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国灭亡原因探秘

2018-11-11 11:40马凤进卢勇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8年7期
关键词:古国楼兰灌溉

马凤进 卢勇

楼兰,昔日西域丝绸之路上的繁华重镇,有过辉煌灿烂的历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文献上第一次记载楼兰城。汉晋使者达西域,沿疏勒河出玉门关,首站就是楼兰。南北丝绸之路在此分道,“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东往传经授义的西域沙门僧徒,西行取经求法的中原高僧法师接踵相随,促进了中国同西方世界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楼兰绿洲沃野无垠,商贾云集,物阜民丰。从大量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当时楼兰的兴盛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不知在什么年代,这个繁荣一时的城镇神秘地消失了。在中国历史上,“楼兰”是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名字,其消亡原因也成为不解之谜。

楼兰的消亡是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之一,震惊中外。作为一座沙埋的文明之城,楼兰古国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更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

历史渊源

楼兰曾是丝绸之路上显赫一时的国家。“楼兰国”之名始见于汉代文献,有年代可据的记载见于《史记·匈奴列传》。西汉文帝四年,匈奴冒顿单于给汉文帝的信中夸耀匈奴武力之盛云:“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关于楼兰国的位置,《史记·大宛列传》引述张骞的报告说:“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盐泽即罗布泊,是中国境内一处古老的湖泊。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称为“泑泽”,《汉书》中称为“蒲昌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为“牢兰海”。楼兰国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端,是中国中原政权早期进入塔里木盆地及其以西政治与贸易之路上最近的西域国家,是第一站。然而,在4世纪,楼兰古国在沙海里消失了。20世纪初,一些外国人在楼兰遗址的盗掘,引起人们对楼兰遗址的关注。

重要地位

汉时,楼兰地处丝绸之路北道要冲,在楼兰繁华时,也曾以楼兰为界而分南、北道。《汉书·西域传》称楼兰国“最近东垂,近汉……常主发导,负水担粮,送迎汉使”,即楼兰国担负着丝绸之路中迎来送往、补给给养的重任。后汉班勇也认为,楼兰处于“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阗心胆,北捍匈奴,东近敦煌”的重要战略位置。因此,在一个时期内,楼兰成为汉与匈奴争夺的要地。自公元前176年,匈奴冒顿单于向汉文帝声明楼兰地属匈奴之后,汉即处心积虑控制楼兰。夹在汉、匈奴之争中间的楼兰,长期以来都是被争夺的焦点,一直处于不稳定之中。1900年2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发现一座古城废墟,经过发掘获得大量文物,推断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楼兰古城,他认为“从太平洋沿岸到地中海这条商路上,楼兰是交通大动脉上的一座要塞,是驻兵的重镇,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楼兰地位之重要,无怪乎德国学者孔拉特将楼兰古城的兴衰喻为“一面世界史的记录碑”了。

当年的楼兰,并不似今天这样的干旱。在现今的遗迹中,我们可发现,一条呈西北—东南走向的河流斜穿整个城区。城内,没有古井遗址,说明河水是城市用水的唯一来源,也说明,当时的地表水是相当丰富的。

在楼兰城外,古河道也是纵横交错,它们宽数十米,深三四米至六七米。当年河水常泛滥成灾,文献中留下“水大波深必汛”的記述。

楼兰城周,曾是大面积的胡杨森林,至今仍可见到树干直径50厘米以上的枯株,有的树干甚至要两三个人才能合围。据估计,当年胡杨林的覆盖率至少在40%以上。从城市建筑用料和墓葬圈围用木来看,当时的胡杨林确实是相当繁茂的,充分反映了当时生态环境的良好,使楼兰成为罗布泊地区的一个绿色王国。

丰富的水源、较好的环境,使楼兰一度成为西域重要的屯田地区。东汉时,敦煌人索励即因在楼兰屯田的业绩在史籍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水经注》记述他“将敦煌兵千人,至楼兰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各千,横断注滨河……大田三年,积粟百万,威服外国”。一项水利工程,调动人员4000名,在当时地广人稀的条件下,不能不算是一件重大之举。屯田的成就,更突出了楼兰的重要地位。

楼兰古国神秘消亡的原因

长期以来,对楼兰古国神秘消亡之因的探究层出不穷,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未解之谜给出了强有力的分析论证。笔者从水利的角度分析,认为水资源的枯竭是楼兰古国突然消亡最主要的原因。

一是环境灾害导致河流断流,致楼兰缺水而亡。《汉书》云:“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枝柳(红柳)、胡桐(胡杨)、白草(芨芨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可见,古楼兰虽为膏腴之野,但其生态环境却极其脆弱。有遥感考古研究认为,楼兰的废弃,是由于在孔雀河的上游方向,距城约8公里、20公里处先后曾发生了两次滑坡,堵塞孔雀河道形成堰塞湖,截断了水源,古城被迫放弃。由古里雅冰芯记录得知,在公元500年左右,即在楼兰城被废弃的前后,中国西部气候变冷变干,风沙活动剧烈。那一时期的孔雀河可能会由于上游冰川融水减少而流量减小,风沙会严重地磨蚀河岸谷坡,河岸谷坡的基部就会被严重切割,就像其他的风蚀蘑菇地形,当其基部被严重切割后,岸坡上部会失去平衡而发生滑塌,从而截断了楼兰的上游来水。同时,由于当时孔雀河的流量较小,滑坡时滑塌体才有可能长时间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长期切断楼兰城的水源,楼兰城就有可能因缺水而不得不被废弃。风沙活动剧烈,河水流量较小,风沙也很容易淤塞河道,也有可能导致河流断流从而会切断楼兰的水源。

二是生活用水导致水资源枯竭。魏晋及以前,塔里木河与孔雀河合流从北面入罗布泊,当时上游农业规模小,入湖水量多,罗布泊水域面积达到5350平方公里。《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时期“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早在西汉时期,楼兰的人口就已达14000多人,商贾云集,贸易发达。201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46.75立方米每人。虽然古代人均用水标准无法和现代相提并论,但这种蓄水量是无法长时期地满足居民生活用水的,尤其是对于沙漠中的绿洲来说。古楼兰的繁荣昌盛带来毫无节制的人口增长,迫使人们不得不过度地引水灌溉,以用于农业生产,养活人口。这样一来,必然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从而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致使周围的沙漠开始严重地侵蚀城镇。如此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水源枯竭,铺天盖地的黄沙覆盖了这一地区,楼兰古国随之消失。

三是绿洲农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地沙卤,少田……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说明在汉朝时期,鄯善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为畜牧业,其土地主要为沙壤地。由此可知,该地区若要发展种植业的话,则必然采用灌溉农业的方法。而根据第72号佉卢文书记载:

栏三

1.迦……利……灌溉……次

2.伏……灌溉两次

3.第二遍楚伽灌溉小麦两次

4.督军阿般那灌溉小麦两次

5.苏伐尔支伽灌溉小麦两次

6.……尉施卢罗灌溉小麦三次

栏四

1.布鲁陀耶灌溉两次 2.曼查耶灌溉小麦两次

3.贵人施耆耶灌溉三次 4.帕卢格耶灌溉小麦两次

5.督军苏耆陀灌溉三次 6.布鲁耶灌溉小麦两次

以上不仅明确提出当时鄯善国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更用两次、三次这些具体的数据证明了当地采用灌溉的农业生产方式,佐证了水资源的宝贵。

由于绿洲生态环境脆弱,原本不是适宜农耕之地。绿洲中的农业水源一般是地下水,而不像普通灌溉农业,可以依赖天然降水和人工补给水分。虽然农耕的发展促成了楼兰一时的繁荣,使之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随着人口的增长,贸易的兴起,绿洲农业已造成越来越多的消极影响。荒地遍垦过度索取地下水,必然带来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等一系列问题。楼兰出土一块木简正面记载:

将张佥部见兵廿一人

大麦二顷已栽廿亩

下穬九十亩溉七十亩

小麦卅七亩已栽廿九亩

禾一顷八十五亩溉廿亩

莇五十亩

木简反面记载:

将梁襄部见兵廿六人

大麦六十六亩已栽五十亩

下穬八十亩溉七十亩

小麦六十三亩溉五十亩

禾一顷七十亩

莇五十亩

溉五十亩

由这块木简可以看出,由于水量少,所开垦的农田不能全部得到灌溉,说明绿洲农耕与水源供给已逐渐失衡。

此外,楼兰还颁布过世界上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在古楼兰废墟中考古学家曾发现一份“森林保护法”,规定:树活着时如将树连根砍断,罚马一匹;若砍断树枝,则罚母牛一头。这也可以说是从侧面佐证了楼兰当时遇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所以才迫使古楼兰不得不采取保持水土的措施,以刑罚的形式提高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但此时的楼兰古国生态环境已病入膏肓,虽有法律保护森林,但为时已晚。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中的名句,虽然楼兰古国在唐代已经销声匿迹了许多年,但在文人墨客的脑海里,楼兰从没有消失过。楼兰古城究竟建于何时,尚未查明确切年代,大多数学者认为建于秦汉,消失于4世纪中期,也有认为湮没在5世纪。随着古楼兰的消亡,曾经水丰鱼肥、与其唇齿相依的罗布泊如今已成为沙尘暴重灾区。正如作家高洪雷所说,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一个地区可以对抗历史,却无法对抗自然。“楼兰”这个一度声名远播的古国逐渐被流沙堙没,有如阵风一般消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之中。据科考队考察后初步估算,罗布泊地区每年的沙尘排放量约为2亿吨,是中国西北部最主要的沙尘发源地。

水是生命之源,萬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得以延续的基础。然而,环境破坏与无节制开发导致的水资源匮乏已日益成为各国普遍面对的难题。目前,我国正在加紧实施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倡议,其中生态环境备受人们关注,而水资源又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千古兴亡多少事,楼兰古国已成往事,但它的灭亡与挣扎令人不胜唏嘘,感慨之余,我们应当以史为鉴,充分吸取楼兰古国消亡的教训,同时古为今用,无论何种开发,坚持环境优先,从因水而亡的古楼兰文明中获取当下中国发展与崛起的历史智慧。

猜你喜欢
古国楼兰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揭开“河洛古国”的神秘面纱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穿越千年 寻找梦中的高棉古国
楼兰(外三章)
第八章 神秘的古国传说
楼兰,我的楼兰
精美的古国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