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018-11-13 10:56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8年5期
关键词:熟能生巧花椒

胡善恩

世间的路,我们觉得难走;世间的事,我们觉得难做;世间的书,我们觉得难读;世间的人,我们觉得难交……皆因我们不熟、太过生疏。熟了,自然就容易了;熟了,也就简单了。熟能生巧,匠人生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欧阳修的《卖油翁》,看他笔下的熟练者,是怎样实践“熟能生巧”这一真理的。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开创了一代文风。诗歌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且流畅自然,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美点赏读

《卖油翁》是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阅读这篇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详略,明确中心。文章剪裁合理,故事的主角是卖油翁,写陈尧咨的善射,是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故略写陈尧咨射技之精,只用“当世无双”一句作概括交代,不加任何渲染。而主要笔墨则放在卖油翁酌油的现场操作上,采用白描手法,既细腻,又轮廊清楚。动作、神态、手艺和议论,均写得十分精确,从而突出了“熟能生巧”这一主旨。

二、关注对比,明确褒贬。为了使读者明白“熟能生巧”这个道理,文章把射者和酌者的地位、名声、技艺、态度一一加以对照。地位、名声一个是名满天下(“当世无双”)的康肃公;一个是默默无闻的卖油老人。论技艺,一个是射箭十中八九,一个是沥油而钱不湿;态度上,一个是盛气凌人(“自矜”、“尔安敢轻吾射”);一个是沉着、不卑不亢(“微颔”、“无他”)。在对比中,作者的褒贬分明,人物形象也更加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把握内容,理解寓意。整篇文章只有133个字,故事的开端、经过、结果都写到了。然而细细品味,除了故事本身已经说明的“熟能生巧”这个道理外,还包含戒骄傲、勿卖弄、智者超然物外等警示性的启迪,甚至仁者见仁,可以体味和意会的东西很多,很有咀嚼的兴味。

四、领悟技法,品味语言。文章虽短,但结构精巧,语言富有韵味。文章第一段,先写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并“以此自矜”,这种技能,定然是人人赞赏,为下文做了伏笔。独有一个老翁“但微颔之”,是什么原因呢?在读者心中产生了悬念,自然地引出了下文。接着写卖油翁的动作,运用了“取”、“置”、“覆”、“沥”等一系列动词,刻画出卖油翁沉着镇静、不亢不卑的形象,最后写陈尧咨“笑而遣之”,故事圆满结束,然而给读者留下的却是无限的思考。全文语言文字浅显,但却韵味无穷。

知识把握

自矜(jīn) 家圃(pǔ)

睨之(nì) 颔之(hàn)

酌油(zhuó) 矢(shǐ)

1.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2.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指出来。

3.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

4.“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如何理解?

类文阅读

真理不辨不明,读完了《卖油翁》,我们再来读下面的文章,看看你又有怎样的阅读体会……

熟能生巧抹杀创新

张 勇

曾经有一个理论被广泛传播,说只要在某个领域坚持够10000个小时的练习,便可成为该行业的专家。这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推广的理论,现在正受到一项新研究的质疑。一项由五所大学的心理学家共同完成的研究就拆了格拉德威尔的台。在一组棋手与音乐家的对照实验中,作者发现不同的熟习程度只占影响表现水平变量的三分之一。换言之,练习是很重要的!但光练习并不能让你成为另一个马友友。

其实,“熟能生巧”,这是过去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产物,无论是农民种地还是工人做工,确实是“熟”能生巧。知识经济要求创新,不能因循守旧,而过去的“熟能生巧”的观念则使得创新受到阻碍,因为人们习惯于以往的思维,不愿意作出突破。

伦敦的的士司机与公交司机同样开车多年,但只有的士司机负责记忆空间位置的大脑海马区变大。盖因公交司机每日开同一条路线,固然驾轻就熟,大脑却未得到足够挑战。而的士司机需要时时掌握伦敦的最新路况,思考如何最快最顺地将乘客送达,大脑遂得充分发展。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熟,在一些时候,更容易让人陷入无意识的简单重复,习以为常,甚至习非胜是,不但于人的创造力没有任何帮助,还常常受到限制,生巧的门儿都没有。

一家著名国际贸易公司高薪招聘业务人员。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有一位年轻人条件相对优秀,不仅毕业于名牌大学,而且有3年专业做外贸的工作经验。因此,当他面对主考官的时候显得非常自信。“你原来在外贸公司做什么工作?”主考官问道。“做花椒贸易。”“以前花椒的销路非常好,可是最近几年国外客商却不要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花椒质量不好。”“你知道为什么不好吗?”年轻人想了想,说道:“一定是农民在采集花椒的时候不够细心!”主考官看了看他,说:“你错了。我去过花椒产地,采集花椒的最佳时间只有一个月。太早了,花椒还没有成熟;太晚了,花椒在树上就已经爆裂了。花椒采好后,要在太阳下暴晒一整天,如果晒不好,就不能稱之为上品。近几年来,许多农民图省事,把采集好的花椒放在热炕上烘干。这样烘出来的花椒虽然从颜色上看起来和晒过的花椒差不多,但是味道就差远了。”

如果人们只顾埋头苦干,力求熟练,却不去找窍门和捷径,只遵循客观规律,不去打破陈规陋习,即使拥有再熟练的技艺,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最终被社会淘汰。同样的道理,如果人们使用古老而又繁琐的织布机去织布料,为织得更多更好的布料,去苦练织布技能,而不去改进和创新织布机,最终也不能如愿以偿。

可怕的是,有些老师也坚信熟能生巧。在某一方法的长期训练中,学生的确能熟练、牢固地掌握这一方法,形成习惯。可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接受别的方法,即使是更好、更优的方法,他们也懒得去接受。试想一个连好方法都懒得接受的学生,我们又怎么能奢望他能生“巧”,能选择更好、更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呢?

熟,不一定生巧,很多时候,更容易生锈。

(《读书文摘·经典》2017年6期,有删节)

读后一思

卖油翁酌油技精,惟手熟尔。然而在今天这个创新时代,这种观点又有了新解:熟,不一定生巧,唯有创新,去找窍门和捷径,这样才能超越自我,事半功倍。试想,今天的知名工匠,支撑他们的仅仅是日复一日精耕细作的熟能生巧吗?显然不是,那么,你认为他们成功的背后又有怎样的秘诀呢?

考题回放

阅读《卖油翁》和《口技》选段,回答问题。(2017年四川雅安卷)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口技》中反复使用数词“一”和“百”,道具之少与声音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写出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B.《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C.《卖油翁》中陈尧咨射箭技艺“当世无双”,卖油翁看他射箭却是“睨之”“微颔之”,是因为卖油翁精通射箭。

D.两文都写人的高超技艺,前篇用正面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口技之妙;后篇寥寥数语就写出了倒油技术的娴熟。

2.结合《卖油翁》的内容,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感受或启发。

参考答案

知识把握

1.态度变化:反感→忿然(恼怒)→佩服认输;变化原因:他看到了卖油翁酌油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

2.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的本领后变得谦和了。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3.熟能生巧。

4.对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巧的佩服,在事实面前无话可说的尴尬和知道自己的不足,以及对之前自己太过自傲的自嘲。

读后一思

示例:是对艺术的虔敬至诚;是传承与创新思想的并存。

考题回放

1.C 解析:卖油翁凭他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并不是因为他会射箭。

2.示例:《卖油翁》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我們做任何事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

猜你喜欢
熟能生巧花椒
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
花椒铺就致富路
江津花椒“变身”20余个产品,年产值8亿元
熟能生巧
漫话成语
花椒用得好医生不用找
熟能生巧
如何识别假花椒?
花椒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