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惹『胡子』

2018-11-14 23:29代小无
爱你 2018年10期
关键词:张宗昌张作霖京报

◎ 代小无

民国时,办报纸能赚钱,但在言辞上也得注意分寸。什么人能骂,什么人不能骂,心里得有杆秤。军阀如袁世凯、段祺瑞、曹锟都能骂,这些人做事还有点章法,注意个人形象,所以顶多封了报社,把人赶出北京城,但“胡子”张作霖千万不能惹。

邵飘萍和林白水就不小心惹到了他。

1926年春,冯玉祥和奉军将领郭松龄联合起来,要打倒张作霖。邵飘萍站到了冯玉祥这边,张作霖为拉拢《京报》,令人汇款30万元相赠。30万元在当时办几千份报纸都够了。可是令张感到意外的是,邵没收钱,给退了回来。邵飘萍铁了心站在冯玉祥这边,一是因为冯对邵的馈赠也不少,二是冯、邵政见接近,因此邵骂张氏也算常情。张作霖在东北读到这张报纸,不禁电问:“我们常帮你的忙,一直都送钱给你,何以这样不客气?”邵飘萍回电答:“你们所帮忙的人是邵飘萍,宣传张作霖是马贼的是《京报》,《京报》与邵飘萍是两码事。”

张作霖可不是一般军阀,他是马贼。得罪军阀不要紧,得罪马贼就严重了。

冯玉祥被打败之后,邵飘萍很快被抓。当时北京报界同仁十几个代表赶到张学良的住处求救,张学良说逮捕邵是因为他“宣传赤化”,事实上北京的报纸普遍刊登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并不是只有《京报》一家,所谓“赤化”只是个借口。最后张学良借口要参加某军事会议,脱身走了,还跟身边卫士说:“邵飘萍收了我们的钱不办事,不值得救。”

适时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方兴未艾,北伐军势如破竹,奉军内部人心惶惶,到处抓“赤色分子”,北京城舆论界万马齐喑。其他人都隐忍不发,《社会日报》的社长林白水却不信邪,在头版发表《敬告奉直当局》:“吾人敢断定讨赤事业必无结果,徒使人民涂炭,丧国家元气,靡费无数国帑,牺牲战士生命,甚为不值!”

倘若只是清谈一二,呼吁和平,也没多大危险,这林老夫子下笔就收不住,居然发了篇雄文《官僚之运气》,招致了杀身之祸。

在林白水一生中最后的文章中,他讽刺了两个不能得罪的混球:“长腿将军”张宗昌和市侩政客潘复。

张宗昌,山东人,土匪出身,部队无甚战斗力,逃跑飞快。潘复,早年混迹北京政界,因贪污被人举报,去山东投靠了张宗昌,被当作“智囊”。奉军占据北京城后,潘复想当个总长,可张作霖不待见这家伙,给了个河道督办。林白水得知后,在报纸上大肆讽刺“某君者,人皆号称为某军阀之肾囊,因其终日系在某军阀之胯下,亦步亦趋,不离晷刻,有类于肾囊累赘,终日悬于腿间也……表面炎炎赫赫之某肾囊,由总长降格求为督办,据说主管河道……与肾囊管尿道,基本一样……”

文章将潘复比作“长腿将军”张宗昌胯下的“肾囊”,连“河道督办”也给弄成了“尿道督办”,引得两人大怒。这俩混球一合计,就给林白水定了个“通赤”的罪名,抓起来枪毙了。

得罪君子无妨,得罪小人就危险了。邵、林二人一身学识,结局却如此悲戚。(摘自《行走在民国》广东旅游出版社图/亓寂)

猜你喜欢
张宗昌张作霖京报
“文本中的文本”:晚清时期新报中的京报
清朝传播政策的价值取向及评价
全国结婚率“五连降”
张宗昌俗得很坦荡
张作霖:成大业,靠演技
东北军阀有温情
张作霖与日本的恩怨纠缠
两个粪筐换前途
张作霖巧骗袁世凯
张宗昌拿两个粪筐换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