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析

2018-11-14 20:12■/
长江丛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政治

■/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以及公民三个不同层面给予了我们奋斗的方向,同时也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应肩负的历史责任,点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精神建设工作中的时代任务,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党的十九大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1]。可见,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对象,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潮、武装头脑,进而落实行动。因此,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并切实践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传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升华,是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力武器。思想政治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即为统治阶级服务,以传达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为责任,自然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充实课堂教材丰富教学形式,不断强化理论的科学性、实效性。

(一)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

首先,高校课程教材要坚定不移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始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投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其次,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体系中要结合民族特色,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提高道德修养,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共同构建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最后,要与时俱进,着眼当下,结合国内外的时事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社会矛盾虽已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未改变,而且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西方敌对势力的隐形遏制并未停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担落在青年一代身上,要引导大学生认清形势,脚踏实地,充实自己,在日后的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形式

首先,“第一课堂”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授课老师不仅要涉猎各学科各领域,以全面的视角和充实的理论依据支撑、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注意观察教学内容中被学生所积极接受的细节与要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化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知识点。其次,高校老师要积极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教育形式,利用讨论式、奖励式等方法将学生纳入到课堂互动中来,引导学生完成从受教到自我教育的转化,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已经成为使用互联网的主导力量,高校教师要积极利用互联网的软硬件优势,将其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在面对面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利用“慕课”的“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提前观看预习已经录制好的讲课重点,从而节省大量课堂时间用以丰富课堂内容[2]。另一方面,师生不便直接见面交流时,可借助微信、QQ等进行即时在线的网上课程,课后还可以利用校园论坛、微博等进行留言交流。通过构建自媒体时代的课堂教学,老师可以及时将社会主流价值导向传递给学生并保证后续的畅通交流,减少网络中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冲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除了依靠自身理论的完整性、科学性,更离不开一批致力于传递其价值意蕴的工作队伍,不管是处于教育一线的专职教师,还是处于社会其他工作岗位的承载部分教育工作的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坚定的理想信仰并付以切身的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一)科学的理论武装,坚定的理想信仰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传递社会主导价值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活载体,承担着培养合格“四有”公民的历史重任。要想让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自身必须首先接受,这种接受应该是在掌握了充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应该是自觉自主的心理上的认可。一方面,教育者自身要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用以充实自身的理论基础,形成逻辑严密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真正在心底树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从而有效地将这种情感传递到学生中去。

(二)积极的示范引导,不懈的宣传表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不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言传,更需要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要求自己,发挥身教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者如果自身无法做到自己所传递的价值准则,那么受教育者自然更会无视教育者的观念传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及精神素质,以身作则,营造有利于大学生长远发展的健康环境,更要将自己宣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落到细节,落到能影响学生触动学生的日常情景中去,以实际行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在课堂上还是生活中,都要首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举手投足间滋润学生心灵,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从而完成从思想到行为的深刻转变。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拓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仅依靠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宣传以及大学生的心理接受,更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涵置于切身的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让这一理念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因此,高校要自觉构建利于学生深化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实践活动,鼓励并助力学生深入社会、感知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不悔青春。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实践活动

学校自成立起就肩负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的重大使命,是众多社会组织中的一种特殊表现,是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首先,高校领导班子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要求,并将其融入学校日常的规章制度中,引导校园文化,同时严格把控学校中有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负面思想负面言行,及时纠正[3]。其次,学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其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实践活动中去,促进师生互动,提升学生主动性。最后,校园工作要贴近学生切身利益,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时刻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在评优扶困等学校工作中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物质力量,在模范人物宣讲等教育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力量。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

个体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而其思想的正确与否也依赖社会实践加以检验。社会实践是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途径。首先,高校教师要教育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深入基层,深入西部,深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满腔热忱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活动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高校应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主题调研、暑期“三下乡”及社会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真正感知社会现象,分析社会现实,在与社会交流的过程中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讲者和践行者,在社会各阶层各区域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平台[4]。最后,高校要与社会有关单位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为不同批次的大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岗位以坚定理想信念,锻炼自身素质,从而增强教育活动的系统性和制度化,避免形式主义,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政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价值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