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雾白竹山

2018-11-14 01:23尹世全
金沙江文艺 2018年10期
关键词:竹山仙人村民

尹世全

仙女赐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是在说双柏。

双柏有的是层层叠叠的高山,有的是蓝天白云下的自然生态风光,有的是身披绿装的美丽胜境,有的是数不尽的山涧溪流……

走进双柏,纵横交错的座座山峰牵手相连,哀牢山、白竹山、老黑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这山那山,山外有山,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山,除了山还是山。山是这里的风景,景是山的灵魂,山是景,景亦是山。在民间流传有一种说法,双柏的每一座山都是仙山,从远古时代起,这大大小小的山上都曾居住过神仙,仙人下凡,仙人教凡人种五谷庄稼,仙人与凡夫俗子结为伉俪,人神共舞,人鬼情未了的故事传说比比皆是,世代相传,可谓是山山有风景,山山有故事、有传说,登山观景,悠然自得,神秘传说,源远流长。

俯瞰双柏,一座座青山在云中舞蹈,一条条溪流在山间环绕,仿佛一望无际的碧海。欢快激昂的礼社江、绿汁江,奔腾咆哮的马龙河、白水河,还有山与山之间奔涌着的这江那河,如同一个个在山间奔跑的少女,正甩动着诱人的秀发,跳起欢快的舞蹈,弹奏出一曲曲美妙的乐章。在双柏,说山也好,谈水也罢,自然绕不开一个 “景”字,这里覆盖率84%的森林闪耀着 “绿海明珠”的光芒,在这片多姿多彩的土地上,长出了 “中国彝族虎文化故乡”这棵幼苗,彝族创世史诗 《查姆》享誉海内外,被称为彝族的 “根谱”,青山碧水的生态双柏赢得了 “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的美誉,双柏是春天里最绚丽的花朵。

在双柏,有一片神秘的领地你不能不涉足,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你不得不去,这个地方就是始终披着神秘面纱,带着神秘色彩,令众多文人骚客为之倾慕,让无数游人流连忘返的白竹山仙境。

白竹山海拔2554米,站在山顶,蓝天白云,触手可及,只要你一伸手,就能抓到天上的彩云。纵身一跃,就能融入这仙境般的云海。这里的云即雾,雾亦云,云雾连天,你根本分不清哪是云,哪是雾。这里气候多变,忽儿阳光明媚,天蓝地绿,忽儿阴雨朦朦,轻薄如纱的迷雾从天空滑落,轻轻柔柔拂过脸庞。徜徉林海,爽心润肺,悦目舒美。在林中穿梭嬉戏,如燕轻飞,似云中游走,如太空遨游。云在山中绕,人在画中行,似梦似幻,不是仙境胜似仙境。这里古木参天,花木遍地,既雄奇伟岸,又秀丽娇矜,似一幅美妙无比的风景画。有人说,白竹山秀丽迷人,天姿国色,是群山之中一位艳丽的绝色女子,养在深闺人未识。也有人说,白竹山是镶嵌在哀牢大山中一颗碧绿如梦的宝石,一朵飘浮在梦幻中的五彩丽云。其实,白竹山的迷人之处,除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外,还在于她那油画般的万亩茶园。

白竹山清泉长流,李方村水库如一面镜子,映照着白竹山的芳容。矗立于湖边,波光闪闪,山水美景尽在其中。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行走于白竹山,耳旁时常传来美丽动人的歌谣:“一上白竹山,心头就高兴。一过石门坎,嘴巴就发痒。”白竹山挺拔、峻秀,远看林海莽莽,如大潮翻涌,漩湍浪急,涡滔翻滚,近观满目葱郁,山花烂漫,绚丽如霞。有人编了一段顺口溜 “一屁股坐着三棵药,麝香鹿茸麂子角。香菌木耳是好药,还有松茸穿山甲壳”,以此来形容白竹山丰富的资源和美景。

游览白竹山,有多条路线可直达,最佳线路是从李方村往上走,你可以沿途观赏李方村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山水风光、大锣笙打跳场、火神祭奠场、喜鹊姑娘殉情处等风景名胜,也能抄近路直登白竹山顶,步行约1小时,乘车最多只需15分钟。在李方村,如果运气好的话,你还有机会观赏到这里原生态的 “大锣笙”舞表演。

李方村是白竹山的心脏,也是 “大锣笙”的发源地。在李方村,你能触摸到白竹山的心跳,甚至每一根神经,更能感受到白竹山博大的胸襟与情怀。游白竹山,你可以走进 “云南彝族生态旅游村”农家山庄歇歇脚,品一杯热气腾腾的白竹山茶,然后再往前走。从雨龙往上走,在一片茂盛的山林间的峭壁上,眼前突兀 “李方村欢迎您”几个红色大字。右拐爬上李方村水库坝埂,沿着山路往前走。在这青山碧水间,李方村如同躲猫猫似的从密林深处探头探脑地钻了出来。藏在深山人未识,隐藏于白竹山密林之中的李方村,你若不走近仔细搜寻,哪知在这深山老林里还会深藏着这样一位美丽佳人。张成兴是李方村“大锣笙”的第三代毕摩传承人,打小在白竹山长大,长年居住在李方村,熟知这里的情况。他家的房子如同其他村民家的一样,看上去很漂亮,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红墙碧瓦,单家独院,十分安静,也很温馨。坐在院心,我们与张成兴聊起了白竹仙女的故事。

据说在远古时代,白竹山下依次居住着罗婺、裸裸、阿车、车苏等四大彝族支系,村民沿河顺山而居,过着刀耕火种、悠然自得的生活。一天傍晚,突然电闪雷鸣,一位绝色仙女从天而降,来到人间,仙女看到如画般的白竹山仙境,赞不绝口,拍手称奇。当她看到这里的村民长年居住在白竹山上,只会种苦荞、包谷艰难度日,生活极为贫困时,心中十分悲凉。

仙女从天上搬来石桌、石碗、石筷大摆宴席,邀请村民上山吃饭,借机向村民传授修堤筑坝、栽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技术。村民们在白竹山上开始兴修水利、栽种水稻,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生活也渐渐富裕了起来。看到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仙女依依惜别,准备上天。离别时,仙女询问村民还需要什么帮助,可尽力满足。村民们想了想说,金山银山总有一天会被吃空,白竹山上土地湿润,森林植被好,可否恩赐一棵茶树让我们世代种植,造福子孙。仙女伸手一抓,天空中飘落一棵绿油油的茶树,村民就开始在山上种茶。天长日久,白竹山上就长出了一大片绿油油的茶园。眼看天快亮了,公鸡即将打鸣,白竹仙女急忙升天,由于走得急,石碗、石筷、石桌忘了带走,就留在了白竹山上。白竹仙女赐茶的故事也就一直流传至今。远近闻名的白竹山茶,外形美观、条索紧结、造型雅致、汤色清绿明亮、香味浓郁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白竹山人,深受消费者喜爱。

白竹仙女赐茶的传说,早有耳闻,可就是不知道这山上还真的有石碗、石桌。

看着我疑惑的眼神,张成兴毕摩似乎成竹在胸,两口烧酒下肚,在我面前摇头晃脑了一阵,说,不是我吹,这石碗、石桌在哪里只有我知道,你们不熟悉白竹山,根本找不到。我有些急了,既然这样,今天还非找到这石碗、石桌不可。就这样,在张成兴的引领下,我们离开李方村,顺着白竹山小路攀登,在白竹山密林间寻找,终于在一片茂密的林地间发现了石桌子。在草丛间,石桌子静静地躺在那,平平正正,呈长方形,平坦而光滑,绝对的天然山石,酷似一张桌子,用卷尺测量为175cm×110cm,再往山上步行600米左右的山林间,我们又发现了深埋于草丛中的三个石碗。这下轮到张成兴神气了,他笑嘻嘻地对我们说,怎么样,若不是我带你们来,你们是发现不了的,这石碗、石桌就是白竹仙女从天上搬运下来忘了带走的天石,这回你们总该相信了吧,我们只好一个劲地连连点头。

白竹山与大尖山牵手相连,如一对孪生姐妹,白竹山上长白竹,大尖山上长青竹,青竹与白竹相映成趣,在遍山野花的簇拥下,嬉戏追逐,成为了白竹山的又一道风景。踩在这厚厚的落叶上,行走于绿色的草地间,洗尽满身疲惫,倾听白竹山的呼吸之声,欣赏枝头传来的阵阵鸟鸣,领略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自由空间,在蓝天碧树间自由舒展,自由呼吸,十分惬意,令人舒坦,好一番神情气爽的人生景致,叫人拍案叫绝。白竹山的绿是出了名的,正如白竹山的水甜也是出了名的,从山顶冲刷而下的清泉如云雾乳汁一般,飞流而下,围绕李方村绕圈,奔涌着,狂叫着进入李方村水库,形成这里难得一见的一汪碧池,捧一捧灌进胃里,甘甜清凉,让人心醉。

精怪潭里有妖怪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白竹山肥沃的黑沙土,清纯的山泉水,长年滋养着这里的彝民百姓,这里有天然的风景,有原生态的绿色美食,更有热情好客的彝家兄弟姐妹,只要你踏入白竹山,走进任何一户人家,你都会享受到贵宾般的礼遇。

白竹山不仅风景秀丽,神秘离奇的自然现象也不少,民间流传的各种传说故事更是一抓一大把。行走于深山密林间,有关白竹山精怪潭的传说就像一阵风似的从耳边吹来,在民间传得纷纷扬扬。有人说,精怪潭里有妖怪,人和动物都不敢靠近,遇到天上打雷下雨,妖怪会从潭中跳出来吃人。也有人说,精怪潭深不可测,黑洞洞的神水会从潭底冒出,变成五颜六色的仙雾,潭里的怪物就会冲出来伤人。我是个无神论者,从来不相信这些鬼神之类的东西,既然来到了白竹山,那精怪潭就非得去探个究竟。在众人的怂恿下,我们走进白竹山最深处,来到一个叫上者窝村的地方,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间,果真发现了一汪碧水,村民说,这就是精怪潭。

精怪潭水很清,水面上漂浮着一些三叶草,潭边长满了许多水草,至于有多深无人知晓,因为从来没有人进去试过,只听村民说,深不可测。在精怪潭周围,村民拉起了铁丝围拦,不让闲杂人员和牲畜靠近。越是这样,这精怪潭就越显得神秘,也更增加了我们的好奇心。在离精怪潭不远处,一群黑山羊在山坡上悠闲地啃食春天,放羊老头独坐在树下抽着草烟。看到我们向精怪潭走去,他急忙走了过来制止。你们在外围看看就可以了,千万不能进去,否则会有危险的。我们偏不信这个邪,哪有这等怪事,一定得去看看。话虽这样说,心里还是有些发憷,只能手牵着手,一步步往前挪。就在快到潭边时,原本阳光明媚的天突然就阴了下来,密林间猛然冲下一团团迷雾,大白天感觉天就要黑了。难道真有妖怪不成?我们壮着胆子,在潭边拿起相机不停地拍照,眼睛直盯着湖面,看看妖怪什么时候出现。可等了半天,妖怪没来,雨却来了,人人淋了一身的雨水。

在树下避雨的放羊老头向我们招招手,示意到他那儿去避雨。几个人围聚在树下,听放羊老头讲起了精怪潭的故事。放羊老头边抽草烟,边笑嘻嘻地说。相传很久以前,白竹山一带连年干旱,河干井枯,地面被牲畜踏过的地方尘土飞扬,长不出一根草来,唯有精怪潭泉水涌流,波浪涛天,潭边生长出了成片成片碧绿的嫩草。有一天,父子俩赶着牛群来到潭边放牧,太阳偏西时,两人正赶着牛群往回走,突然,儿子喊道:“阿爹,你看,坝塘里漂着两只银碗!”父亲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两只绣着红红绿绿花纹的银碗飘浮在水面上,正你来我往地追逐碰撞着在水面上玩耍。看到这一奇怪现象,父子俩大吃一惊,这水面上哪来的银碗呢?也许是龙王女儿变的妖怪吧?不能看了,得赶快离开。父子俩跌跌撞撞跑回家中,把这一奇怪的现象告知村民。起初村民们都不相信,后来父子俩亲自领着几个村民来到潭边,果真看到两个银碗漂在水面上。村民们纷纷前来围观。有三个胆大的小伙子找来竹竿,相互牵着手想把银碗扒出来,可银碗越扒越远。一不小心三个人全都陷入了泥潭,冒出几个水泡之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村民也只好眼巴巴地看着三人落进精怪潭内,两个银碗也瞬间消失。第二天,水面上又出现了那两个银碗,村里有几个爱占小便宜的人偷偷试着想去拿银碗,也都淹死在潭里。从那以后,村里小孩到潭边玩耍,牛羊牲畜到潭边吃草,也都会莫名其妙的陷入泥潭没有了踪迹。慢慢地,人和动物牲口都不敢到精怪潭来。

后来,有两个猎人来到了上者窝村,村民把在潭边看到的奇怪现象告知猎人。猎人带上猎枪跟随来到潭边,果然又看到两个银碗漂在水面上,猎人怒了,这害人的东西得把它给灭了,说完举枪“砰”一声将其中一只银碗打碎,银碗瞬间化成了一滩鲜红的血沉入泥潭。正当猎人准备射击另一只银碗时,哪知银碗随之消失。猎人打碎银碗后,走进白竹山打猎,突遇狂风暴雨,在山上转了老半天什么也没打着,眼看天色已晚,猎人转回到潭边,只见水雾间突然升起一个头上长角的怪物,挡住猎人的去路向猎人要人,那怪物指着猎人说: “我是来娶新娘的,没想到被你们给杀了,我要吃了你们。”说完扑向两个猎人,猎人吓得 “啊”地大叫了一声,跌落泥潭淹死。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到精怪潭来,精怪潭里有妖怪的传说越传越神,越演越烈。

雨过天晴,站立在精怪潭边,从白竹山树林中飘逸而下的仙雾游来游去。翻过铁丝围拦,我们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敲打着水面,试着水的深度,使劲往泥潭底部戳,可越戳越深,根本就探不到底。在精怪潭上方厚厚的落叶间,汨汨冒出两股乌黑的清泉,泥潭中央涌起层层白沙,不停地向外冒着水泡。我们正纳闷这白沙从哪来时,树林中突然传出了几声怪异的叫声,还真有些吓人,天快黑了,不能在这呆了,我们只得匆匆下山。

回望精怪潭,仙雾迷蒙,碧水连天。这精怪潭到底有多深,这么深的水下面到底隐藏着什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么些年过去了,这精怪潭里是否有怪物,谁也说不清,至今仍然还是一个迷。

天上飘落仙人桌

从李方村、和尚地、罗团村、上者窝、下者窝、秧田箐、洒资达直到铺司村……这里几乎所有村庄都围绕着白竹山生长,这一个个村庄,就像是白竹山养育的一个个子女,紧紧依偎在白竹山的怀里,吸吮着白竹山流淌而下的清泉乳汁,自由舒展,从这里奔向远方。

沿着白竹山腰部前行,碧绿的白竹茶园在微风的吹拂下,闪动着阵阵绿波,眺望远方,蓝天白云间,山光水色浑然一体,好一幅醉人的山水画。绕山而行约半小时,在白竹山腋窝下,突然冒出了一个小山村,这个村叫铺司村。这里山势陡峭,森林茂密,因有些偏僻,外人很少涉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李元开是铺司村的老兽医,打小在铺司村长大,人熟地熟,得知我们要去看仙人桌,他自告奋勇给我们当向导。从铺司村抬头仰视,陡峭的山峰直插云霄,茂盛的山林遮天蔽日,黑乎乎一片,就像一把巨大的伞,撑在铺司村的上空,仙人桌就藏在里面。从这上去看仙人桌不太远吧,那就爬山,锻炼一下身体也好,我最喜欢爬山了。可李元开抢着说,不行,不行!你别看着很近,走起路来很远的,必须得坐车。上山的路只有一条,除了绕弯还是绕弯,这沟沟坎坎的土路走了不到一半就断了。别说车子,就是人走也找不到路,只能在茂盛的山林间,沿着陡峭的山岩攀爬前行。茂密的山林间,长满了许多藤条,紧紧抓住树枝和藤条,踩在厚厚的落叶上,进一步退两步,相互拉扯着艰难前行。越走树越密,越走景越幽。眼看快到山顶,终于可以目睹这神秘的仙人桌了,哪知李元开却说,还不到呢,急什么,现在只来到树林脚村,离仙人桌还有一段距离。

在一片茂盛的树林间,冒出了一个小村子,这就是树林脚村。村子不大,坐落在山坡上,村子上下全是茂密的树林,是谁取这样一个地名,倒也恰如其分。在如此陡峭的山崖间,难得有这样一个缓坡,彝族先辈们就在这里落脚繁衍,令人惊叹。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么陡的山坡上,竟然还建盖起了几栋小洋楼,单家独院的村邻间还铺设了水泥路面,架起了自来水管,房前屋后瓜果飘香,野花摇曳,美丽的风景自不必说,可这钢筋水泥是如何弄上山的呢?我们打心眼里佩服树林脚人。

沿树林脚后山攀岩而上,芳草青青,落英如霞,林间鲜花盛开,百鸟争春,顺着密林和石阶攀登,高山飞瀑,野花飘香,林间翠鸟漫天飞舞,如一幅幅美妙的画卷挂在山间。抬头望去,不远处,陡峭的绝壁上,三块平整巨大的山石被高高托起,高数十丈,悬在空中,如天桌一般,很是壮观,人称 “仙人桌”。沿古石阶拾级而上,三张巨大的 “仙上桌”屹立崖壁,似悬挂云端。爬上 “仙人桌”,清风徐徐,心旷神怡,登高而招,狂歌怒吼,好一番难得的人生景致。如若围坐在 “仙人桌”上与仙人对酒当歌,更是如入仙境游天。据说从前的 “仙人桌”十分宽敞,上面可以走马横枪,能够容纳30多人一起就餐。后来,在破除迷信时被人炸毁,变成了现在的三大块,巨大的 “仙人桌”也就变成了如今的三大张桌子,密林中的 “仙人桌”风采犹存。

在 “仙人桌”一侧,奇峰寺原址犹在,石闸门犹在,整个寺庙由一座石山自然生成,虽已有部份倒塌,但气势犹在。庙外巨石连绵,神形怪异,似神仙鬼怪,又似人工雕凿,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庙外半空悬着一块方形巨石,宽约丈余,走近仔细一瞧,石上留有许多脚趾印迹和无数奇形怪状的符号。门柱上各有一行古怪神奇的花纹,寺内石壁上左右都书有一片密密麻麻的怪文,模拟 “天书”,因风浊雨蚀,猜不出是什么文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走出寺庙残迹,站在仙人桌上,环视四周,整个石庙似人工凿砌,又像天生而成,让人越看越觉得迷蒙。在寺庙一侧,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 “远看青山云中舞,近听灵鸟奏笙歌。”以此来描述这里的山水美景。

铺司 “仙人桌”由来已久,这里人烟稀少,风景如画,空气清新,不愧为一块 “仙人”居住的风水宝地。据当地村民讲,从古至今,这里的香火就从未间断过,每年大年初一到农历三月间,奇峰寺烟雾缭绕,香火不绝,来自易门、峨山、新平以及县内安龙堡、大麦地、大庄、法脿铺司前后等四面八方的群众都会自发来到这里,杀鸡、宰羊,进行祭拜,最多时可达200多人。这深山密林,怎么会招来这么多人祭拜?这 “仙人桌”究竟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早以前的一天夜里,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眼看一场瓢泼大雨即将来临,只见一仙人手持金鞭,赶着一堆石头从天而降,准备将石头赶到九干箐河堵江水,把铺司一带填成平坝。可刚好赶到树林脚村后山时,仙人又冷又饿,再也没有力气往前走了,仙人只好就地取材,用石头建盖了一座庙宇,取名奇峰寺,然后在寺庙旁雕凿了一道石闸门通往寺庙,用石头砌了一道石梯子可登天。

仙人手一招,天上飘下来一张巨大的石桌子,仙人在山上大摆宴席,邀请村民上山一起吃饭。酒过三行,菜过五味,眼看天快亮了,公鸡也快打鸣了,仙人看到山上的如此美景,醉意朦胧,突然来了灵感,提笔赋诗一首:

白竹山前后,

石头堆石头。

金线吊葫芦,

月牙挂金钩。

若人住此地,

世代官不休。

诗毕,把笔一扔,顺着石梯子升天归去。仙人走后,得知这地方会出文官,加之风景又好,村民们每年都会到寺庙烧香祭拜。后来,铺司村来了个和尚,他也想沾点仙气,看到山上有个寺庙,和尚就搬到了寺庙内去居住。和尚每天早出晚归,白天到铺司村一带化缘,晚上又返回到寺庙居住,整天烧香祭拜,在那张巨大的 “仙人桌”上又唱又跳,疯疯癫癫。眼看冬天来临,天气渐寒,和尚找来草席堵住石门避风,白天外出时则用木棍顶着石门,晚上回来侧着身子进门,未想一天夜里突下大雨,土质松软,和尚进门时被倒塌的石门夹住,无法动弹。直到村民上山烧香时,才发现和尚早已被活活夹死。从此,寺庙就一直空着,再也没有人居住过,可村民们烧香祭拜的习俗,一直没有停息。解放后,破除封建迷信,打倒牛鬼蛇神,寺庙被毁倒塌, “仙人桌”也在一夜之间被人炸毁,只剩下如今的一片残迹。

穿过幽静的山林,近看四周,参天老树,古藤盘空。转身视之,彩云缭绕,“仙人桌”挂在半空。离开 “仙人桌”下山,天黑了,雨也来了,从山顶浇下来的雨水狂叫着,追赶着,我们只好一路小跑,一路摔跟头,跌跌撞撞回到铺司村,身心疲惫,已分不清身上哪是泥哪是水。

世间之事,无巧不成书。在 “仙人桌”山顶往下的山坡处,滚落着三大堆麻布石,这些麻布石在周围几乎没有,据说是仙人从天上赶来的仙石,直至今天,也没有人敢去碰。当地村民说,铺司村、树林脚村一带的村民很有福气,也很自豪,这里风水好,能够出文官,从古至今曾先后出了三个县长,村民们甚至都能喊得出这三个县长的名字,这事是否真实,没有必要去深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里山奇、景幽、树古,风景优美, “仙人桌”更是一绝,值得一游。

猜你喜欢
竹山仙人村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谈吴组缃《菉竹山房》
开卷有益
唐诗赏读——仙人
给仙人的信
给仙人的信
“竹山粉葛”市场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