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成聋校语文课标优秀诗文诵读目标路径初探

2018-11-10 02:40单多英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必学选学篇目

● 单多英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聋哑学校,312000)

2016年底,《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总体目标中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聋生背诵优秀诗文150篇(段),在分段目标中具体为:1—3年级背诵优秀诗文40篇(段);4—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7—9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1]然而,聋校目前使用的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下学期才开始安排古诗教学内容,共计安排12首古诗。尽管各地聋校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在自主选用普校教材,其中也包括优秀诗文,但数量是非常有限的。那么如何达成新课标中优秀诗文诵读的目标呢?

一、管理层面,科学规划顶层设计

优秀诗文教学要让师生入脑入心,学校管理层面必须做出全面的规划和部署,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方向。[2]

(一)营造氛围,让优秀诗文滋养学生品性

任何教育都离不开环境的作用,诗文教学也不例外,因此,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优秀诗文的精髓。首先,在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专设诗词书柜,购买和陈列相关书籍供学生借阅。其次,在校园的长廊、墙面上张贴和悬挂励志性诗文,并配上诗意画面,既美化了校园又熏陶了学生。另外,还可以在教室、寝室等处开辟诗词专栏,定时定人更换诗文,营造浓浓的诵读氛围,让校园内处处说话,点点益智,面面出彩,润物无声地滋养学生的道德品性,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二)保障时间,让诗文教学真正进入课堂

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充足的时间保障是首要条件。因此,就学校管理层面而言,必须对诗文教学有顶层设计,首先是教学时间的保障。笔者认为优秀诗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必学篇目:语文课中安排必学内容,要求语文教师列入教学计划,精讲精练。自学篇目:鼓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积累诗词。选学篇目:除了学生自主学习诗文外,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选学诗文。每天可以利用这三个时间段进行优秀诗文教学:一是早自修时间,要求学生自主诵读近段时间积累的相关诗文;二是课前时间,要求课前2—3分钟诵读一首诗文,语文教师新授诵读,其他学科教师巩固诵读;三是放学前5分钟,要求学优生默写前一天学习的诗文。

优秀诗文诵读沙龙 供图 单多英

(三)选编教材,让诗文教学有章可循

学校可以根据新课标中的数量要求和参考篇目选编优秀诗文教材供教师教学。建议分三个学段编写:1—3年级编写一本,其中必学篇目10篇,选学篇目30篇;4—6年级编写一本,其中必学篇目15篇,选学篇目35篇;7—9年级编写一本,其中必学篇目20篇,选学篇目40篇。必学篇目可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字词注解、古诗词译文等内容。选学篇目包括作者姓名、古诗词译文等内容。这本教材除了学生人手一册外,所有任课教师都要人手一册,以满足各阶段、时段的教学之需,也可以间接在教师中营造优秀诗文的学习传播氛围。

二、教师层面,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

优秀诗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语文课堂,主要执教者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必须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提升优秀诗文教学能力。

(一)加强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学习优秀诗文的方法

教师可以依托教材、挖掘教材教授一些优秀诗文的学习方法。[3]首先是“读”,正确朗读是正确理解的基础,根据教材出示的范本(各学段的必学篇目及原教材收入的篇目),教会学生正确朗读优秀诗文的方法,要注意朗读的停顿、节奏、轻重、韵律等,不要读破句;其次是“悟”,即理解感悟优秀诗文,可以结合作者的写作风格感悟,结合诗文的写作背景领悟,也可以结合注释参悟,教师要充分挖掘必学篇目提供的范本,引导学生体味诗情;第三是“品”,品味诗句的意境,教师可将相同主题的选学篇目放在同一时段学习,让学生现学现用、活学活用。例如,教师教授《春晓》一诗时,首先教会学生如何读、悟、品这首诗,接着可以要求学生找出相关主题的五言律诗,如《春夜喜雨》《鹿柴》等,按照课堂习得的方法去学习、品悟。

(二)借助信息技术,拓宽学生学习优秀诗文的途径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信息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改变了诗文的学习方式。聋学生的视野比较狭窄,在课堂上,可以借助互联网或多媒体设备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在课外,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微课中学习优秀诗文;也可以通过搜索相关视频,诗画结合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看动画片的形式学习、理解、积累诗文。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引导,指明方向和路径,这些直观的学习途径都是非常适合聋生自学优秀诗文的。

(三)创设多种活动载体,激发学生学习优秀诗文的兴趣

优秀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创设多种活动载体,激发学生诵读优秀诗文的兴趣,为学生学习经典文学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比如,在庆祝传统节日系列活动中可发动学生收集与该节日有关的经典诗文,组织学生摘抄经典诗文、交流阅读心得、创办诗文手抄小报等,在庆祝传统节日的过程中,让学生既了解我国传统佳节的来历、习俗,又积累和浸润了经典文化。又如,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组织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在低年级段开展“一笔一画书经典”硬笔书法比赛,让经典诗文与纯朴硬笔书法来一场美丽的邂逅;在中年级段开展“经典伴我行”手语演讲比赛,交流在优秀诗文诵读中的收获和启示,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在高年级段开展“赏读中华美文,感受华夏文化”专题阅读竞赛,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

三、学生层面,多读多背,厚积薄发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学生必须通过大量优秀诗文的诵读,实现“量”的积累和突破,才能得到“质”的变化和发展,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素养、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4]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以下形式进行背诵:

(一)表演诵读,发挥学生优势特长

聋生比较擅长表情动作和演示,优秀诗文无不体现着“情感”二字,应充分发挥聋生的优势特长,引导他们在背诵时配上合适的表情与动作,一边背诵一边表演,用形象的动作演示促进他们对优秀诗文的理解,以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让三年级学生诵读《望庐山瀑布》,当背诵“生紫烟”“挂前川”“三千尺”“落九天”这些语句时,教师可以一边指导学生背诵,一边引导他们用手势语表现出瀑布的壮观美丽和从高空落下的形态。直观形象的手势语能促进聋生对诗文的理解与记忆,提高诵读兴趣,加深印象,从而促使他们背得快、记得熟。

(二)分类诵读,训练学生逻辑思维

分类诵读是优化诵读记忆的一种方式。诗歌可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每一类又可以分成若干小类。例如“观自然风光,游山水园林”类的写景诗有《山行》《登鹳雀楼》《西湖》等;“播种理想、放飞希望”类的言志诗有《石灰吟》《竹石》《无题》等;“友情难忘、友谊久长”类的送别诗有《别董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赠汪伦》等。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归类,把同一类诗文放在一起进行背诵记忆,既提高聋生的归纳分类能力,训练逻辑思维,又提高他们背诵记忆效率。

诵读比赛 供图 单多英

(三)诗画诵读,引导学生直观表达

优秀诗文每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一首好诗犹如一幅优美的图画,更如一段精彩的描述。在诵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聋生比较擅长的表达方式——画画,来表达自己对诗情诗景的理解和感悟。如《山行》一诗,可让学生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把古诗描写的景物画出来,既考查了学生对古诗理解的精准度,也锻炼了他们的绘画能力,更能促进他们对优秀诗文的背诵和记忆。

猜你喜欢
必学选学篇目
初中“选学”内容的实践与反思
新诗选本、 诗歌传播与当代“选学”
本刊近五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本刊2013-2017年被四大文摘转载篇目汇总
上班族必学,睡前放空10分钟赶走陈年旧疾
光谱、能级和能级图的理解和应用
丝巾发带
500强网申必学英语:兴趣爱好篇
中共党史研究篇目索引
推行干部自主选学提升干部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