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8-11-14 02:00黎韵怡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530006
新生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研究生思政政治

黎韵怡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6

新媒体,顾名思义是相对于图书、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旧媒体”而言的,依托互联网、数字技术、移动通信等向用户提供海量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它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信息的海量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检索便捷、融合性等特征。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新媒体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根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5.8%,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达25.4%。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主要阵地,也承担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职能。研究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中的高层次群体,对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媒体也渗透在研究生科研、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唱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是亟需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

随着新媒体在研究生群体中应用日益广泛,研究生思政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也显现出在新环境下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组 织体制的困境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没有专门针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体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沿袭了本科生的工作体制,形成以校党委—研究生院(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部)—院系(院党委、辅导员)的三级管理体系,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日常工作中强调的是高校党委领导下的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及统一检查、评估。在过去,由于研究生的参与感不强、信息渠道较为单一,这样的组织体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但在新媒体环境下,院系的辅导员、教学秘书依然掌握着相对集中和权威的评奖评优、发展党员、传递上级信息等各类组织和信息资源,这就与研究生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产生了一定的冲突。由于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种多样,新时代的研究生突破了过去单一的信息渠道,并受到网络上各类社交媒体、微博大V、自媒体等的影响,个人的表达欲与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意识日益强化。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学生缺乏稳定的组织化的利益表达渠道,其诉求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得到上级部门的回应与答复,对高校思政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也没有得到有效采纳,无法与学校形成良好互动。再加上网络环境复杂多变,一些社会思潮和观点极具煽动性,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将个人问题扩大化,将个人矛盾上升到社会冲突,从而对高校的声誉及整体思政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2.人 事体制的困境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研究生思政工作也受到了教育部、各省级教育部门及各高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但研究生思政工作者的人事体制却始终没跟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步伐。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2015年至2018年研究生招生数共增长了2390人,研究生思政工作者的数量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各学院没有配备专门的研究生辅导员,通常由教学秘书或本科生辅导员兼任,一个思政工作者常常需要面对上百学生。由于配备人员的不足,使这部分思政工作者投入了大量时间在日常事务性工作中,没有足够精力根据新媒体的发展研究思政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此外,这些辅导员、教学秘书一般年纪较轻,虽然能够较为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但由于缺乏足够的人生阅历与知识储备,对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和全面,无法很好的为研究生在思想上、生活上指点迷津、解疑答惑。另一方面,能够对研究生培养负直接责任的导师往往“重科研而轻思政”,只注重研究生的科研课题、论文写作,没有关注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动态,部分导师也缺乏思政工作的意识和培训,依然把思政工作的重心放在学院党委,没有充分发挥出“思教研并进”的环节作用。研究生学制短、课程多、任务紧、压力大,空余时间较少,再加上人数众多、班级意识相对不强、学习生活居住地点较为分散,因此除学院党委活动外,公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就是研究生统一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但部分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能够将理论问题讲授得非常深刻,但对新媒体的应用却不那么熟悉,甚至有一定的排斥意识,因而也就无法与学生在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交流与互动,思政教育的效果范围没有得到有效延伸。

二、利用新媒体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构 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首先校方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应积极牵头,紧密结合新媒体技术的特征和优势,将文字、图片、视频充分结合起来,依托微博、微信等平台工具,积极构建新媒体思想教育平台,并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研究生的具体情况,针对性推出融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等于一体的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信息服务。通过调研收集的方法,发现研究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制作“微简报”、“微评论”进行推送;或是将如竞赛、座谈会等一些传统的思政活动与微博、微信平台进行结合,引导研究生通过点赞、评论、转发等方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拓宽活动参与面,提高活动影响力,增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又或是将名家之言、政府重要报告、政策解读等作为“微课堂”“微展示”定期推送,营造舆论氛围,使平台成为思政学习的资料库。

2.建 设具有新媒体素养的思政人员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估、领导能否得到贯彻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否取得成效的重大问题。思政教育工作人员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发挥重要作用。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虽然配备了专兼职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但也有着国内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即“由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甚至有一部分年龄层次较大的人员依然停留在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的单向教育模式中”。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要获得更好思政教育效果,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最新资讯与技术,建设一支既能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又能熟练使用新技术,同时具有丰富的研究学生管理经验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从高校来说,要建立媒介素养提升教育机制和培训交流平台,如开展定期的岗位培训,组织参观访问、组织课题研究、开展传帮带活动等,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应用新媒体的能力。从思政教育工作人员自身来说,应主动积极的拥抱互联网,转变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提高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如开设个人微信、微博等,发布正面积极的信息,把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引导舆论方向,及时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教育,帮助研究生解决所遇问题;通过新媒体平台组织丰富的课余活动,探讨时政热点,交流学习心得,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

3.提 高研究生的新媒体素养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逐渐的改变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研究生的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可自由选择信息、自由传播信息,思政教育工作者却渐渐失去原有的优势地位。网络上往往存在一些不实报道和具有煽动性的言论,研究生思维活跃,爱国感情充沛,极易被不良意识形态影响,因此提高研究生新媒体应用的媒介素养,实行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也变得尤为重要。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全校研究生虽然数量不多,仅有1562余人,但党员比例并不少,研究生党员的比例达到了45.6%。研究生党员作为研究生中的优秀分子,高校方面可对其进行着重培养。通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有效引导,使这批优秀分子能够同步学习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紧跟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动摇,并自发成为网络宣传员和评论员,成为同学们中的“意见领袖”,从而掌握新媒体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话语主导权。而对于非党员的研究生,则需要思政教育工作者通过课程、讲座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新闻产生的过程,了解新闻媒体背后的价值取向及利益势力,从而形成对媒体的批判性思维,提高自身辨别能力,避免受外界虚假信息的不良影响。在日常管理中,也应积极组织开展新媒体实践活动,如互联网知识竞赛、微博人气竞赛等,以实践促进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研究生思政政治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