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IO理念下的校企共建课程模式探究

2018-11-13 11:08王岚王俊松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校企合作

王岚 王俊松

摘 要:CDIO理念是近些年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结晶,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深化改革、提升学生就业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借助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移动通讯技术》课程为例,借助科技园为平台支撑,对课程的内容、框架进行设计、建设,希望在突破传统校企共建课程弊端的基础上,创新《移动通讯技术》课程的建设模式。

关键词:CDIO;校企合作;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6-0006-04

201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可见校企合作、共建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升专业课程建设质量、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深化改革、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从而增强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实际实施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如课程建设队伍不完善,缺少企业工程师的真正有效参与,课程理论与实操相脱离,学生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课程建设成效考核缺失等。

此外,随着3G、4G工程大规模的建设与投入应用,以及5G网络的不断深入研发,移动通讯人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本研究结合《移动通信技术》课程的特点,尝试基于CDIO的教育理念,以科技园为平台,通过校企共同建设的方式,尝试创新课程构建模式,以达到有效解决上述难题、实现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的目标。

一、CDIO理念介绍

CDIO即代表构思(Conceiving)、设计(Designing)、实施(Implementing)、运行(Operation)四个方面,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探索研究的系列工程教育改革的结晶。CDIO理念在继承发展欧美二十多年工程教育改革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实施与检测的标准。[2]其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通过系统化的产品设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专业技术、个人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

CDIO理念包含12条标准:以CDIO为基本实施环境;注重学习者学习成效的考核;具备一体化的教学计划;工程导论;体现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过程经验;真实的工程实践场地;提升综合性学习经验;主动学习;教师工程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重视学习者综合能力考核;针对CDIO的系统化专业评估。可以说,CDIO理念是一套符合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强调从人才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到教学方法到评价的整体改革,并将培养目标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以一种系统的、全方位的宏观视角来培养工程人才。[3]因此,CDIO体现了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代表了当代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

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改变过去高等职业教育沿袭传统教育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轻视动手实践的高分低能的教育模式,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深化改革,提升学生就业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笔者试图基于CDIO理念,以CDIO工程教育改革專业课程建设为主线,结合《移动通讯技术》课程特点,依托科技园为实训平台,通过校企共建的方式,创建一种新的课程建设模式,为创新校企共建课程方式及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二、校企共建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1.校企共建课程的现状

随着近些年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已逐步进入到由规模到质量的瓶颈阶段,面临的问题也更加棘手,如: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及企业用人需求,建设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基地等。[4]“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用”是高等职业教育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重点强调,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给出了指导意见,即在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的基础上,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校企合作,不断加强实训、实习基地、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与倡导下,国内高等职业院校关于校企合作共建课程的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然而在课程共建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2.校企共建课程的问题

(1)课程设计目标不明确

目前国内存在部分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单纯依靠现有课程教材、学生就业岗位类型设定课程培养目标。既没有课程设计方案的讨论,也没有与相关企业、行业进行联合设计实施。这种校企共建的课程虽有其名,但没有抓住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方向,导致所建课程与培养规划有所分歧。[5]

(2)课程建设依赖市场导向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出现了不少以经济热点来开发设计新课程的现象,校企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偏重于对课程实用价值的考虑,导致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有益于就业的课程学习上,这种基于功利的课程设计建设模式将有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5]

(3)课程教学模式不适合

考虑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型、专业型人才。[6]然而,很多实行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其课程框架设置不合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对独立,学生无法及时、有效地验证自己所学。可以说这种不合理的课程教学模式将会导致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4)课程开发队伍不完善

从课程专业角度分析,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建设离不开企业、行业技术工程师的参与,然而课程的建设无法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受益,导致部分企业不愿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源。此外,由于目前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企业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其自身的技术核心骨干本来就比较短缺,更谈不上抽出一定的人力骨干进行校企共建课程。[7]这种缺少企业工程师的课程研发,其内容的构思与设计仍是不完善、有待考究的。

(5)课程建设成效考核不重视

目前存在一定比例的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共建课程的口号招揽学生,然而对于校企共建后期的效果考核、质量鉴定却不做要求。这样容易形成一批劣质的校企课程,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就业,误导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且造成了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进一步导致了课程专业发展的滞后。

(6)校企合作形式单一

一些高校虽然形式上开展的是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但这种校企合作仅仅是利用了企业的资源,弥补学校师资和实习方面的不足,解决学生的动手实习问题而已,缺乏对高素质、高技术专业人才的高度认识。这种校企合作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深度合作。

三、移动通讯课程特点

《移动通讯技术》课程是通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知识点繁多、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要求高,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应具备移动通讯设备及系统的安装、调试、检修、维护、营销等方面的能力。长期以来,该课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因此,在进行该课程建设模式构建之前,本研究认真剖析了《移动通讯技术》课程的特点:

1.理论知识与动手实践交叉共存

《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既是一门通讯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又是一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就业提供支撑的关键性课程。该课程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如移动通讯系统的变革历程、关键技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处理过程等,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如对移动通信设备及系统的安装、调试、检修,对现实状况的分析与应急处理等。这种理论与实践交叉共存的课程内容,使得学生在传统的课程学习模式中需要克服的问题较多,因此就需要借助校企合作的方式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平台和机会。

2.知识技术更新换代迅速

从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动通讯系统(1G)提出到第四代移动通讯系统(4G)成熟,中间仅仅经历了30年左右的时间,且近几年5G已逐步开始走进技术研发人员的视野,可以说随着数据通讯、信息技术、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移动通讯系统的更新换代速度将更快。这种飞快的技术更新速度,使得该课程的知识内容、结构框架也随之发生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师生带来较大的困难,教师为了更好地教授该课程,不得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学生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掌握新的课程内容和行业需求。因此,这就需要行业、企业工程师的参与,把握课程内容的整体建设框架。

3.注重学生综合技能与素养

本课程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决定了该课程对学生综合技能与素养的要求较高。然而,目前学校针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提高学生整体业务水平的需求。再加上该课程自身的知识更新换代快、内容多而复杂的特点,用人单位更为重视学生综合的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等素养。因此,在建设该课程时,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建设模式

在充分考虑《移动通讯技术》课程特点的基础上,融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科技园为平台支撑,本研究构建了包含课程构思、设计、建设、实践四个环节的课程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1.调研构思环节

本环节主要在确定培養目标和就业方向的基础上,构思出《移动通讯技术》的课程标准与课程框架。培养目标的确定需要通过学校专业教师与移动通讯企业专家、工程师共同分析、研讨、归纳、总结出来,其应在符合高职教育及人才培养职业性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该课程性质,以增强学生在移动通讯领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养、培养学生成为一线工作高技能人才为最终培养目标。学生的就业方向可以通过学校近几年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工作内容来统计分析确定。在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后,通过校企共同探讨,学校教师与企业、行业工程师详细分析、列举学生以后工作岗位中的任务、所需知识、素质、技能等要求,围绕课程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确定《移动通讯技术》课程标准,整合明晰课程框架。通过这种校企相关人员的深度研究、探讨,可以有效地避免课程设计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为课程建设打下坚固的基础。

2.系统设计环节

针对《移动通讯技术》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交叉并存的特点,本课程可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将课内外知识与技能贯通,从“做中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如以微课、小视频等教学资源为支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引导的任务式教学模式等。通过确定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应将学生以后工作所需的知识、关键技能以及重要的素养凝练出来,分别整合到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以及综合素养训练模块中。借助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课程内容与未来工作任务的深度对接、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身份对接,另一方面可以解决课程教学模式不匹配教学目标的难题。

3.建设实施环节

课程建设实施环节需要在遵循结构化、系统化、碎片化、项目化建设原则的基础上,将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与具有真正职业实践经历的企业工程师合作起来,共同研发编写课程教材、课程资源、课程素材等材料,建设形成包括《移动通讯技术》系列微课、电子教材、课件、课程作业、试题库等课程内容,为以后课上的实践教学、课下的虚拟实验、课外的企业实训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实现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线的深度融合,促进了专任教师与企业行业工程师的深度对接,而且有效解决了校企合作形式单一、课程建设队伍单薄等问题。

4.运行检验环节

在运行检验环节,首先,需要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工作项目情境,让学生在课程任务学习和体验过程中牢牢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积累一定的项目实践经验;其次,企业工程师结合工作需要及要求,借助移动通讯技术的虚拟实验系统及设备,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最后,通过以科技园为平台支撑,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实训环境,历练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敢于创新拼搏的精神。通过这一环节循序渐进的产学研用实操,完成了课程建设质量的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效解决了课程建设成效的考核检验问题,同时加深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

5.总结反馈环节

总结反馈环节是课程建设模式中重要的一环,关系到课程建设方向随知识技术、时代发展的更新,关系到课程建设质量的不断提高,关系到学生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关系到校企合作效益的持续增强。通过本环节的总结反馈,将课程建设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各阶段的问题进行汇总、剖析,凝结提炼,并进行针对性的完善、改革,保证了课程内容与时俱进,顺应校企发展需求。

因此,可以说通过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建设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真实企业实践经验的获取,而且整个课程的建设成效通过总结、反馈得到了再次的检验与评价。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课程建设完善,最终可以实现移动通讯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工程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综合性创新型人才的必然发展趋势,[8]本研究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移动通讯技术》课程为切入点,依托科技园为实训平台,对课程内容建设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检验各环节进行分析,突破传统校企共建课程的弊端,初步构建了《移动通讯技术》课程的建设模式。在保证专业课程职业特色的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综合素养,确保了学生现阶段的所学与今后工作就业的融洽对接。同时,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共建课程内容、共建师资力量的方式,形成了校企多层次、多形式、多方面的合作态势,加深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及广度。

参考文献:

[1]教职成[2017]4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Z].

[2]王宏祥,曾红.基于CDIO模式强化课程实践教学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10):196-199.

[3]康全礼,丁飞己.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40-46.

[4]张武.高职教育“引企入校”的实践与思考——以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4(2):58-60.

[5]陈远刚.大陆与台湾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9):20-22.

[6]徐作华.校企合作构建项目化专业课程体系——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5(30):80-82+96.

[7]王芳.校企合作課程开发的瓶颈及建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71-72.

[8]王志强,管恩京,巩秀钢等.高校的混合式CDIO教学——以“高校单片机原理”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6(9):113-119.

(编辑:李晓萍)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校企合作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