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与区域发展协同研究
——以全域旅游为背景

2018-11-12 03:18耿峥嵘王凯勃
北方经贸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全域耦合旅游业

耿峥嵘,王凯勃

(1.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2.天津英华国际学校,天津301700)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而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作出了部署。目前,我国相关学界关于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诸多有益研究,如余洁(2004)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区域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极其相互作用;陈文捷等(2018)以广西省为例,利用VAR模型分析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关系;赵传松等(2018)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分析了旅游产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但是全域旅游核心是实现区域资源有效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推动绿色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基于此,本文将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我国旅游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

一、全域旅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旅游业是成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据统计,2017年我国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其总量的11.04%;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2016年同期增长12.8%,实现了旅游业的高速增长,也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由此可见,旅游业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全域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可以充分融合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带动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

首先,从经济层面看全域旅游可以使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文化娱乐业、餐饮业与商品零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区域内产业的融合升级并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随着全域旅游模式的日渐成熟,区域内的第三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占比提高将充分改善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其次,从社会层面看,全域旅游能够全方位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对于引进投资、促进就业与增加居民收入等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全域旅游将提升居民整体文化素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景区内旅游设施与景点的建设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也能为当地居民的娱乐生活与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积极的影响,将全方面的推动区域内社会文明。最后,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看,旅游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很高,全域旅游模式的开发可以更高效地实现资源节约与绿色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对区域内生态保护的要求,在旅游业逐渐作为区域内支柱产业的同时,将逐渐淘汰高污染型企业,对于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二、旅游业与区域发展的协调现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

(一)指标体系构建

旅游业与区域发展系统的协调较为复杂,综合考虑旅游业与区域发展的相互作用,并借鉴路春燕等(2011)、葛全胜等(2015)与赵传松等(2018)的研究基础上构建如下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旅游发展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指标体系

(二)研究方法

1.熵值法

本文采用熵值法对旅游发展水平u1和区域发展水平u2进行测算,测算公式如下:

第i年份第j项指标占该指标的比重为:

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为:

第j项指标的效用值为:Dj=1-Ej

公式中的xij表示第i年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值,ximax,xjmin分别代表 2007~2016年这 10年间第 j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yij表示经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

2.耦合协调度模型

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对系统间耦合协调度模型建立的思路,构建旅游发展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中,C为耦合度值,D为耦合协调度值,T是旅游发展与区域发展综合协调指数,u1、u2分别表示旅游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综合水平值,α和β是待定权数。由于旅游发展只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个因素,区域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参考徐玉莲等(2011)、程钰等(2015)的研究,将 α 和 β的值分别设定为0.4和0.6。C值越接近1,表示旅游发展与区域发展系统之间耦合度越好,D值的取值范围为[0,1],D的值越趋近于1,表示旅游业与区域发展水平的协调发展程度越高,两系统越趋向有序协调;反之,协调发展程度越差。进一步地,根据旅游发展与区域发展水平的对比,若u1>u2,则属于区域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若u1=u2,则旅游发展与区域发展同步,u1<u2,则旅游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三)测算结果

虽然全域旅游提出时间较短,相关数据较少,但通过各年份纵向分析旅游业与区域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水平,也可以更充分地了解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中国旅游发展与区域发展耦合协调度数值及

由测算结果可以得出,2007-2016年我国旅游发展水平与区域发展水平皆为上升趋势,旅游发展与区域发展的综合发展指数u1、u2呈现逐渐上升趋势。2007、2008年旅游发展平稳增长,虽然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旅游业受到冲击,但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机遇,两相结合使2008年旅游业得到平稳发展。2007-2012年区域发展水平增长较快,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区域发展呈现可持续发展态势。2012年之后区域发展速度减缓,是缘于我国人口红利消失,房地产业低迷,工业产能过剩,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所致。

但2007-2016年旅游发展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不断提高,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态势,说明二者之间协调态势较好;同时2008-2010年耦合协调特征为旅游发展相对滞后,说明这段时期区域发展水平较高,为以后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1-2016年区域发展相对滞后,说明这段时期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区域发展对于旅游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所下降,难以和旅游发展水平同步,旅游业对于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强,快速带动区域内经济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以互联网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

“互联网+全域旅游”是知识社会创新下的新兴旅游开发模式,以互联网思维推动旅游业发展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构建区域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区域特色旅游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经营;也可通过电商平台,把特色旅游产品与相关服务变成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另外,利用云技术与数据分析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多功能旅游服务中心,为区域内的旅游经营提供快速信息渠道与经营管理的智慧规划,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与计算机技术推进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二)促进旅游业要素优化组合

全域旅游模式更好地完成了区域内各要素的优化组合。传统景区与传统旅游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而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与景区建设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探索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区域内的旅游服务在注重物化资源的同时,也应开发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环境、旅游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实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与旅游资源的统一,创造多元化的全域旅游模式。在开发新型旅游项目时应注重整体规划,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引导挖掘当地的人文素养与人文景观,以旅游思维引导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三)实现三产融合发展

旅游业本身具有综合性与跨行业的特点,与其他行业相比,可以更为快速有效地实现产业融合,所以旅游产业必须要以其自身的旅游资源与行业特性为基础,紧密融合一、二、三次产业。例如文化教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等行业,都将更好地健全全域旅游模式。同时其他行业也通过旅游业吸纳更多的消费者,利用旅游业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进一步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改变以往单一的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四)完善区域综合管理协同机制

目前全域旅游引领下的旅游业发展规模与产业融合度显著提升,因此旅游业管理岗位亟需大量综合性人才,同时也需要政府与相关行业组织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完善的管理协同机制,明确各主体的管理任务与指责,可以有效避免割裂式的管理模式带来的旅游资源破坏与旅游资源的低水平开发。在大数据分析信息时代,通过各个部门的协同管理,可以有效完成整个区域的旅游资源高水平开发,形成整体的规划与完善,进一步推动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全域耦合旅游业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