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个人信贷风险管理

2018-11-12 03:54蔡韫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7期

蔡韫

摘要:在当前大型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成为集团公司,各大大小小商业银行追逐业务规模扩张的趋势下,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利于推動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精细化,增强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本文研究个人信贷风险的管理,立足于个人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从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入手,为增强个人信贷风险管理提出建议。本文认为:提高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能力是银行适应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和直面日益扩大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信贷风险管理能力才能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才能保证商业银行在危机和动荡中都能稳定经营;只有建立其良好的内部基础,才能优化内外部资源配置,不断增强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保持在金融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个人信贷;个人信贷风险;分析管理

个人信贷业务是指银行将资金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给个人,借款到期时收回资金并以取得利息收益的业务。按用途主要分为个人消费类信贷和个人经营性信贷,其中个人消费信贷以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为主。个人信贷风险是指由于主客观因素而导致银行信贷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从目前国内现状分析,应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为主。

如果说资金在金融市场的融通犹如循环的血液,那么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就承担着细胞的功能和作用,发挥着推动资金的融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传导宏观经济政策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安全和宏观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商业银行的风险不仅危及其自身,也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安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全球化趋势,以及国内宏观政策的调整为商业银行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维护国民经济的安全性和持续发展,以最大化商业银行在推动我国金融市场发育成熟和进一步融入国际金融市场,成为现实而迫切的问题。

提高商业银行对于信贷风险的管理能力,不仅有利于保证居民存款的安全性,也有利于推动个人信贷业务的长远发展,最终受益的仍然是消费者本身。在发达国家,个人信贷业务发展历程长,规模大,发展成熟,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骨干力量,而经济的增长又将进一步带动信用消费的发展,因此,为获得良性发展,就必须要规范信贷市场,提升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一、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1.个人信贷业务整体发展速度较快

近年来,由于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超前消费”观念也应运而生,为国内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高速发展孕育丰实的土壤;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高速发展,个体工商户遍及每个角落和行业,个人经营性信贷需求也随之高涨,同时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指导和规范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的法律法规,促进个人信贷业务整体呈健康和快速发展态势。

2.个人信贷业务产品较单一

个人信贷业务主要有两大类:个人消费类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

个人消费类贷款主要有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其中尤以房屋和汽车消费而形成的贷款为主。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个人住房贷款办法》和《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后,各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作为民生工程的消费信贷业务,但受某些客观因素影响,个人住房贷款仍是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主营产品之一。

二、存在问题与实例分析

随着个人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以虚假资料骗取、套取银行个人贷款或开发商“虚假按揭”非法套现及银行内部人员内外勾结骗贷等案件时有发生,暴露出快速发展背后一系列严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问题。

1.信贷风险意识薄弱,内部人员道德风险不断

一方面,在市场竞争压力下,信贷人员关注业绩而忽略风险,贷款调查和审批流于形式,贷后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阙方平、张鹏、熊飞(2007)指出“逢贷必抵”观念盛行,信贷人员只注重贷款抵押品而忽略贷前调查及第一还款来源。另一方面,由于过于追求扩大规模,员工考核机制不科学不合理,内部人员因道德风险引起的骗取资金、挪用资金事件层见叠出,凸显银行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

发生在温州银行的骗贷案,涉案人员均为银行内部人员,犯罪手段包括伪造房产证、土地证和抵押证向银行申请贷款骗取信贷资金,多次犯案共套取1600多万,事件持续时间长却没有人发现。

2.“假个贷”、骗贷案现象频繁,内部控制失效

以虚假资料向银行申请个人贷款以套取银行资金或进行重复贷款,开发商与借款人通过抬高住房价格套取银行资金以获得额外收益,或开发商与关系人合伙共同制造虚假按揭骗取银行贷款并挪为他用或携款潜逃,导致楼盘无法按时完工或发生资金周转困难,形成烂尾楼,抵押物失去变现价值,这些金融欺诈和犯罪的行为屡见不鲜。

北京华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森豪公寓”项目中运用造假房屋合同和收入证明的方法在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申请贷款,整个过程中骗取的贷款累计达到6.4亿元。华运达外移了这笔资金,而“森豪公寓”这个项目则由于资金断裂导致工程停工,无疾而终。最终,在北京分行的内部审计中被发现,但也暴露了我国商业银行在放贷时的调查与监督力度不够,贷款发放后的持续检查工作也存在问题。

2010年齐鲁银行发生一起震惊业界的金融诈骗案件,在这次事件中,关键人刘济源利用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漏洞,利用伪造的金融票证骗贷,涉案金额达到101亿元。

3.“重贷轻管”观念盛行,贷后管理缺位

贷后管理不到位,尚未形成一整套贷后管理体系使商业银行未能及时发现风险,采取防范措施,是商业银行风险事件频发的重要因素,也是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三、问题形成的内部因素分析

诸多银行案件和其反映出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银行员工本身素质问题,为了牟利私自挪用信贷资金;二是银行业的揽储大战,为了追求利润和规模,只重视业绩而忽略风险;三是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存在漏洞,基本上每个案件都涉及贷款审查过程和相关人员,有些甚至是利用职位便利,审查过程等内控机制形同虚设。从内外部因素分析来看,案件频发归根究底在于内部控制失效,而外部环境的缺陷又进一步催化了风险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