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说文·米部》反映的古代米食文化

2018-11-14 17:48
长江丛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精米谓之本义

山东大学文学院

汉字作为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文字之一,其使用的广泛性延续至今,没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亡。它是中国传统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国上千年的传统文化。《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许冲在《<说文解字>表》中曾说:“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六艺群身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通过《说文解字》,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汉字的意义和用法,还能透过这些汉字探究其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说文》以汉字为载体,全面地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图景和社会风貌,堪称汉字文化史的百科全书。

《说文》:“米,粟食也,象禾食之行,凡米之属皆从米。”米的本义为粟米,后为谷类或其他植物的子实去了皮的名称。米食文化是人类饮食文化当中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以食米而形成的种种生活文化现象。中国古代以农为本,以农立国,小农经济的发达决定了农业社会的繁荣兴盛。“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人民都把粮食看作生命的根本,粮食作物收成的好坏关系着国家的兴衰。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古代的食品中占有主要地位,劳动人民以米为主要食材,创造出各种与米有关的食物。不仅如此,米形成的文化精髓已深刻影响到人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从而构建起中国古代的米食文化。《说文》中也收录了一些以“米”为部首的汉字,本文通过将其分类、整理、归纳,试图探究米部汉字背后承载的古代米食文化。

一、表示米的品类的字

(一)表示优质的米

粱,米名也。从米,梁省声。《段注》:实幷刈曰禾。其实曰粟。粟中人曰米。米可食曰粱。凡黍稷稻之米无别名。禾之米则曰粱。《三苍》:粱,好粟也。古代指粟的优良品种。

粲,稻重一,爲粟二十斗,爲米十斗,曰毇;爲米六斗太半斗,曰粲。《段注》:八斗而春爲六斗大半斗則曰粲。本义为上等白米。又指美食。《诗·郑风·缁衣》:还予授子之粲兮。

精,择也。从米青声。《段注》:择米谓择之米也。本义为上好的白米,后引申为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提炼出来的东西。

粹,不杂也。从米卒声。《段注》:刘逵引班固云。不变曰醇。不杂曰,粹。粹本是精米之偁。引伸为凡纯美之偁。

粺,毇也。从米卑声。《段注》:粺者,粝米一斛春为九斗也。《召旻》:彼疏斯粺,胡不自替?意为精米。

糈,粮也。从米胥声。《段注》:凡粮皆曰糈。离骚王注曰。糈,精米。所以享神。其一端耳。即古代祭神用的精米。

气,馈客刍米也。从米气声。《段注》:聘礼杀曰饔。生曰饩。饩有牛羊豕黍粱稻稷禾薪刍等。不言牛羊豕者,以其字从米也。《春秋传》曰:“齐人来气诸矦。”即招待客人用的刍米。

(二)表示劣质的米

粊,惡米也。

粠,陈臭米。

,粟重一,爲十六斗太半斗,舂爲米一斛曰。从米万声。《段注》:粟十六斗大半斗为米十斗。卽九章筭术粟米之法。粟率五十粝米三十也。张晏曰。一斛粟七斗米为粝。与九章筭术率异。意为粗糙的米。《韩非子·五橐》:粝粢之食。又如:粝食(糙米饭,也作粝饭);粝饭(糙米饭)。《淮南子·精神》:粝,粢之饭。注:“粗也。”

(三)表示米的某种状态

糧,穀也。从米量声。《段注》:周礼廪人。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郑云。行道曰粮。按诗云。乃裹糇粮。庄子云。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皆谓行道也。许云谷食。则兼居者行者言。《资治通鉴》:兵精粮多。汉·贾谊《过秦论》:赢粮而景从。本义指旅行用的干粮、行军作战用的军粮,后泛指可吃的谷物、豆类。

粉,傅面者也。从米分声。《段注》:古傅面亦用米粉。故齐民要术有傅面粉英。引申为凡细末之偁。本义为米细末,亦指谷类、豆类作物子实的细末。

棬,即粉。

粒,糂也。从米声。《段注》:按此当作米粒也。今俗语谓米一颗曰一粒。又如:粒食(以米谷为食)、粒米束薪(极言粮草之少)、粒米狼戾(谷粒撒得满地是。形容粮食充盈)。

粻,食米也。从米长声。即粮食。

糱,牙米也。从米辥声。《段注》:牙同芽。芽米者,生芽之米也。

粗,疏也。从米且声。《段注》:则粝为粗。按引伸叚借之凡物不精者皆谓之粗。如:粗糠(糠。稻、麦,谷子等农作物子实的皮或壳)。《新唐书》:凡九谷,皆随精粗,差其耗损而供焉。这里的粗即指粗粮。

从这些字中可以看出,早在很久以前,人们对米的质量的好坏已经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以“米”为部首的汉字不仅记录了米的质优、质劣,还区分了同种质量的米的细微的差别以及它们不同的用途:优质的米中有精米、白米、祭祀用的米、招待客人用的米之分,劣质的米中有粗糙的米、溃米、恶米、陈米之分,除此之外,米还有粉状、粒状、生芽米、军用米之分。分类之细、种类之多,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米生产的重视,体现了古代农业的发达。随着稻米、粟米种植技术的发展成熟,人们对米的外在认识有了更深入的发展,即对米的外在特征:包括生长、颜色、形态、优劣、种植方法有更加细致的认识,但这些描写都还是浅层的、外在的。随着对米的深层认识的发展,人们对米作出了文化意义上的阐述,如:粉,《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粉本义为谷类的细末,后用来表示装饰用的白色粉末,体现出米文化衍生出的审美文化心理。又如:精、粹,本义为上好的米,即精米,后引申为物质中提炼出的纯粹精美的部分;与“精粹”相对,糟、粕指的是用米制酒后过滤所剩的酒渣酒滓,后喻指粗劣无用的事物。宋代司马光在《书<心经>后赠绍鉴》中写道:“盖尝徧观佛书,取其精粹而排其糟粕耳。”这里所用即是“精粹”与“糟粕”的引申义,时至今日“精粹”与“糟粕”依然经常运用于现代汉语中,其引申义已取代本义,成为一类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这些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恰恰反映了汉字的源远流长以及古代米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

二、表示与米有关的食物的字

糜,糝也。从米麻声。《段注》:以米和羹谓之糁。专用米粒为之谓之糁。糜亦谓之鬻。亦谓之饘。食部曰。饘,糜也。释名曰。糜,煑米使糜烂也。粥淖于糜。粥粥然也。引伸为糜烂字。《释名·释饮食》:糜,煮米使糜烂也。《广韵》:糜,糜粥。《尔雅·释言》注:粥之稠者曰糜。糜粥即指粥。

橝,糜和也,从米麻声。

糪,炊,米者谓之糪。从米辟声。《段注》:释器曰。米者谓之糪。米者谓饭之米性未孰者也。李巡云。饭米半腥半孰曰糪。即半生半熟的饭。

糗,米麥也。从米臭声。《段注》:广韵曰。糗,干饭屑也。此皆谓熬谷未粉者也。本义为炒熟的米麦等谷物,也指饭或面食粘连成块状或糊状。如:糗饵(将米麦炒熟,捣粉制成的食品)。

,穀也。从米翟声。《段注》:者,谷也。故字从入会意。杨雄蜀都赋。米。言食谷米之也。转写作米。误矣。

粈,雜飯也。从米丑声。本义为杂饭。汉·枚乘《七发》:滋味杂陈,肴糅错该。

粔,粔籹,膏環也。从米巨声。粔籹,古代一种油炸的食品,类似今麻花之类,如“粔籹蜜饵。”

籹,粔籹也。从米女声。

糉,芦叶裹米也。从米声。用箬叶或苇叶裹糯米做成的多角形的食品。亦称“角黎”。《南史》:服玩果粽,足以致诚。

米作为一种重要的食材,在古代就有很多种类的衍生食品,按照做法、形态、种类的不同,产生了一些专门给这些食物命名的汉字,从《说文·米部》来看,当时与米有关的主要食物有米粥、米粉、米糊、粽子和油炸一类的食品,还有对米饭状态的描写:半生半熟状、糊状、块状。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类最初只能将稻谷加工成粒状的糙米或大米,将其加工熟化成米饭食用,随着加工器具的改进,人类发明出将稻米加工成粉状大米粉的器具并产生了磨粉工艺,磨粉工艺的发现有力推进了米食品种的多样化发展。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追求逐渐从果腹层次过渡到美味层次,米的加工烹饪更加多样化,米制品的种类也丰富起来。依照时令和传统节日习俗,人们在不同季节使用相应的米食,如冬至食用米粥、元宵节食用汤圆,端午节食用粽籺,“粽”字最早起源于说文解字:“芦叶裹米也。”《集韵》:“角黍也。或作粽。”《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米制食物与传统节日的结合,体现了先民对米制食物的重视,物质与文化的结合,使特定的米制食物成了某一传统节日的象征和载体,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联系汉族人民情感的纽带。

三、米的延伸利用

糟,酒滓也。从米曹声。《段注》:按今之酒但用泲者,直谓已漉之粕为糟,古则未泲带滓之酒谓之糟。粕,已漉粗糟也。然则糟谓未漉者。古指未漉清的带滓的酒。后指酒渣。如,《周礼·酒正》:共后之致饮于宾客之礼医酏糟。《礼记·内则》:稻醴清糟。《墨子·公输》:邻有糠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何不餔其糟。

粕,糟粕,酒滓也。从米白声。糟粕指造酒剩下的渣滓,后比喻废弃无用的事物。

糖,飴也。从米唐声。本义为食用糖及糖制食品的统称,古代以麦作饴,即麦芽糖,后多用甘蔗、甜菜等制糖。如,《广韵》:糖,饴也。宋·史浩《粉蝶儿·咏圆子》:更添糖,拼折本,供他几碗。

米除了直接食用外,还具有以米为原料进行延伸利用的价值,在古代主要体现为制酒和制糖两种,《说文》中也收录了这两个方面的有关汉字。中国酒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太古时代。《说文》上说:“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从禹时算起,酒在中华已有五六千余年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酒的酿造离不开米这种主要原料,大米或黄米原料经蒸煮,摊凉后,加入曲子,浸米水,或加入酵母搅拌后,在缸内糖化与发酵,发酵完成后进行压榨,压榨出的液体即为黄酒。酿酒剩下的渣滓被称为“糟、粕”。可见,早在东汉以前人们对酿酒工艺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我国古代的酿酒工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直至后来达到很高的水平。

四、与米有关的行为

竊,盗自中出曰竊。会意字,从米,以米为穴,意为虫在穴中偷米吃,本义为偷。

糗,舂糗也,从臼米。

竊、糗都是围绕米展开的动作,“竊”从最初的“偷米吃”意义不断扩大,偷盗的范围从米扩大到所有物品,现指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可以看出,米在当时已成为个人的私有财产,“竊”字的产生反映了人们对米的珍视和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综上所述,《说文·米部》蕴含了丰富的古代米食文化,通过对《说文》米部字的探究,加深了我们对“米”的认识,从而对其以及所体现的精神文化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注释

①陈世龙.中国米食文化概述[J].中国稻米,2015,21(1).

②孟闯.《说文解字》与古代酒文化[J].参花:上,2016(5).

参考文献

[1]李世持.《说文·米部》初探[J].现代交际,2013(5).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精米谓之本义
水直播下寒地水稻诸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研究
Using Contemporary Logic to Analyze Pre-Qin Logic*
2018年优良食味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木鹊和车辖
碾磨品质对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
觅得“精米”好“下锅”
韩嚼牙
“酉”字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