探讨分析CHD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7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以及心脏超声技术诊断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7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70例患者中男43例,女27例;患者年龄1岁-13岁,平均年龄(3.4±1.2)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1.2.1 检查前准备工作 叮嘱患者检查前4 h禁食,若患者年龄不及8岁且不配合检查的话,检查前应适当给予10% 0.5 mL/kg-0.7 mL/kg水合氯醛溶液口服。若患者年龄超过8岁,可以配合屏气,检查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要求在屏气状态进行扫描。值得注意的是,应采用铅帽、铅衣遮盖患者检查范围外的部位,尤其应做好甲状腺、头部、下腹部性腺、眼部等部位防护措施。

1.2.2 64排螺旋CT检查方法 本次选择的仪器为SOMATOM Definition AS+64排128层螺旋CT(德国西门子)。扫描参数设置:患儿<1岁,管电压80 kv;1岁-6岁,管电压100 kv;>6岁,管电压120 kv。重建层厚0.75 mm,旋转时间为0.33 s,重建层厚0.6 mm,探测器组合0.6×127 mm。扫描范围从胸廓开始直至心底下1 cm左右。非离子型对比剂选择320 mgI/mL碘克沙醇,结合患者实际体重控制使用量,要求总量少于2 mL/kg,若患儿年龄<15岁,注射流率为0.7 mL/s-2.6 mL/s;年龄>15岁,注射流率为2.0 mL/s-3.6 mL/s,而且应继续注射20 mL-30 mL生理盐水。若患儿不愿配合,年龄<8岁,应在患者镇静状态或平静呼吸状态下进行扫描,采用双期大螺距快速扫描,通常延迟12 s-15 s进行第一期扫描,23 s-24 s进行第二期扫描。患者可自主配合屏气,年龄>8岁,应采用心脏扫描序列,将剂量调节窗打开,选择时相30%-75%,自动触发,若患者伴有发绀症状,选择降主动脉气管隆突层面作为触发兴趣区,若患者无发绀症状,选择肺动脉主干作为触发兴趣区,设置阈值为120 HU,延迟4 s-7 s再进行扫描。若发现患者疑似室间隔缺损或房间隔缺损,结束第一期扫描延迟5 s再继续第二期扫描。

1.2.3 心脏超声检查 彩色超声诊断仪选择GE VV7牌心脏超声仪器,设置超声频率在2.6 kHz-3.6 kHz,取患者左侧卧位,从心尖四腔、左室长轴位切面分别采取切面扫描。从二维图像仔细观察患者的心脏内外结构,再以彩色超声模式下观察患者心内外的血流状况。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软件选择SPSS18.0,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

2 结果

2.1 疾病类型分析 本次7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发现心脏大血管畸形12例。其中室间隔缺损23例,房间隔缺损21例,动脉导管末关闭5例,法洛四联症5例,右室双出口4例,心内膜垫缺损4例,大动脉转位4例,主动脉缩窄2例,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永存动脉干1例。

2.2 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对比 64排螺旋CT检出率90.0%高于心脏超声检出率84.3%(χ2=6.342,P<0.05)。见表1。

3 讨论

CHD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也是导致婴幼儿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4]。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心脏超声技术诊断CHD患者,但心脏超声检查并不能清晰显示肺、气管以及空腔含气脏器的声波反射,对于心脏连接的大血管也不能很好地显示,很难准确诊断大血管异常以及复杂心脏畸形[5]。多排螺旋CT检查的扫描速度较快,且不会受到气体干扰,空间分辨率较高,相对心脏超声检查而言更具优势,获得多排螺旋CT检查影像后,可从各个方向和角度的三维影像、断层图像观察重点部位,从而对胸内大血管发育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估,通过多排螺旋CT检查可评估肺动脉、胸内大血管发育状况,清晰显示解剖学房室连接情况、房室形态和位置以及大血管和房室连接之间的关系[6]。通过多排螺旋CT也可观察到内脏变化,分析内脏转位等心血管畸形情况[7]。本研究结果显示,64排螺旋CT检出率90.0%高于心脏超声检出率84.3%,这和黄美萍等[8]研究报道结果(CHD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的检出率高于心脏超声检查8%)基本相符。多排螺旋CT对法洛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心内膜垫缺损、大动脉转位、主动脉缩窄、肺静脉异位引流、永存动脉干的诊断准确率高达100%。2例室间隔缺损,4例房间隔缺损漏诊,主要是由于右心室对比剂浓度太高所致。1例右室双出口误诊为单心室出口,主要是由于多排螺旋CT检查过程中,室间隔被误诊为粗大乳头肌肌块,进而导致单一心腔分成左右心室,造成这种误诊的原因主要和影像医师诊断经验不足所致。

综上所述,先天性心脏病采用64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较高,尤其体现在大血管畸形、心脏大血管连接部方面,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多排螺旋CT检查会对患者造成辐射损伤,检查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优化多排螺旋CT扫描方案,尽量减少辐射剂量。

表1 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对比

猜你喜欢
室间隔先天性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不同术式的疗效分析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Smog in Los Angeles
S状室间隔与肥厚型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