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18-11-12 22:08王鹏程
新文学评论 2018年3期
关键词:骑手火焰专辑

◆ 王鹏程

就在原计划的“红柯研究专辑”编讫四天后——2月24日即戊戌年正月初九清晨,竟传来红柯猝然离世的消息。难以接受的震惊,如同电击般的木然,揪心的痛切与哀息,一霎间在微信朋友圈飞速传布开来。天道无亲,难与善人。这员“陕军”中最富活力的中年骁将的陨落,使得这个曾经辉煌的阵容一下子出现令人难以接受的空缺和寥落!大家也不敢去揣想,这样一个正值壮年、抱负巨大的极富才华的作家,在撒手人寰时,该有多少不忍和不甘!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位生于岐山、跃马天山的西府汉子,冥冥中竟又一次没有跳脱出历史诡秘的谶命,让人何等凄恻和惘然!

2月14日,我们还在微信上交流专辑的事情。2月15日(除夕)晚上7点20分,他一连发来三条微信,一条是“这波新疆舞,跳得真是漂亮!好久没看过这么歹的舞蹈了,我循环了100遍”;一条是“鹰的重生,百看不厌,请送你身边的人”;一条是嵌有自己名字的拜年春联。对于新疆舞,我一无所知,这个视频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新疆舞舞姿之优美、旋律之欢快、场面之漂亮,我接连看了几遍。鹰的重生,不禁让人想到死亡中的再生与灵魂的涅槃:鹰可以活到70岁,要维持如此长的生命,必须在40岁的时候做出艰难而又重要的决定——用150天的时间,爬到山顶,撞向悬崖,磕掉生满老茧的喙,等待新喙的长出;新喙长出后,再用其拔出老化的指甲;新的指甲长出后,再用其把旧的羽毛一根根拔掉,等待新羽毛的长出。这是一次血淋淋的再生。红柯似乎借此隐喻言说自己创作的裂变,他近年的创作已表现得相当明显。第三条是嵌有自己名字的拜年春联——“红梅香雪海,柯柳笑春风”。现在想来,第二条和第三条,冥冥之中似乎已有告别之意。他当然也没有料到,天妒英才,他生命的时间只剩余下一个多星期。他离世前的正月初八晚上11点,我驾车返回西安,整个古城依然沉浸在春节的喜庆当中,摇曳的灯笼火热而温暖,我蓦然想起他新出的长篇《太阳深处的火焰》,岂料这是如何让人难以接受的预兆和感应!

红柯先生离世后,我们重写主持人语,重新编辑文章,将“红柯研究专辑”改为“红柯纪念专辑”,以示我们对这位有着巨大才华而英年早逝的西府汉子的哀悼与缅怀。

在去世之前,红柯完成了长篇力作《太阳深处的火焰》。这部遗作可谓是红柯鹰一般浴火涅槃后的倾力结晶,发表之后即好评如潮,并荣登各类小说排行榜之前。我们可以看到,那个剽悍勇猛的“西去的骑手”,在新疆与陕西的不断游走、参照和交叉中,将浪漫与现实、热烈与平静、冷峻与温柔,熔铸成“漫天奇光异彩”:一边是“一千个太阳”,一边是“我是死者,我是世界的毁灭者”。关中文化与新疆文化的冲突与缠绕、交锋与互补所形成的艺术张力,使“整部作品充满了烈焰燃烧一般的叙事激情,汹涌动荡,有一种强大的裹挟的力量,给予精神的冲刷和审美的震撼”(付秀莹语);当代学林和知识分子的冷峻书写与深刻描摹,“在神光与鬼气之间切换自如,明暗对接之间,端的是奇气缭绕。神明与鬼魅之间不断交战,激越辽阔与阴鸷狞厉纵横交错,意境之混茫堪称红柯小说之最”(张春燕语)。在飘逸雄奇的《西去的骑手》之后,红柯抵达了“新疆—陕西”两地书写的另一个高地,两部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红柯两地书写之“双璧”。神奇的新疆与古老的关中完成了不曾有过的沟通与融汇。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西去的骑手》,这部新世纪文坛的重要收获,已成为红柯的另一个名字,如同《阿Q正传》之于鲁迅、陈奂生之于高晓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红柯以雄奇瑰丽的新疆风情、狂野偾张的神性血气、清新刚健的事物意象,拓展了西部文学的境界,刷新了西部文学的高度。其《美丽奴羊》、《跃马天山》、《黄金草原》、《太阳发芽》、《老虎老虎》等小说,以对自然、对生命的崇拜和敬畏,对生态和人类命运的思索,唤醒了读者在平淡麻木的现代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感觉,促使读者去思考人类理想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在文坛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尤其是《西去的旗手》,文字如朔风,似烈酒,如野马,似山鹰,体现出民族史诗式的气度,吸引了无数读者。迄至今日,或许我们觉得马仲英的形象过于完美,但就当代英雄史诗的写作和古典主义的骑士精神而言,我们似乎还找不到一部可以与之媲美的作品——这也是作者的第一个艺术峰巅。

2004年,“西去的骑手”回到周原故地和长安城中。不少读者都在担忧长安城古老的城墙和封闭守旧的关中会拘牵“骑手”的诗情。但红柯的心中有“火焰”,他“跟着太阳走”,新疆的绚烂与奔放给予了他不竭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在与古老关中文化的不断碰撞、对话中,《乌尔禾》、《百鸟朝凤》、《少女萨吾尔登》、《太阳深处的火焰》等汩汩而出,关中文化和新疆文化在前所未有的渗透与交融中,呈现出烈焰燃烧一般的激情,以强大的裹挟力,带给读者久违的精神冲刷与强烈的审美震撼。似乎也可以说,红柯以自己的小说叙事,使老杜的那句名诗——“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获得了现代形式与现代意义。令人痛惜的是,这种充满智慧和激情的探索,因天不假年,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无尽的遗憾和叹惋。

这一纪念专辑所收的文章,从各个角度阐析了红柯“新疆—关中”两地写作的艺术魅力与文化意义。韩春萍博士跟踪研究红柯十余年,她指出,红柯很少重复自己,“他不断在向前探险”。如果觉得红柯从《太阳深处的火焰》抛弃了浪漫主义而介入现实,则可能遮蔽和简化了其创作的丰富性和可能性。如果非要阐明,勉强可以说,红柯的小说“是一种在路上的状态,是一种异域探险和他者发现,是两种目光寻找故乡”。这无疑是一个深刻的洞见,对红柯研究者也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徐翔副教授认为,《百鸟朝凤》在重寻生命强力的过程中,红柯“完成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对民族古老文明的重新发掘”,颇入肯綮。高春民博士是生态文学的研究专家,他从生态叙事的角度阐析红柯的“天山系列”小说,深刻地指出了红柯极具人性化与异质化的艺术表达和审美书写的文学意义。彭冠华博士认为,《太阳深处的火焰》将复调小说的叙事策略贯穿始终,结合文本的具体分析不时给人启发。陕西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的任杰非常喜欢并长期关注红柯的创作,他从“兄弟”、“皮影”、“太阳”三个关键词入手,阐析了《太阳深处的火焰》丰富而魁伟的艺术世界。他认为,当红柯“要有意地更多地进入社会内容的时候,往往就破坏了他小说的特点”。然而正是通过这种“破坏”,“红柯融历史、文化、社会和民族于一体,在交织缠绕的复杂场域中反思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的弊病,探寻着文化的起源和生命的本初”。郑悦同学结合作品,分析了红柯爱情叙事的光彩与魅力,表现出较为出色的文本分析能力。六篇文章,切入角度和分析的作品虽不相同,但均有独特之处,也表现出红柯文学书写及研究的丰富性。

红柯已离去,但他创作所留下的丰富而辉煌的艺术光焰依然灿烂夺目,也必将给后来者以无限的滋养。他留下的巨大的无人可以填补的空缺也使得这种光焰更加熠熠生辉。他的贡献和意义,也势必会得到更加丰富、更加充分的研究与阐释。

4月21日改定于小居安

猜你喜欢
骑手火焰专辑
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专辑
最亮的火焰
上班在“狂奔”,保障似“裸奔”——“抢单”的骑手们常常要面对“拖单”的社保
缤纷的火焰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外卖骑手的本分与情分
女骑手
火焰
傻傻的
一束火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