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多维思考

2018-11-12 10:58陈磊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

陈磊

摘 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中心线。这一思想生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之中,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基本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史观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23-0175-02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部分。如今我们理解这一理论问题要注意到它在何种意义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意义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以及如何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中。

一、“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归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历史地位,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留下的最新足迹。因此,“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正是在群众史观的意义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形成之初就对人民群众予以极大的关怀。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更加鲜明地表现出马克思的人文关怀。马克思指出,仅仅得到政治解放还不是人的真正解放,“只有当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并且作为个人,在自己的经验生活、自己的个体劳动、自己的个体关系中间,成为类存在物的时候,只有当人认识到自身‘固有的力量是社会力量,并把这种力量组织起来因而不再把社会力量以政治政治政治力量的形式同自身分离的时候,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人的解放才能完成。”[1]后来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的角度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人的劳动本质的异化,并第一次阐述“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本质异化的积极扬弃”[1]。要实现人的解放必须先消灭私有制,把人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人本质的“复归”,即人真正占有人的本质。

其次,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神圣家族》中的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基本形成于马、恩合著的《神圣家族》一书中,其中明确阐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第一,马恩在《神圣家族》中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青年黑格尔派在历史观上把全部的历史归结为英雄反对群众的历史。特别是鲍威尔等人把“绝对精神”和物质的对立看做“英雄”和“群众”的对立,并鼓吹具有“自我意识”的哲学家即自己才是历史创造者,而人民群众则是“有限的、粗野的、鲁莽的、僵死的和无极的”,把人民群众看做阻碍历史进步的大峡谷。第二,马恩在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中阐述了“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英雄或精神不仅不是群众的敌人,他们还从人民群众中产生并为其所创造。历史的进步总闪耀着某些英雄人物的脚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历史的进步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历史的发展,必将是人民的胜利。此外,《神圣家族》阐述了人民群众如何实现解放的问题。青年黑格尔派把群众看作自己的敌人,宣扬自己的“绝对精神”,其目的只不过是否定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由于在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中现代社会的一切生活条件达到了违反人性的顶点,……由于这一切,所以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1]所以,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终将发挥他们的历史作用,终将实现自我解放。

再次,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具体深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初期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走苏联之路,使中国革命面临巨大危机。毛泽东等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认识到广大农民的历史地位,制订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胜利。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共产党紧紧联系人民群众,历史性和创造性地和平完成“三大改造”,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国家行列。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国家的积极热情。党的十九大贯彻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基本方略之一,把人民既放在共和国大厦的基座的位置,又把人民摆在金字塔尖的重要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中国基本国情相结合而产生的最新治国方略。

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邓小平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寓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在规定性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相互统一的。“如果说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从社会发展的基础动力和根源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质的规定性,那么‘以人为本则是从社会发展的价值追求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自身发展过程中新阶段区别于旧阶段的质的规定性,从而指明了社会主义在追求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对人的生存、发展、享受等现实需求高度关注的价值意蕴。”[3]“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立足“以人为本”,把发展依靠人民和为了人民落实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部分,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也在于使中国人民享受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价值追求就在于以生产力自身发展的物质力量为基础,创造极大的物质财富,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第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集中体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人的发展角度更加清晰地展示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們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党的国家对国情的把握十分精确,并充分认识到我国发展中的问题所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的利器,声明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4]

第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与共同富裕的目标相统一。所谓共同更富裕有两层基本内涵,一是就实现范围而言,是针对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二是就实现过程而言,共同富裕指全国同时达到富裕水平,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不论是就实现范围而言,还是针对实现过程去看,共同富裕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实现中国人民的富裕。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其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由此观之,我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诉求、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挂之于心,见之于行,始终把人民作为立党之基,建国之本。

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使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4]十九大闭幕后不到一周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带头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首先,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的历史生成来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民族振兴和人民解放作为奋斗目标。近代的中华民族处于危亡的紧要关头。尽管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新兴资产阶级都开展了各种救国方案,但由于自身的根本局限都未能成功。因此,拯救民族危亡的历史使命落在了中国共产党的肩上。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广泛发动群众,经过28年的革命斗争,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恢复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物质生产依然极度匮乏。这时,如何让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新的历史课题。在艰难的探索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朝着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伟大梦想奋勇前进。党的十九大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起点,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让中国人民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是新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新的历史使命。

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告诉我们,历史的进步总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提出新要求。在践行不断发展的历史使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民群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所在。

再者,实现中国人民幸福生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的幸福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努力的方向。在两半社会的中国,人们追求的幸福生活就是实现和平的生存环境。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夕,我国物质生活资料还十分匮乏,人民的幸福生活是基本的生活资料可以得到满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社会。但是,城乡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所以,人民追求的幸福的生活上升到精神和环境层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被提上议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始贯彻实施。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这表明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随着历史更进一步。我们党作为人民的党,必须时刻关注人民群众需要的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总之,“以人民为中心”發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思想结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同时,“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即要把这一思想运用到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环境,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185,287,162.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73.

[3] 杨芳,周世兴.“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本质意蕴[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2):167-170.

[4]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1,11.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