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阿凡达》的视觉艺术谈科幻电影创作

2018-11-14 18:02刘业伟
电影文学 2018年23期
关键词:潘多拉阿凡达立体化

刘业伟

(吉林工商学院 传媒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詹姆斯·卡梅隆曾凭借《泰坦尼克号》创造过惊人的票房纪录,这位好莱坞重量级导演拍摄的《泰坦尼克号》于1997年一举荣获11项奥斯卡奖项。《阿凡达》是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一部科幻电影,其经典程度不亚于《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14年磨一剑,投入5亿美元巨资,历时四年完成拍摄。该影片运用绘画技巧将视觉艺术贯穿创作主题之中,以此来实现作品的艺术价值,将科幻和动画进行完美结合,镜头与画面美轮美奂,堪称经典之作。

一、电影创作立体化时代与3D技术的视觉传达

《阿凡达》英文为“Avatar”,汉语译为“化身”,该影片通过160分钟的立体化呈现电影创作的主旨,纯熟运用3D技术为观众呈现了潘多拉星球的奇异世界,是视觉传达在电影创作中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阿凡达》这部影片主要讲述内容是:在遥远的未来,地球上的人类为了去潘多拉星球采矿,将人类与土著人“纳美人”通过基因技术结合克隆成“阿凡达”,并启动“阿凡达计划”。潘多拉星球是一个不仅有900英尺高参天古树的星球,而且有一种稀有矿石,每公斤价值2000万美金。克隆人阿凡达身高近3米,被人类控制着思维,是一个名叫杰克的身体瘫痪的海军队员与“纳美人”结合而来的。经过克隆后的杰克化身为“阿凡达”,凭借自己的纳美人基因进入纳美人内部,将纳美人价值连城的矿石偷回了地球。杰克以为自己只是执行了命令,然而来到潘多拉星球后却陷入了梦幻的美景之中。一次偶然的机会,杰克与纳美人涅蒂莉相遇并相识。在涅蒂莉身上,他逐渐了解到了纳美人淳朴善良的品质;与此同时,开始反思地球人的贪婪行为,并意识到自己的种种行为对潘多拉星球来说意味着劫难……

与传统科幻影片不同的是,该片在视觉传达上通篇以3D技术为呈现方式,整个故事置身于立体化的人物和表现形式之中,实现了电影技术与电影创作主题的多维视角,开创了电影创作立体化时代。《阿凡达》整部影片最初预算为3亿美元,在这3亿美元的预算中,其中有一半以上是用于3D技术运用支出的。因此,我们在影院里观赏到的电影内容,其中有60%来源于3D技术及动画制作而形成的画面。而传统的科幻影片要么以人类为原型,要么以机器人为原型,以无法预知的超前想象力为内容拓展的方式,在人神大战、人与机器大战、机器人大战中呈现作品内容。然而,《阿凡达》不同,它以3D技术为支撑,结合动画制作的技术特点,开创了电影创作的立体化时代。这里所说的立体化时代,不仅局限于3D技术的运用,而且涵盖着立体化思维模式在电影剧本创作中的大胆尝试,以及多维技术与多维视角的交叉融合。

为了将3D技术用到极致,詹姆斯·卡梅隆导演在制作画面的时候平均每个画面耗费四万小时的人工,立体画面更是大胆采用了全新的3D Fusion Camera系统,这套系统以两台索尼HDCF950HD摄像机为主角,在拍摄现场像人类的眼睛一样从不同侧面对电影内容进行取材。这种不同侧面拍摄的画面转化为电影图像时,3D立体效果于不自觉间生成了。这样的拍摄效果让观众的观影感受很舒适,不会产生眩晕感。

二、科幻主题与动画效果在视觉艺术中的完美统一

影片《阿凡达》的科幻主题呈现,始终贯穿三维动画制作技术之中,二者的有效结合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奇异星球美轮美奂的世界。影片中的潘多拉星球不仅充满了梦幻般发光植物的玉林,还有通体透明的树精灵,更有着在黑夜里奇异发光的森林植被。影片的主题中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忧虑、拷问与反思,这从主人公的选取上便可见一斑。主人公杰克原本就是一个有身体残疾的前海军士兵,影片中通过杰克的伤残及来到潘多拉星球的目的,就寓意了人类不仅毁灭了自己,又在毁灭自己的同时开始毁灭潘多拉这样一个美妙绝伦的世界。人类自身在不断前行的过程,事实上却成了毁掉和打碎世界及一切美好事物的过程。

潘多拉星球的另一个奇妙之处在于:这个星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一体的,他们可以通过头上的神经纽带实现内心深处的沟通。与这种一体化的沟通情境相对应的,是人类族群的冷漠与丑陋。人类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潘多拉星球进行解读变得如此苍白无力。因此,主人公杰克更喜欢自己“阿凡达”的身份,而不愿回归为杰克本身,他通过“阿凡达”这个身份实现思维和灵魂的净化,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了潘多拉星球。

那么,以上这些主题又是如何呈现的呢?电影特效的运用通常从人物、背景、色彩、形态等入手,动画特效也是电影特效的手段之一。在形状或者形态上有美感的事物会让人产生美好的感受;相反,形态丑陋、邪恶的事物会让人变得痛苦、压抑,这是人类感受世界一个寻常可见的部分。《阿凡达》这部影片就充分运用了这种美与丑的基本认知,在动画制作上将灵魂之树设计得飘逸飞扬,给人以美好、憧憬的视觉感受。色彩是表达人类情感的又一种手段,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不同色彩之间的转换窥视。红色令人兴奋,白色代表纯洁,绿色使人憧憬,黑色神秘幽深,蓝色冷静伤感……

自然之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就是色彩,导演卡梅隆在电影最初构思的阶段就将纳美人的皮肤设计为蓝色,因为蓝色本身给观众的感官感受就是冷静却忧伤的,导演试图通过这样一种色彩的传达,向观众传递一种悲悯的体验,唤醒人类与自然界相依存的自觉意识。此外,那里还有绿颜色的鸟兽飞翔在天空中,一红一绿的“狮鹰翼兽”在穿梭与追赶,将色彩的浓烈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上所有这些形态的、色彩的,都是通过动画效果来实现的,其主题呈现与动画制作浑然一体,不可拆分,统一于电影的视觉艺术与观众的视觉感受之中。不管观众是否喜欢动画制作的方式,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便将自身置于视觉艺术中间。基于这样的创作,就要求在运用动画技术的同时,将作品的艺术性通过技术手段展现出来,这一切必然以讲好故事为前提,不能因为凸出技巧而忽略了电影创作的主题和初衷。

三、观众立体化感受与人类理想表达方式

传统电影大多以平面制作为主,视觉感受基本是建立在二维空间基础上的,其视觉效果也是通过画面的纵深感实现的,观众在观影期间的感受也是平面的。而《阿凡达》这部电影,却为观众提供了立体化观影感受。一方面,三维动画制作在银幕与观众之间建立起了立体化空间;另一方面,动作捕捉技术也从不同侧面营造了立体化“错觉”。因此,当观众走进影院通过IMAX银幕观看影片时,不仅有视觉上的立体感受,更是在3D动画中产生一种置身其中的立体感受:那就是真实感。这种真实感,随时给观众伸手可及的感觉,仿佛自己已经进入电影的情境之中,与影片中的故事融为一体,其感受、体验也就更加与影片的主人公相近了,这样的观影感受必然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电影中茂密的森林、飞舞的流沙、多彩的昆虫、缠绕的藤蔓,在3D光影的映射下是那么完美,那么真实。云海翻腾,星空深邃,奇异的花草发着光,处处生机勃勃,处处如梦如幻。

传统电影通常由故事的情结与内容出发,通过拍摄的影像传达深层次的思想寓意和情感所指。而《阿凡达》则以动画特效技术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架起一道桥梁,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延伸情感表达的触角,强化情感表达的质效。

在立体化感受的交叉作用下,《阿凡达》开辟了人类理想表达的新方式,电影也逃出了传统的、单纯依赖对话与台词等表达方式的桎梏,蓦然发现通过色彩、动画等现代技术能够将人类的视觉和感觉等拉长和延伸。影片通过杰克与外星人的故事,通过细节的呈现探究和拷问人类的精神归属。一方面,对自身所在星球的过度开采,地球人的生存空间及环境已满目疮痍;另一方面,地球人的贪欲本性却无限扩张,已经将贪婪的手臂伸到了潘多拉星球。地球人疯狂地以为依靠科技就能够统治一切,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却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像一步一步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步一步走向灾难和灭亡。而居住于潘多拉星球的“纳美人”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敬畏大自然的生灵,充满了虔诚的感情。

当杰克感谢纳威公主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杀死了酷似狼的野兽时,纳威公主却伤心而充满忏悔地抚摸着野兽的尸体,面对逝去的生命默默祈祷。当杰克来到潘多拉星球之后,却发现这个被人类渲染为毒气蒸腾、妖魔聚生的恐怖地方,其实是一个巨树参天、山峦悬浮、湖泊棋布、植物斑斓、美丽无比的奇幻花园。那里的生物虽然面目狰狞、威力无比、脾气可怕,但它们对杰克的攻击只是因为宁静被侵扰,与其说是攻击,不如说是自卫,它们习惯了含羞草的掩护和夜色的静谧。在雨林里居住的土著部落——纳美人,虽然虎鼻豹眼、蓝色皮肤、身材高大、奔跑如兽,但他们善良友好、团结互爱、恪守诺言、正直勇敢,并且有着与大自然通灵的本性,受到夏娃女神的庇护。没过两天,杰克就被部落人的真诚友好深深打动,并爱上了那位救过他性命并教给他语言和生存本领的首领女儿,并为成为部落的成员感到安全和温暖。影片中外星人纳威公主对杰克的救赎与唤醒,从某种意义上说便是通过杰克化身的阿凡达唤醒地球上的人类,让他们与万物生灵和谐共处,敬畏生命,远离杀戮,珍惜环境,节约资源。事实上,潘多拉星球自然、融合的生存环境,与人类持续恶化的生存空间形成强烈对比与情景置换,潘多拉成为寄托人类理想与憧憬的所在。

四、《阿凡达》剧本创作的互文性、思想性与艺术性

“互文性”的概念是由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提出的,其基本内涵是:每一个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影片《阿凡达》便是通过潘多拉星球的文化与来自地球的人类文化相互映射,使人类反观自身的行为,在多元交叉中思考,进而反思人类机械文明的弊端,追求文明发展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和谐。生活在潘多拉星球的“纳美人”原本与自然和谐相处,却因为“阿凡达”的入侵陷入了危险境地。崇尚机械文明的人类驾驶巨大的机械入侵纳美人的星球,于是一场战争开始了。然而,最终人类并没有战胜纳美人,败给了众志成城的潘多拉星球。可见,导演是想通过机械文明的战败,警示地球上的人类:现代化机械并不可靠,更不是万能的,要想生存下去,还要善待万物生灵和周遭环境。

思想性是影片的核心,《阿凡达》通篇所表达的都是生态主义思想,并将这种生态主义思想不断传达并强化给观众。杰克来到潘多拉星球的目的本是掠夺资源,却被潘多拉星球的和谐有序、宁静美好吸引和打动了。在与纳威公主的朝夕相处中,杰克逐渐接受了纳美人的生态文明和理念,并日复一日地坚定了保护生态的观念。导演将纳美人崇尚和尊重自然的理想展现出来,意在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进而唤醒人们对生态主题的思考和认知。影片中的生态主义思想不仅贯穿对自然界的描述中,更贯穿纳美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中,正是这种情感态度改造了地球人杰克,也就是阿凡达。于是,阿凡达重生为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决定守护潘多拉星球的美好。

艺术性是思想性的手段,在电影《阿凡达》中,最为核心的艺术特征就是色彩语言的运用。导演选取的色彩都是夸张而表现力极强的,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与刺激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魔幻的世界中。在色彩绚丽、美轮美奂的潘多拉星球,人们尽情体会纳美人的勇敢、和谐、真诚、团结以及热爱生活。整部影片以红、黄、蓝、绿为主色调,红色和黄色代表天空和战斗,蓝色是纳美人皮肤的颜色,绿色是潘多拉星球上植物的颜色。整部影片以这四种颜色为基础,通过交互与融合生成多变的魔幻世界,以增强电影的观赏性与艺术性。

猜你喜欢
潘多拉阿凡达立体化
重返阿凡达
上海夜色714定制影院 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迪士尼版图再次扩充 米老鼠“收编”阿凡达
科技的“潘多拉”
基于立体化教学方式的Java课程教学研究
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在《中医各家学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潘多拉手袋
第六师高效立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山西太原南中环立体化改造启动
短信狂人潘多拉的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