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视域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之道

2018-11-12 10:58李雪萍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健康发展微时代

李雪萍

摘 要: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促使网络媒介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微媒体也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理。从微时代的内涵及特征,微时代视域下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面临微时代的带来,大学生心理特征呈现的新特征,需要社会、高校等多方协力,以促使大学生心理朝着更加健康的趋势发展。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23-0115-02

新科技以爆炸式的速度迅速发展,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方式高速发展,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对网民的生活、交往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此为契机,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微时代。在微时代这一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其消极的一面。为了促使大学生的心理更加健康地发展,我们必须找到应对之道,以利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合格的接班人。

一、微时代的内涵及特征

(一)微时代的内涵

“微时代”产生的背景是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它是“以数字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新型的、便捷的移动智能终端,运用文字、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简洁高效、即时互动的信息传播时代”[1]。

微时代的一个典型缩影就是时下众人使用的微博,微博即为微博客。凡是用户内心想表达的信息,都可以在微博上表达。这些信息的表达形式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多样。众所周知,与微博使用功能相类似的,还有腾讯公司在前几年推出的社交软件——微信,用户只要下载微信App,就可以通过App平台发布信息。这些信息跟微博发布信息的形式大致一样,集图片、声音、文字、视频等为一体,使发布的信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随着信息急速和爆炸式的发展,微时代下的社交软件也在不断更新技术,用户在不断增加,大学生成为一个重要的群体。这些社交软件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推动大学生于无形中进入“微时代”。但是,值得提醒的是,这些用户在微博、微信等APP平台上发布的信息都是虚拟的,在这些虚拟信息的包围下,人们的思想和心理无形中会受到影响,会与现实生活中的心理情感相矛盾,这就是微时代下人们存在的“微博心理群体”,大学生在这个群体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与微时代相对应的时代是传统大众传播时代。传统大众传播时代追求的是大众共同利益,而微媒体时代比较追求单个人的利益,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缩影,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总之,微时代以微博、微信等作为传播媒介代表,是以简短精悍的内容为传播特点的时代。微时代看似以“微”为标志,但是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轻松交流的环境。其内容短小、影响深远。

(二)微时代的特征

目前,网络信息的迅速发展,赋予微时代新的特征。微时代不仅仅是科技革命产物的代名词,更是集生活方式、文化、交往等为一体,具有生命力的时代课题。其主要的特征为:

其一,便捷性。微时代依托科技革命的发展,其发布信息更加迅速、便捷。微博、微信在发布信息时,所编辑的文字都在几百字以内,内容容量相对较少,并且有网络存在就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身所见、所闻、所感。现在信息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介。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有一种特殊关注功能,如果把某个特殊的好友设为特别关注,他发布的信息就可以“秒速度”看到。微时代所具有的便捷性会节省生活时间,提高生活效率。

其二,平等性。其主要指微时代背景下信息发布主体的平台。“微时代的信息发布,其发布者具有平等性。”[2]换言之,无论信息发布者处在社会中何种地位,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自己的感受,以及对社会现象的评论,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在传统媒体时代,只有专业的媒体人士才可以在媒体上发布信息和评论,而微时代下的媒体却实现了这个突破。

其三,开放性。微时代背景下,拥有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主体都可以在微平台上进行思想的互动和交流,这体现了微时代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体现在价值观上,还体现在地域环境中。大学生单个个体通过微平台可以跨越地域与其他人进行交谈,这就缩短了个体之间的地域距离。除此外,不同个体之间还可以吸收其他个体先进的思想和观点。比如,在学术界某一领域的权威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可以发表自己对某个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关领域的个体可以通过关注他,并浏览其发表的观点。微时代开放性的特点使得不同个体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

二、微时代视域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互动性

互动性主要指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服务器与他人的处理终端,大学生彼此之间心理距离更加拉近了,增加了交流,互动频繁。当今社会,大学生逐渐为网民队伍中较大的群体。大学生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出去的信息,其他网友一旦浏览到并且引起兴趣,他们就会与之进行互动,互相交流思想和观点。大学生始终对外界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理,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喜欢探索新的事物。微时代下网络媒介的大环境能够消除地域和时间之间的距离,即使远在千里之外发布信息,也能够参与到互动中。微时代为大学生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能够促使彼此之间从心理上产生交融、共鸣。

(二)个性化

微时代下的微平台具有的开放性特点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呈现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与传统媒体传播过程大有不同,大学生通过微平台传播的观点,在传播过程中呈碎片化、感性化、大众化等发展趋势。而在传统媒体时代下,在传播观点的过程中,呈现精英化、理性化、模式化等特征。其主要原因是,传统媒体对于信息发布有较高的要求,即所谓的门槛要求较高,而微时代媒体对于信息发布要求不高,门槛较低。“大学生在‘微空间能够自主接触各类信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3]比如,大学生利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发布信息时言论相对自由,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实现了媒体与人的相互交融,任何一個人既可以说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媒体,自由地彰显自己的个性。从心理层面来讲,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表达出自己个性。因此,微时代下大学生心理特征呈现个性化。

(三)依赖性

微时代背景下,“微”平台是大学生获取信息、交友的重要的渠道。尤其是腾讯公司推出的社交软件——微信,其融合了多种功能,不仅可以当做社交软件,可以与好友聊天、视频、语音,还能够建立群聊,与多个朋友进行聊天、办公。例如,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同事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有重要的事情可以在微信群里发布通知。以前没有这些“微”社交软件时,通知事情要逐个打电话通知,耗时费力。微信另外一个突破是可以当作交易软件,通过微信扫码即可付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尤其是作为微时代主流群体的大学生,微信对其影响至深。大多数学生对微信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成为“低头族”。大学生成为微时代下“微”平台的“原始居民”,从心理层面讲,大学生对网络具有极强的依赖性。

三、微时代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应对之道

微时代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有利有弊。针对有利的方面,我们要继续充分利用;针对其不利的方面,我们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之道。

(一)利用信息网络平台来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和心理形成、完善阶段,是整个人生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其在成长的人生历程中,很容易面临着诸多的心理问题和烦恼,还要承担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这就导致大学生从心理上处于孤立的地位。在家庭中与父母、亲人之间缺乏交流,在學校与同学、老师之间缺乏交流,间接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社会关系中找不到心理依靠,心理情绪找不到宣泄渠道。信息网络数据分析工作人员应该关注大学生网络动态,进行分类总结,以便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把这些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二)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微时代下网络多元思想的冲击,更要充分发挥高校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是坚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树立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教育理念,对待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内容,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的心理,促使大学生从心理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以此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文明上网。面对网络上出现的负面观点,要正确衡量自己,不能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帮凶。三是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能够使大学生与思想政治课堂融为一体,只有这样大学生心理才能有此引导,才会更加健康发展。

(三)发挥心理咨询工作人员的作用

对于微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诸多问题,要充分利用微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是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除此之外,还必须能够适应微媒体时代,并具备熟练操作微平台的技能。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包括两大类人员。其一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工作人员,这类工作人员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问题相关的讲座,为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还要定期在全校进行问卷调差,要突破传统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可以做成电子问卷,通过微平台让学生填写问卷。依据学生填写的问卷,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可以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其二是学生辅导员,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通过与学生接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充分利用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经验来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结语

微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挑战是当前不可避免的,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以微时代为契机,多方协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培育一支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为实现伟大民族复兴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筱荣,王习胜.“微时代”背景下核心价值培育路径探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4):52.

[2] 富浩.微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6,(1):453.

[3] 周琪,罗川.“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4,(1):69.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健康发展微时代
注重兴趣培养提高体育教学成效研究
赏识教育:高中生正方向发展的推进器
效能监察助推企业健康发展的探讨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微美学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