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囧系列”电影看近年来国产类型电影的创作发展

2018-11-14 23:12李昊东
戏剧之家 2018年26期
关键词:旅途

李昊东

(信阳师范学院 传媒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自2010年第一部“囧系列”电影《人在囧途》上映至今已有8年。在这8年的时间里,国产电影类型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因此对于“囧系列”电影模式的深度探讨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为总结类型电影的发展现状,更为探讨未来国产类型电影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类型电影的概念来自于美国经典好莱坞时期,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商业模式,它指由不同的题材或技巧所形成的不同的影片范式。其中包括西部片、喜剧片、科幻片、恐怖片、爱情片等类型。当中最为人熟知的要数极具美国本土特色的西部片类型。主人公穿着马靴带着宽檐帽,拿着左轮手枪驰骋在西部荒漠中,帅气英勇的形象迷倒了不少观众。而在我国,由于长期以题材作为划分电影的方式,也产生了众多类型,如农业题材、工业题材、反特片、教育题材、战争片等。[2]但此“类型”非彼“类型”,许多观众甚至电影人常常将这种以题材划分电影的方式与美国类型电影的划分方式混淆,实际上两者截然不同。当时电影电视局在《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突破12亿票房后,组织了一次电影座谈会,导演徐峥当时就谈到这部影片是严格按照好莱坞类型电影模式制作的。本文从商业模式、类型元素、主题三个方面来系统分析“囧系列”电影的创作方法。

一、娴熟的商业模式

(一)地域特点制造话题性。《人在囧途》拍摄地点是武汉和长沙,涉及的社会话题包括毒奶粉事件、农民工讨薪、春运。毒奶粉事件在2008年曝光,消息一经确认就引起了全社会的恐慌,几乎当时是谈“奶“色变。影片从侧面角度涉及此事,将王宝强饰演的牛耿这一角色设定为牛奶工,经过毒奶粉事件之后,牛奶销量下降,牛奶厂经济不景气,这就很自然的引出第二个话题——农民工讨薪。另外,影片还生动还原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春运图景。而《泰囧》则把事件发生地放在异域泰国。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泰国寺庙、人妖、大象等,这些都是典型的泰国符号。导演利用观众对于异域既陌生又好奇的心理大作文章。很显然和第一部相比,第二部将关注点更多的放在猎奇上。而第三部《港囧》实际上也继承了第二部的特点,只不过将故事的发生地换到了中国香港。拥挤的街道、广告牌、红灯区……这些专属于香港的地域特征展现给我们一个狭窄的生存空间,这些都为电影增添了话题性和讨论度。

(二)明星魅力提升关注度。主演徐峥之前以拍摄电视剧为主,在2006年的电影《疯狂的石头》之后,开始不断有电影佳作产出,其中影响力最广的要数“爱情呼叫”系列和“疯狂”系列的电影了。王宝强则因为《天下无贼》中傻根这一角色被广大观众所熟知,因其单纯、善良的人物设定极具观众缘。在《泰囧》中新加入的黄渤,一方面和徐峥是老搭档非常有默契,两人之前在“疯狂”系列电影中有过合作;另一方面,黄渤本人也极具个人魅力,以其多才多艺和高智商著称。《港囧》中加入的包贝尔,因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有亮眼的表现,成为有潜力的喜剧演员。另外,《人在囧途》中的李小璐和张歆艺、《泰囧》中的范冰冰和陶红、《港囧》中的赵薇和杜鹃的友情客串,都为影片带来了关注度和讨论度。

(三)合理档期产生高票房。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形成了几个规律性的“黄金档”,比如“暑期档”“国庆档”“贺岁档”等。这期间影院人流量大,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由于娱乐生活设施少,可选性不多,电影票甚至有时会出现一票难求的场面。预期收益有多大,承担的风险就有多大。如果好几部影片同时定档,影片本身也将面临极大的竞争压力。想要在同一档期的影片中脱颖而出,占据最大观影量,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有些影片在原计划档期遇见强劲对手,会为了保全影片的票房不受挤压,在上映前夕选择换挡甚至撤档。“囧系列”电影的成功就离不开合理的档期规划。《人在囧途》锁定“暑期档”,与《玩具总动员3》《枪王之王》《海洋天堂》等影片竞争,虽然最终不敌《玩具总动员3》的1.18亿票房,但作为一个小成本的国产影片在当时能够收获5000万,在当时已经非常亮眼了。而《泰囧》的上映日期选定在2012年12月21日,这一天是网传的“世界末日”,当时打出的宣传口号就是“末日狂欢”,时间点贴近“贺岁档”,在同一时期上映的《铁线虫入侵》《一代宗师》《十二生肖》《血滴子》中,最为强劲的对手就是成龙自导自演的《十二生肖》,作为品牌化的作品本身就有着一定的观众群。最终,《泰囧》以压倒性的胜利获得超过12亿的票房,成为当年“黑马”。而《港囧》锁定“国庆档”,虽未达到预期20亿的票房,但也收获了16.13亿,让同期上映的《九层妖塔》《解救吾先生》望尘莫及。

二、规整的类型元素

(一)公式化的情节。三部影片的情节都是主人公在旅途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阻碍了目的的顺利达成。在《人在囧途》中,李成功的目的是尽快回老家和老婆离婚,这期间遇到了飞机迫降、假火车票、汽车停运、身份证丢失等状况,可谓是一波三折。在《泰囧》中,徐朗的目的是去泰国取得产品授权书,到了泰国之后护照丢失、被人跟踪、误闯黑帮交易现场,他仿佛永远都无法完成他的愿望。《港囧》中,徐来的目的是去香港与自己的初恋见面再续前缘,在顺利甩掉妻子之后,却被自己的小舅子缠上,无法脱身,他们误闯电影拍摄现场、红灯区、卷入凶案……

(二)定型化的人物。在这三部电影中,人物主要有三类,第一类就是徐峥饰演的中年男子,事业有成但面临危机,是全片的核心人物。《人在囧途》中,李成功是一个公司老板,事业有成,但家庭面临危机,小三“逼宫“使他不得不在妻子和情人之间作出选择。《泰囧》中的徐朗全身心投入工作,这一单生意是他在公司晋升的关键,而家庭因其长期的无暇顾及面临危机。《港囧》中徐来始终对学生时期的绘画梦想和初恋女友念念不忘。

第二类就是围绕在核心人物周围的麻烦制造者。他们单纯善良、坚持正义,但总是好心办坏事。在《人在囧途》和《泰囧》中的这一角色都是由王宝强饰演,而在《港囧》中由包贝尔饰演,他们在不断为主角制造麻烦的过程中产生友谊,并促使主人公反思和成长。

第三类是影片中的女性角色。这些影片中女性都是绝对的配角,戏份特别少。她们贤惠体贴,在面对丈夫回归家庭的决定时都选择既往不咎,开怀接纳,为丈夫保有完满美好的家庭。

(三)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三部影片其实都是典型的公路片,是“旅途-成长”的模式。在电影中有特别多的交通工具及道路的符号元素。《人在囧途》中从飞机到火车,从火车到汽车,从汽车到牛车,从牛车再到轮渡,几乎把当地的交通工具用了个遍。而《泰囧》中,除了飞机、火车、汽车外,还有出租车、公交车、摩托车和最富有泰国特色的交通工具——大象。《港囧》中除了那些常规的交通工具外,还有港味十足的双层观光巴士、地铁和布满了广告牌的街道。这些交通工具不仅具有地方特色,更参与剧情,成为重要的符号元素见证主人公蜕变与成长。

三、统一的主题设定

“囧系列”电影其实都是借用旅途的情节在讲述成长的故事,是典型的“旅途-成长”模式的公路片。主人公在踏上旅途之前,都带有一个目的,完成它,就是旅途的终极意义。然而,在剧情展开的过程中,主人公的目的除了不断延宕之外,最终的结果往往都是与初衷背道而驰的。《人在囧途》中的李成功想要和老婆离婚,摆脱婚姻束缚,和情人长相厮守,但在最后归家时却决定和老婆坦白认错,回归家庭。《泰囧》中的徐朗千辛万苦想取得产品的授权书,但最后授权书拿在手上时,他选择了放弃。《港囧》中徐来想要和初恋女友再续前缘并且重拾画家梦想,但在经历一系列事件之后,他认识到自己最爱的还是妻子,现在的职业就是他的理想职业。

在旅途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在思考和改变。尤其是在遇到“麻烦制造者”之后,他们人性中的善良、纯真被重新激发出来。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多年并已步入中年的他们,有了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李成功在与牛耿的接触中,起初很反感其信任陌生人的品质,牛耿的口头禅“人间自有真情在”甚至被他看作是一个笑话。但当自己丢失的钱包被好心人送回;自己误会的车站骗子其实是热心照顾儿童的志愿者;萍水相逢的牛耿和自己共患难共生死时,他开始反思自己是否值得这样被对待,自己是否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好儿子。在《泰囧》中,徐朗和王宝在泰国经历了很多事情,他从一个利益熏心的商人变成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大哥。在面对产品“油霸”的利益时,坚守住了底线,因为产品并不是宣传中的环保再生能源,在不小心滴到王宝的健康树上后,健康树死掉了,说明产品是有毒的,不能投放市场,于是在最后拿到授权书的一刻他选择了放弃。《港囧》中,徐来怀抱着自己对爱情和事业的遗憾终于和初恋情人重新相遇时,他才明白,原来自己对初恋的幻想只是一厢情愿,而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绘画天赋在初恋和同学们看来也毫无艺术价值,只有自己的妻子是欣赏和迷恋自己的,他也终于可以放下心中的幻想和遗憾,重新认识婚姻,回归生活。

主人公在不断的行走和反思中重新认识自我,最后成长成熟,平缓地度过“中年危机”。这些改变或是被动或是主动,都是通过旅途中经历事件解决事件来达成的。当旅途完成时,他们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新的生活。

“囧系列”电影非常严格的贯彻了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方法,无论是商业运作、类型元素和主题都是极具类型化特点的。作为国产类型电影的得意之作,不仅让中国电影人开始思考商业电影的创作、价值与意义,还让大家重新看到了国产电影的市场活力。在“囧系列”电影之后,出现了众多仿效该模式的公路片,比如《心花路放》等,我们也期待国产电影出现更多的类型和成功的例证,因为类型电影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电影市场规范化和国产电影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旅途
留学是一场旅途
乐在旅途
疯狂旅途
旧衣的旅途
乐在旅途
疯狂旅途
“马”上旅途
养生在旅途中
行止其间 是为旅途
旅途说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