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水稻后期喷施水溶性硅肥对其产量的影响

2018-11-12 11:22周双庆房静超丁小庆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4期

周双庆 房静超 丁小庆

摘 要:机插水稻后期喷施“硅丰壹号”硅肥,能提高功能叶的光合产能,改善穗粒性状,削减N化肥用量,提高产量等。常规施肥法施硅优于不施硅处理,功能叶叶干重分别增0.01~0.13g,穗实粒、结实率、千粒重、实产和整精米率分别增4.2~6.0粒、3.2%~3.8%、0.41~0.99g、34.5~55.9kg/667m2和0.9%~5.0%。穗肥减N量施肥法施2次优于施1次处理,功能叶叶干重分别增0.01~0.09g,穗实粒、结实率、千粒重、实产和整精米率增0.7~1.5粒、0%~0.6%、0.12~0.40g、9.4~23.4kg/667m2和0.8%~2.8%。其中以处理4为最优。

关键词:硅丰壹号;叶面喷施;光合产能;增产作用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001

“硅丰壹号”是一种全营养型腐殖酸硅肥,2016年开展了机插水稻生长后期喷施“硅丰壹号”硅肥试验,探索其配喷适量硅肥和削减穗肥N化肥施用的技术路径,为大面积应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田选择在朱林镇沙湖村戴祥华农户承包的农田,前茬为小麦。田块平整度好,灌排方便,田块面积为0.63hm2。土壤类型为乌栅土,地力中等,田块肥力均匀。

1.2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武运粳31号;供试硅肥为北京中联创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硅丰壹号”硅肥;水稻专用肥有专用肥1为35%(18-7-10)和专用肥2为35%(15-5-10)。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9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133.4m2。试验设计处理如下。

处理1:对照(ck),常规施肥法,不施硅肥;

处理2:常规施肥法,水稻生长后期喷施1次硅肥(破口期);

处理3:常规施肥法,水稻生长后期喷施2次硅肥(破口期和齐穗期);

处理4:基苗肥施用等同与常规施肥法,穗肥减N量施肥法(减纯N2.02kg/667m2),水稻生长后期喷施2次硅肥(破口期和齐穗期);

处理5:基苗肥施用等同与常规施肥法,穗肥减N量施肥法(减纯N2.94kg/667m2),水稻生长后期喷施2次硅肥(破口期和齐穗期);

处理6:基苗肥施用等同与常规施肥法,穗肥减N量施肥法(减纯N3.86kg/667m2),水稻生长后期喷施2次硅肥(破口期和齐穗期);

处理7:基苗肥施用等同与常规施肥法,穗肥减N量施肥法(同处理4),水稻破口期喷施1次硅肥;

处理8:基苗肥施用等同与常规施肥法,穗肥减N量施肥法(同处理5),水稻破口期喷施1次硅肥;

处理9:基苗肥施用等同与常规施肥法,穗肥减N量施肥法(同处理6),水稻破口期喷施1次硅肥。

1.4 试验操作

统一播栽方式,分别于5月29日播种、6月18日机插,株行距为12.3cm×30cm;统一病虫草防除和灌水;基苗肥等同,穗肥分常规施肥法(不施硅肥)和减N量施肥法(配喷施硅肥,每次每667m2用“硅丰壹号”硅肥200g兑水60kg进行叶面喷雾)不同处理,施肥水平及肥料运筹(表1)。

1.5 测定分析

1.5.1 测定内容

成熟期分别测定株高、穗长、上部3张功能叶叶长与干重、每穗总粒与实粒、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及实产、整精米率等。

1.5.2 统计分析

测定数据将进行数理统计的方差分析和新复极差测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株性状

由测定结果经方差分析,成熟期的株高和穗长,不同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植株上部3张功能叶的叶长,不同处理间差异性均不显著,而叶片的干物重,不同处理间差异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又经新复极差测验,叶片干物重差异,剑叶处理2~9与处理1间极显著;处理4与处理9间极显著,与处理2、8间显著,与处理3、5、6、7间不显著;处理7与处理9间极显著,与处理5、3、6、2、8间不显著;处理5与处理9间显著,与处理3、6、2、8间不显著;处理3与处理9间显著,与处理6、2、8间不显著;处理6与处理9间显著,与处理2、8间不显著;处理2、8、9间不显著。倒二叶处理2~9与处理1间极显著;处理4与处理2间极显著,与处理7、8、9间显著,与处理3、5、6间处理不显著;处理5与处理2、7间显著,与处理3、6、8、9间不显著;处理3与处理2、7间显著,与处理6、8、9间不显著;处理2、6、7、8、9间不显著。倒三叶处理2~9与处理1显著;处理4与处理2、7间显著,与处理3、5、6、7、8、9间不显著;处理2、3、5、6、7、8、9间不显著(表2)。

2.2 产量构成因素

由产量构成因素测定结果经方差分析,不同处理的每穗实粒数差异性不显著。每穗空瘪粒、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和实产,不同处理间差异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又经新复极差测验,每穗实粒数、空瘪粒、结实率差异,处理间2~9与处理1间极显著,处理2~9间不显著。千粒重差异,处理2~9与处理1间极显著;处理4与处理2、8、9间显著,与处理3、5、6、7间不显著;处理2、3、5、6、7、8、9间不显著。实产差异,处理2-8与处理1、9间极显著;处理3、4与处理7、8间极显著,与处理2、6间显著,与处理5间不显著;处理5与处理7、8、9间显著,与2、6间不显著;处理2、6、7、8、9间不显著(表3)。

2.3 整精米率

由整精米率测定结果经方差分析,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又经新复极差测验,差异性为处理2~9與处理1间极显著;处理4与处理3、7、9间极显著,与处理2、8间显著,与处理5、6间不显著;处理5与处理3、9间极显著,与处理2、7、8间显著,与处理6间不显著;处理6与处理3、9间极显著,与处理2、7间显著,与处理8间不显著;处理8与处理3间显著,与处理2、7、9间不显著;处理2、3、7、9间不显著(表3)。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施用“硅丰壹号”硅肥,能促进提高稻株光合产能,改善穗部性状,在提高产量的同时,籽粒饱满呈金黄色,整精米有较大提升。从冠层叶片干物质积累看,喷硅优于不喷硅处理。穗期喷施2次处理优于喷施1次处理;减N量施肥法处理4、5、6较处理7、8、9分别增重0~0.09g,其中以处理4为最优。从产量构成因素看,喷硅优于不噴硅处理,处理2至9分别较处理1的每穗实粒数增4.2~6.0粒,结实率高3.2%~3.8%,千粒重增0.41~0.99g,每667m2理论产量增35.8~61.3kg和实产增34.5~55.9kg。喷2次优于喷1次,常规施肥法处理3比处理2的每穗实粒数增1.2粒,结实率高0.6%,千粒重增0.12g,实产增23.4kg/667m2;减N量施肥法处理4、5、6较处理7、8、9分别是每穗实粒数增0.7~1.5粒,结实率相近,千粒重增0.14~0.40g,实产增9.4~17.8kg/667m2,其中以处理3、4为优。从整精米率看,施硅优于不施硅处理,处理2至9较处理1的整精米率高0.9%~5.0%;减N量施肥法处理4、5、6较处理7、8、9分别高0.8%~2.8%,其中处理4最高为67.5%。

水稻本田期后期施用“硅丰壹号”硅肥,适当削减N化肥使用也能获得较高产量。试验表明,在水稻本田期基苗肥施用等同的情况下,就穗肥的N化肥用量而言,水稻穗肥喷施“硅丰壹号”硅肥其节N增产效果明显,穗肥每667m2施纯N常规施肥法处理1、2、3为8.35kg,处理4、5、6和处理7、8、9分别为6.63kg、5.41kg和4.49kg,比常规施N量处理1、2、3每667m2分别削减纯N2.02kg、2.94kg和3.86kg;最终产量穗肥减N量施肥法而配喷硅肥2次的处理4、5、6较不施硅肥处理1增产43.9~55.1kg/667m2;穗肥减N量施肥法而配喷硅肥1次的处理7、8、9较不施硅肥处理1增产34.5~38.4kg/667m2;穗期适当减少N化肥用量而采用叶面喷施硅肥,节N增产作用明显,其中节N配喷2次硅肥的以处理4为优,与常规施N量处理3产量相近;节N配喷1次硅肥的以处理7为优,与常规施N量处理2产量相近。

本试验仅在机插水稻本田期的后期(破口期和齐穗)采用喷施“硅丰壹号”硅肥和削减N化肥用量时配施“硅丰壹号”硅肥试验,而对于水稻不同生育期采用不同的施用方法、适宜剂量及抗逆性等方面需进一步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明达,张玉龙.水稻土硅素肥力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土壤通报,2001,32(4):187-192.

[2]周爱珠.硅元素在水稻平衡施肥上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

2007(23):167.

[3]慕永红,张莉萍,王安东,等.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4):41-43.

[4]田丰,石杰,朱海梅.多效硅肥在水稻上的不同用量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6(6):62.

作者简介:周双庆(1969-),男,江苏金坛人,硕士,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粮油、园艺等作物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