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节目现象级走俏背后的优势路径探析
——以《创造101》节目为例

2018-11-13 21:56赵欣茹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新生代 2018年24期
关键词:开场符号学梦想

赵欣茹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一、培植节目文化,触发时代共鸣,助力“全民参与”

随着社会的进步变迁,年轻人的“梦想”也都随着时代不同而各有烙印,当下,怀揣明星梦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但作为一档选秀节目,《创造101》如果只吸引想成为选秀明星的部分受众,那便不足以分析其高明所在。而节目中的参赛选手虽然是以歌舞表演为参赛的“原材料”,但精心制作后的歌舞与精神大餐,却是为了输出给整个社会中为理想而努力打拼的奋斗者们,越多的人在在节目中能找到共鸣,越能为节目夯实播放量的保障。这一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开场基调铺陈——“闯不过去,就退回去做个普通人”

区别于大多数节目精彩华丽的开场,《创造101》的开场方式更能触动观者共鸣。没有主持人热场、没有明星嘉宾加持,让选手自己探索舞台及周边环境,这种对陌生环境打量和谨慎的真实反应,一如初入职场满怀新奇、忐忑与敬畏的普通你我。而在播放的开场宣传片中,《创造101》也“接地气”地区别于其他恢弘巨作,让女孩们面朝外围站在舞台一圈,各自简短地介绍她们不同经历,但却相同“坎坷”的奋斗过往,她们有的从中学起就坚持梦想直到现在还在茫然追寻,有的早已中途放弃改行做老板,有的此前已经出道但无人问津......现在的她们来自各行各业,也表示这次的梦想如果失败了,就老老实实回去创业赚钱。因此,区别于其他节目组安排选手们说出的“此生只为梦想而战”,《创造101》选手们的心态或许更贴近现实中的大众,正如选手所言:拼尽全力而战,若无果,便退回去老老实实做个普通人。

(二)“节目金句”输出节目文化——“能够上台,还要学会下台”

舞台上的各种状况与选手反应,成为了《创造101》节目文化的创作材料,导师们的教诲则成为了节目文化的培植出口。导师的配备有当红流量小生黄子韬、张杰、胡彦斌、罗志祥等,他们的“金句”虽为点评节目内容,但也成为了社会中其他行业新人受益的“心灵鸡汤”。中期,节目组还请去了名嘴马东为大家授课,也让节目的文化输出更加有辨识度和深度。如“只有做到最大程度不一样,你才做到最大程度被需要”、“执着的人会更接近幸运,而失去也不过是下一个旅程的开始”、“有多少偏见,就有多少偏爱”因此,区别于纯歌舞类的节目内容,富有哲理的启迪金句则更能触动更多观者的共鸣,也进一步升华了选秀节目本身的现实意义与内涵度。

二、提升“展面”质量,巧排“刺点”安插,孵化“现象级效果”

此前,选秀节目的同质化及泛滥,大多数节目已不足以成为市场中颇具竞争力的媒介作品。在大众心目中,一提到选秀类节目,脑海里都会不自觉想到俊男靓女,出于演艺行业的特殊性,对外在的要求必不可少,但当所有的选秀节目都是“颜值至上”时,便难免让观众产生腻烦情绪。而《创造101》的走俏,离不开节目创作过程中对符号学内容的灵活运用。

在符号学中,展面与刺点是非常重要的一对关系,学者赵毅衡曾在符号学的著作中提及过巴尔特举过的一个例子,巴尔特认为,“淫秽照片里只有展面,没有刺点,只能逗乐,接着腻烦,而色情照片不强调暴露,把看照片的人引导境况之外去,此时刺点是画面之外的某些东西......引向一个身心交织在一起的人的绝对优美。”刺点因展面的存在而存在,没有展面就凸显不出刺点,刺点是在展面基础上的“有违常规”,是对常规节奏及平衡的“破坏”,以增强效能、加深意义,避免符号正常化使用可能给观众带来的厌倦乏味。《创造101》在选手构成上,便充分调用了展面与刺点的联动关系。节目的走俏离不开展面的高质量,即大部分的入围女孩颜值与实力兼备,但一些“非常规”女孩的存在,则充分发挥了刺点的优势,在刺破展面的同时,为其本身与节目组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热门选手王菊最初被网民称为“土肥圆”,但从一开始遭淘汰,到成为旁听生,再到最后强势逆袭,甚至后期引发社会对女性定位和审美的讨论,都为节目的火爆助了很大一把力。英国卫报称王菊为中国的碧昂丝,认为其走红代表着中国选秀审美的变化。且不论审美是否有变化,但单从节目影响力来说,《创造101》是成功的。这离不开选手构成中对于展面基础上聚合脉冲的的灵活使用,即对王菊这一“刺点”的重视、宣传及包装。

结语:

作为2018 年度综艺节目的爆款代表,《创造101》被媒体称为中国造星产业的里程碑。其成功离不开节目本身对学理内容的运用,更离不开对时代脉搏的把握。正如《创造101》总导演孙莉曾说:“每五到八年才可能会出现一个能够覆盖上一个标志性成果的行节目,这和每一代年轻人自我成长改变的时间是相吻合的。”因此,如何在中国语境下再造“101 现象”,则需要媒体人顶艺术追求之天,立时代脉搏之地,让选手们的梦想在舞台中绽放,更让大众的生活感知在观赏中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开场符号学梦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符号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狂暴音乐会
数理:影院找座位
梦想
梦想
开展有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