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杨永信案论网瘾戒疗

2018-11-13 17:09杨梦莹
新生代 2018年17期
关键词:电击疗法中心

杨梦莹

青岛大学法学院

一、杨永信的网瘾戒疗中心

2008年,中央电视台《第一线》栏目播出的系列纪律片《战网魔》以赞扬的口吻介绍了杨永信治疗青少年网瘾的相关事迹,并请多位“盟友”现身说法,力证自己均在“杨叔”的治疗下,痛改前非,重获新生。于是,杨永信一时间以网瘾少年们救世主的姿态出现在了公众的面前。后来,在以《大众日报》、《鲁南商报》、《齐鲁日报》、《家庭》等为代表的一批媒体的大力赞赏下,许多家长用尽各类方法把自己“不争气”的孩子送到这里,毫不心疼大笔治疗费用,只期望孩子能改过自新。然而,2009年4月,一批自称曾接受杨永信治疗的孩子在百度贴吧上发的帖子却令人毛骨悚然:所谓治疗,其实就是使用药物和电击!

社会各界展开广泛的关注,平面媒体等介入调查。记者经过实地走访发表了暗访调查报告,于是这个惊天大秘密才被报道了出来——“杨叔”的13号治疗室里确实使用电击疗法。最后,国家卫生部叫停了这一丧心病狂的治疗方法。

根据当年接受过“电击疗法”的年轻人讲述,刚到13号室就会经历被“盟友”按住身体并在嘴里塞进牙套的待遇。杨永信打着要给他们检查身体的幌子,拿着白色的小棒从“被治疗者”的眉心往两边太阳穴上滑。这些年轻人瞬间就会看到眼前一道白光,类似于闪电,贯穿脑袋左右,犹如两个小锤用力敲击着太阳穴。起初,他们都是有反抗念头的,但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电击之后,剩下的只有示弱与求饶。这种“电击疗法”就是直接使用暴力和酷刑,使得“被治疗者”不得不心服口服。在杨永信看来,学员进了他的地盘,就要接受他的统治。他给学生划分阶级,以阶级决定挨电的次数,阶级低的人通常会通过举报他人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阶级。杨永信就这样鼓励学生相互举报,互相监督,从而乐享其成,安然地处于他自己建立的“食物链”的最顶端。

这所学院就像是一座小小的集中营,进来了就没有安全感,身边的人都无法信任,做什么都会有不止一双眼睛盯着自己,稍不注意就要遭受到生理和精神上的巨大的折磨。这些魔鬼在惩罚你身体的同时,还会每天一遍一遍地告诉你你是错的,告诉你应该服从他,信任他。服从他就能得救,就能从网瘾的苦海里解脱出来,违逆他就必须在这个地狱里继续受苦。

二、网瘾戒疗中心的问题所在

(一)“电击疗法”的资质与科学性

这种“电击疗法”实际上是利用电刺激进行的厌恶治疗,就是通过电刺激来消除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当患者出现不良行为时,医生立即给于一定的电刺激,使患者产生厌恶反应,在不良行为与厌恶反应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最终使患者放弃原有的行为。这样看起来头头是道,然而实际上却无任何科学依据。所有出台的精神卫生管理条例,并未对该种治疗方法做出规定,甚至对于所谓的戒疗中心也未给予明确的执业执照。在戒疗中心工作的医师也并未听说过有类似“心理治疗师”的考试,更没有任何相关职业资格证件。那么,什么样的人能够作为网瘾戒疗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无从考量。这样一种没有管理,没有资质的机构,其运用的方法不禁也让人怀疑其具有的科学性。

那么,是谁给予你们用这种披着“科学方法”的暴力手段来伤害还没有被确定为有心理疾病的孩子们;是谁允许你们能够拥有这种可以随意决定他人生死的优越感?上网成瘾的原因是复杂的,可能与青少年的生理、情感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最重要的是透过网瘾的外显行为来找到一个原因。原因都没有弄清,何来的救治!

(二)侵犯青少年的人身自由与身体健康

网瘾戒疗中心都会给“被治疗者”安排时间非常紧凑的作息时间表,每天什么时间点做什么都规定得清清楚楚。这样极大地限制了青少年的自由,让他们像机器一般,没有思考,没有自主选择地活着。这些机构还规定了允许学员活动的范围,甚至有些戒疗中心都会把门锁起来,不让人随意出入。他们逼迫青少年接受治疗,运用武力和暴力强迫他们就范。限制青少年与外界沟通的方式,没收他们的电话等一系列行为都是侵犯青少年人身自由的表现。

更有甚者,像杨永信这样的借助“电击疗法”等丧心病狂的方式打破青少年的心理防线,让他们不得不成为温顺的被管理者,更是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威胁。“电击疗法”不仅伤害着青少年的身体,也摧毁着他们的心理防线,打击着他们的精神力量。广西16岁的学生被“南宁起航训练营”的辅导员活活打死的事件也同样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学校,中心,训练营对学员的人权侵犯的严重性。叫停他们刻不容缓。每一位在里面的人都没有尊严,不知道尊严何在,为了自己能活得好一些,不惜把他人推向死亡的边缘。

(三)家长的愚昧以及控制欲

在杨永信的戒网瘾事业中,家长起着当然的决定性的力量。监护人签下形同拘禁的戒网瘾协议,打着“为孩子好”的谎言滥用监护权。表面上看,几乎所有的孩子在网戒中心都被“成功改造”了,他们因为恐惧而“改过自新”,但是不安和恐惧始终会埋在他们的心里。他们的人生被彻底改变,而深埋于心底的恐惧就像不定时的炸弹,随时爆炸。以恶制恶,试图改造网瘾少年的性格时,千万不要低估了扭曲人性的潜在恶果。以孩子受到体罚为代价来治疗所谓的“网瘾”,其实是在掩饰自己家庭教育的失败。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不懂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更不知哪种方式算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出现问题时,只能求救于此类机构,将其当作“救命的稻草”。这些家长的助力支持,才使得杨永信能够一直“顶风作案”,这一切都是源于家长的纵容。

猜你喜欢
电击疗法中心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远程电击防暴器的实战应用
电击手环
电击疗法”治疗网瘾靠谱吗?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真假难辨!关于电击治疗精神病的传说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