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对竞渡项目特征和规则的研究

2018-11-14 21:52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村社鼓声屈原

■林 坤/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竞渡的起源学术界一直莫衷一是,一种认为起源于越王勾践,刘异《事始》曰:“楚传云:竞渡起於越王勾践;《越地传》云起于越王勾践,不可详矣。一种认为竞渡的起源与屈原投江有关。如《荆楚岁时记》记载:“旧传屈原死於汨罗,时人伤之,竞以舟楫拯焉,因以成俗。”其又有记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江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戈”以拯之。第三种观点认为竞渡运动起源于越王勾践,后人给这一运动赋予新的意义即纪念屈原,《岁华纪丽》云“因勾践以成风,拯屈原而为俗”是也。刘禹锡序曰:“竞渡始於武陵,至今举楫而相和之音,咸呼‘何在’,招屈之义也。”但更有文献对与竞渡为纪念屈原进行了反驳,指出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如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邯郸淳的《曹娥碑》记载:“五月五日(正是曹娥的父亲)迎接波神伍子胥沿江而上,被水淹死的日子。”这又是东吴的风俗,事情是说的伍子胥,与屈原没有关系。综合以上有关竞渡起源的四种观点,竞渡起源与纪念屈原投江被人们民间广泛认可,成为了竞渡运动的起源,这可能与人们对屈原爱国诗人的热爱,而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涵演化为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竞渡也赋予许多其他古代项目所不具备的特征和特定的比赛规则,成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枝奇葩。

一、由官方组织的群体性体育活动

唐朝《乐府》中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中“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元稹《竟舟》“君侯馔良吉,会客陈膳羞”。“使君”和“君侯”就是指地方州郡长官,“使君出时皆有准”表明在唐朝竞渡这一体育活动由官方组织,举行的时间由官方确定,官方的代表一般是州郡的长官在准确的时间内出席。首先是开幕式,刘禹锡的《竞渡曲》中,参赛者和观众首先到达赛场此时人声鼎沸,“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刺史在岸边挥动令旗命令裁判开始比赛。竞渡又是一种群众乐于参加和观赏的民俗体育活动,在富庶风流的唐代达到鼎盛,竞渡一般在端午或前一日举行,这天一派节日气氛:“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徐夤《岳州端午日送人游郴连》)。江河湖泊,千帆云集,男女出观,万人空巷;唐·张鷟《五月五日洛水竞……》描写道:“兰桡鸣鹤之舟,桂棹晨凫之舸,鸭头泛滥,与青雀而争飞;鹢首参差,共飞龙而竞逐。”“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描写了竞渡未开始时人头攒动,观众拭目以待等待比赛的开始的场面。“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比赛开始后当龙舟即将接近终点时比赛变得更加激烈,鼓声渐急两岸的观众喊声尖叫声响彻天空,两岸的彩旗迎风招展与龙舟比赛时溅起的水花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的彩虹相映成辉。描写了观众对竞渡比赛的如痴如醉的喜爱。竞渡在民间的开展在唐朝达到了鼎盛也引起的统治者一定的担忧。如元稹《竟舟》“楚俗不爱力,费力为竞舟。买舟俟一竞,竞敛贫者赇。年年四五月,茧实麦小秋。积水堰堤坏,拔秧蒲稗稠。此时集丁壮,习竞南亩头。朝饮村社酒,暮椎邻舍牛。祭船如祭祖,习竞如习雠。连延数十日,作业不复忧”。表明在楚地人们对竞渡这一体育活动达到了痴迷程度,每年四五月正是农忙季节人们将大量的物力与人力花费于竞渡这一体育活动中使得农事尽废。但在岳阳刺史的巧妙安排下“百船不留一,一竞不滞留”。将竞渡活动的船只“百船”选出“一船”参加,比赛日程规定为一天完成。有效地统筹了竞渡与农业生产的矛盾。也从侧面说明了竞渡体育项目在民间的普及和受欢迎程度之高在我国古代体育文化项目中是绝无仅有。

二、有较为严格的比赛规则

竞渡活动一般都定在农历五月月五日端午节或前一天举行,比赛距离不确定,因其起源于楚越之地,加之该地区江河纵横所以比赛的场地一般在江河上举行。刘禹锡《竞渡曲》“彩旂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比赛的场地沿江两岸遍布彩旗。唐代吴融《和集贤相公西溪侍宴观竞渡》“片水耸层桥,祥烟霭庆霄。昼花铺广宴,晴电闪飞桡。浪叠摇仙仗,风微定彩标。都人同盛观,不觉在行朝。”和张建封的《竞渡歌》“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标示输赢赏”。可知比赛的终点是在江面上的某一点插上一根长木竿,竿上披锦挂彩。十分鲜艳夺目,即为“彩标”也就是今天“锦标”。张祜的《上已乐》曰:“猩猩血彩系标头,天上齐声举画桡。”这里写出锦标的色彩为鲜红色长条带状参赛队伍中那一对最先抢得彩标即获胜。比赛分若干时期可,一为准备期,如元稹《竟舟》“此时集丁壮,习竞南亩头。朝饮村社酒,暮椎邻舍牛。祭船如祭祖,习竞如习雠。连延数十日,作业不复忧。”参赛人员的组成主要是以村社为单位,由村社提供饮食,在参赛的几十天前就进行专门的训练。“祭船如祭祖,君侯馔良吉,会客陈膳羞”。表明在竞渡之前各村社还要进行庄严的龙船祭祀活动,地方官会选择良辰邀请客人以丰盛的酒宴庆祝这一活动。唐代李群玉《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和刘禹锡《竞渡曲》“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张建封《竞渡歌》“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卢肇竞渡诗《一作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再如元稹《竞舟》一诗,其曰:“画鹢四来合,大竞长江流”。可知参赛的船只为彩绘大概与今天的龙舟相像,画以龙鳞图案,船首配以龙头,船桨也涂以颜色所以称之为“彩舟画楫”。其二是比赛期,具体的比赛开始的时间由当地的地方官确定,张建封《竞渡歌》“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当地地方官在事先规定时间骑马出现在比赛场,前面有红色旗帜开道。一般是地方最高行政官员在岸边挥动令旗命令事先指定的裁判开始比赛,三声鼓声后红旗舞动提示比赛已经开始了,各支龙舟开始比赛,各船都以自己的鼓点节奏划船,往往越到终点冲刺时鼓点越快,划船的频率越快,船速越快。夺得彩标者即为获胜,“只将标示输赢赏”获胜者挥动彩标表示已经获胜,并可以将彩标作为赢取奖赏的凭证。竞渡比赛的船只数目不等,李群玉《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比赛船只为36艘,张建封的《竞渡歌》中为10艘,比赛场次应为一次,但“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双方十艘船又比赛了五次,竞渡比赛决出胜负后又进行了五次比赛后输方不服,双方又脱了上衣,露出刺花的身体,请求再决雌雄。比赛一次定输赢,但比赛的结果象征意义更为重要,每艘船只代表特定的村社或宗族在比赛获得的荣誉似乎更为重要。竞渡中参赛者夺标的荣誉感极强皆以夺标为耻为荣,以失标为耻。最后为结束期,张建封的《竞渡歌》“彩旂夹岸照鲛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比赛完后女性脱去鞋袜在江水中嬉戏,使竞渡又掀起了又一个高潮。

古代竞渡运动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诗人咏唱的内容之一,其特征与规则的发掘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生动的文献和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村社鼓声屈原
鼓声铿锵颂党恩
规范村社财会代理应关注的四个问题
梦见屈原
腰鼓
一面鼓
勇于改革 善于创新 全力打通村社巡察“最后一公里”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屈原诗·天问
屈原送米
基层治理要直面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