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油松林病虫害防治促进林业健康发展

2018-11-12 11:21刘贵鹏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油松林防治病虫害

刘贵鹏

摘 要:在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修复的过程中,病虫害对林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想要真正保护林业资源就必须加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加强油松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油松林;病虫害;防治;林业健康

油松林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与绿化环境的功能,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因其自身的优点是我国北方地区常用的树种之一。近年来,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油松林等林区极易爆发病虫害,严重威胁油松林等林区的健康生长。

一、松针锈病及其防治技术

1.病症。这种病症主要由黄檗鞘绣菌引起的,在8月份左右萌发产生担孢子,这种物质呈白色常积留于油松叶表面。这种病菌依靠空气传播,经几代传播后逐渐形成冬孢子堆。经专家介绍4至10a的油松易患这种疾病且病情较重,患病的油松树冠下部的病情最为严重向上逐渐呈递减趋势。

2.防治方法。在营林时保证该区域黄檗较少,在种植过程中也必须保证油松林种植区域远离黄檗林区,其距离至少保证在2km。在种植前必须通过除草松土等整地工作减少转土寄主黄檗的数量,必要时还应使用除莠剂等化学药剂进行有效的病菌清除工作。其次,通过化学药剂防治工作。据相关经验人员介绍其化学药剂的主要成分为波尔多液、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敌锈钠液、粉锈宁夜、退菌液,将其按一定比例进行调和,每15天一次,依据病情共喷1-3次即可。通常在6月下旬左右向黄檗叶上喷洒,在8月中旬左右向油松上喷洒。

二、油松落针病及其防治技术

1.病症。油松的这种病症是由松针散斑壳菌引起的,病菌的子囊盘在阴雨潮湿的天气条件下会释放出子囊孢子,并依靠空气进行传播。随着病菌对针叶侵入增多,病症也逐渐显现。这种病没有再次侵染状况发生,所以每年只出现一次。

2.防治方法。保证油松种植区排水系统良好,尽可能的降低种植区的潮湿程度。在种植期管理员应进行相应的施肥工作,以保证油松的健康成长,增强其抗病性。当病情严重时因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防治工作,化学药剂的主要成分有波尔多液、或代森锰锌可湿性干粉。15天左右喷洒一次,喷三次即可。

三、油松苞锈病及其防治技术

1.病症。这种病症的病原菌从4月份开始活跃出现性孢子器,5月生成春孢子器在其破裂后释放春孢子在马先蒿叶上产生夏孢子堆,后在反复侵染至9月份生成冬孢子堆,成熟后会萌发担子孢子,依靠空气侵染油松。这种病多发于幼年油松,或是边缘区的油松,或邻近沟渠位置的油松。

2.防治方法。首先,种植人员必须及时清除油松幼林周围的带病植株与马先蒿,减少病原物。其次,在6至9月份,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工作。每15天对幼林喷洒一次一定浓度的波尔多液,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幼林的健康生长,防治病菌侵染幼林。

四、油松毛虫及其防治技术

1.生活习性。油松毛虫一年一代,在10月下旬幼虫在油松落叶层或树皮缝中越冬,到次年4月初复苏危害油松。到6月末幼虫结茧作蛹至7月羽化为成虫。油松毛虫的幼虫通常是集群活动并吐丝下垂,在成长后会分散活动。

2.防治方法。首先,利用在营林过程中必须合理规划林区布局做好封山育林的工作,营林人员通常采用在设计林区布局时采用针阔叶混交林的营林方式,以降低油松毛虫对油松林的侵害或大面积爆发该种虫害。管理人员要及时剪出有虫害的树枝并及时清扫林区落叶,进行集中烧毁处理。其次,可利用物理技术进行防治。利用成虫喜黑光的习性,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成虫数量以达到减少虫卵的效果,對下一年的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最后,当虫害面积较大时可利用化学技术进行防治。常用的化学药剂有安得利粉剂、灭幼脲等,现在可利用飞机对大面积林区进行超低量喷洒作业。

五、油梢螟及其防治技术

1.生活习性。这种虫也是一年一代,有越冬习性。6月上旬化蛹至中下旬可羽化成虫,油梢螟的另一个习性就是多在深夜羽化并在旧虫孔内产卵,部分成虫也会在嫩梢的针叶基部产卵。幼虫喜于松梢表皮间蛀道,再次成长便进入木质中。这种虫害的一种表现特征就是松梢表面会生出流脂,油松会逐渐枯黄老死。

2.防治方法。对这种虫害的防治方法有四种:一是,营林法,加强对幼林的管理促进幼林的提早郁闭。在修剪松枝时保证切口处平整留茬要短,且尽量避免损伤枝干。在冬季进行相应的除虫工作,尽量将林中的被损害的树梢、虫果等摘除除去并进行集中处理。二是,物理防治法,利用成虫的趋光性,使用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成虫。三是,生物防治,通过林区引入虫害的天敌,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在引入天敌的同时还要注意维系整个林区的生态平衡,以免带来新的问题。四是,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化学药剂有杀松螟乳油液、桃小灵乳油液、天王星乳油液、灭幼脲、辛硫磷乳油等,按其各自的比例进行配置,保证有效的治理虫害。

六、松黄叶蜂及其防治技术

1.生活习性。其主要的生活习性为一年一代,并以虫卵越冬。每年4月上旬虫卵孵化出幼虫,至5月上旬达到虫害的顶期。6月初结茧至9月化蛹,10月羽化为成虫并产卵。松黄叶蜂的幼虫也有集群活动的习性,一般多居于针叶顶端部位进行啃食。再继续成长后分散活动并会啃食整个松针。

2.防治方法。首先,在营林过程中注重林区设计,尽可能营造混交林。同时加强对营区的管理活动,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利用幼虫的集群性在幼虫期进行统一捕杀作业。其次,利用化学药剂进行有效防治,多在4至5月份喷洒农药。常选用的化学药剂有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

七、结语

加强油松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利于促进油松林的健康生长。油松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可总结出利于促进其他林业健康发展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从而促进我国整体林区的健康生长,进而保证我国造林、保林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参考文献:

[1]李鹏涛.油松林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4,(96):126.

[2]纪月霞.加强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促进森林生态健康发展[J].工程技术,2017,1:166.

猜你喜欢
油松林防治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北方油松林病虫害预防及措施研究
建平县规模型油松林近自然化抚育改造技术探究
城市绿化中不同位置油松林木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