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处”的词汇化

2018-11-14 02:00张煜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新生代 2018年19期
关键词:复合词动因例句

张煜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吉林延吉 133002

一、引言

词汇化指的是由非词语言单位变为词的过程。短语、句法结构、跨层结构都可以经历词汇化过程,由短语词汇化变为双音词,是汉语双音词最主要的历史来源,近代学者对短语的词汇化研究最多。董秀芳(2000)张谊生(2006)刘红妮(2009)刘晓然(2007)等都对短语的词汇化进行了研究。短语的词汇化分为并列短语词汇化、偏正短语词汇化、动宾短语词汇化、主谓短语词汇化以及述补短语的词汇化。每个词语都有其自身的含义,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由短语演变为副词是词汇化的一条路径。本文主要考察“四处”从偏正短语演变为复合词再演变为副词的词汇化历程,并将“四处”与“到处”进行对比,探求异同,进而探讨“四处”词汇化的动因及机制。

二、“四处”的短语义

(一) 偏正短语

“四处”在元明以前是一个相对松散的偏正短语,由“数词+名词”构成,表示“四个地方”,或者“四面八方”的意思。数词“四”在“四处”中起修饰作用,修饰名词“处”。

(1)不足故求之,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庄子·杂篇·渔父第三十一》

(2)世尊!我常早起扫佛塔地,扫已涂治四厢四处。(《北魏译经》)

(3)一时之中,分身四处。(《艺文类聚》七十七)

(4)李氏头上生四处瘅疽,脑溃,昼夜鸣叫,苦痛不胜,数月而卒。(《野朝佥载》)

(1)中“四处”位于动词“争”的后面,表示“争取四个地方”;(2)中“四处”位于名词后面,表示“四厢的四个地方”;(3)中“四处”位于动宾短语后面,表示“身体分散在四处”;(4)中“四处”位于动词“生”的后面,表示“在头上四个地方生了瘅疽”。例句中的“四处”都还是偏正短语,表达的重点尚未凸显,语义重心尚不明确。

三、“四处”的词汇化

(一)“四处”的词汇化历程

1.偏正短语:数词“四”+名词“处”

“四处”作为偏正短语最早自春秋战国开始,《庄子》中就有“争四处而不自以为贪”。

偏正短语分为定中短语与状中短语两种,在古代汉语中,“四处”属于定中偏正短语,“处”有6种解释,分别表示停留、居住、占据、相处、处所、处理。作为名词的“处”只有“处所”义,正是偏正短语中“处”的意义,根据上文例句可知,偏正词组“四处”可以位于动词后、名词后也可以位于动宾短语之后。

2.复合词“四处”

双音词最主要的来源是短语,黄月圆(1995)指出,复合词与短语的区别体现在语音上即复合词与短语在重音上有区别;语义上即复合词语义开始专门化;语法上即复合词的组成部分不能分离;句法上即句法规则不涉及词的内部结构等。

(5)待下官差人四处打听令兄消息,回府未迟。(《元代话本选集》)

(6)衙役急了,四处寻访,见说老圃瓜地专有大瓜,遂将钱与买。(《二刻拍案惊奇》)

(7)只得备着干粮,随着四处放牧。(《二刻拍案惊奇》)

(8)酒家翁到晚,吩咐牢关门户,自家把灯四处照了,料道进来不得。(《二刻拍案惊奇》)

从例句(5)来看,“四处”在保持其偏正短语的同时已于元朝开始向复合词转化,只是转化的还不完全,从例句(6)、(7)、(8)来看,到明朝时,“四处”复合词义发展逐渐完全,特别体现在明朝的小说、话本等口语性比较强的文献中。

由此分析,复合词“四处”与偏正短语“四处”的区别在于(一)语音上,“四处”的重音由数词“四”转移到名词“处”,重音后移。(二)语义上,复合词语义范围的扩大,语义由表示“四个地方”变为“周围各地”。(三)语法上,根据“词汇完整性原则”,“四处”组合之间不能分离。(四)句法上,“四处”中“四”和“处”不能参与句法层面的操作。

3.副词“四处”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四处”表示周围各地,到处的意思。“四处”现在是表示总括性的范围副词,李宗江、王慧兰在《汉语新虚词》一书中,认为副词“四处”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表示向周围各处

(9)我四处张望,没有发现什么特殊的东西。(《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

(10)史玉柱抱着必胜的信念踏遍美国,四处找寻投资商。(《史玉柱传奇》)

(9)句中表示“向周围张望”,(10)句中表示“向周围找寻投资商”,都是表示向周围各处,方向性明确。

另一种则表示到处。

(11)悄悄地四处奔走,向人求教,寻找东山再起之策。(《史玉柱传奇》)

(12)中考失败后,李宗盛的姐姐带着他四处报考(《鲁豫有约》)

“四处”在表示“到处”后方向性没有“向周围各处”明显。(11)句中,“四处”位于动词词组“奔走”前,表示“到处奔走”。(12)句中,“四处”位于动词词组“报考”前,表示“到处报考”,是“四处”副词化的体现,“四处”演变为副词的时间推测在元明之后。

(二)“四处”的词汇化的动因及机制

词汇化的动因及机制是受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的,学术界关于词汇化的动因及机制的说法有以下几种:语用动因、语义变化、认知隐喻以及语言接触等。

1.语用动因

语用动因除了体现在语用推理上,也可以体现在词汇的高频使用上。“四处”在元明以前使用频率较低,“处”前的数词变化程度高,即任何数词都可以出现在“处”前,表示“X个地方”的意思,元明之后,“四处”使用频率快速增长,据CCL古代汉语语料库,“四处”共出现1027次。

元明开始,“四处”的使用频率增长迅速,特别是在元明小说、话本中,元明时期白话语言被应用在文学创作中,因此在白话中常见的“四处”也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次数逐渐增多,开始了词汇化的历程。

2.语义变化

董秀芳(2011)指出双音词的衍生语义要进行一定的改造。罗耀华、孙敏(2010)通过语义的演变来探索何苦/何必的词汇化历程。魏金光、何洪峰(2013)通过语义的演变来探索介词“向”的语法化历程及其产生的动因。“四处”语义由指“四个地方”到指“周围各地”,语义开始弱化。语义弱化、理据性逐渐模糊是语义变化的表现形式,是词汇化的动因之一。因此,语义的变化推动了“四处”的词汇化历程发展。

3.认知隐喻

索绪尔指出: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在心里认知上模糊了其线性序列的排列,“四处”的线性序列在人们的认知心理上的改变,界限的模糊正符合其词汇化历程。隐喻指利用具体的、熟悉的概念来映射抽象的、陌生的概念。“四处”由表示“四个地方”的短语义到“到处”的复合义,语义开始泛化,属于隐喻的抽象化。一些短语正是因为语义上发生了隐喻或者转喻才成为词。因此,心理的认知与隐喻抽象化是其词汇化的动因。

语言接触分为受语言内部接触(方言接触)和语言外部接触(受外来语的影响)。受方言影响的词汇化现象并不少见,魏红(2008)探讨了方言词对明清山东方言词汇化的影响,同时也存在受外来语影响的词汇化现象,张成进(2013)指出时间副词“一向”的词汇化受到了语言外部因素(佛典汉译)的影响。

“四处”在佛经典藏中出现次数较少,且当时外来语的影响微弱,很难确定“四处”是否受到语言外部因素的影响,至于“四处”的词汇化是否受方言接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考察。

四、“四处”与“到处”对比

“四处”与“到处”都属于总括性范围副词,在句法上、语义上、语用上有区别也有联系。二者都广泛的应用在口语或话本中,“到处”在使用频率上高于“四处”,句法功能也比“四处”丰富。“四处”与“到处”都由词汇化演变为总括性的范围副词,通过对“到处”词汇化现象的考察,分析“四处”与“到处”在词汇化历程及动因上的异同。

(一)词汇化历程

在词汇化历程方面,“到处”在隋唐以前是动宾短语,表示“到某个处所”的意思。

(13)长未到处所,行病死,上怜之。(《史记》)

(13)句“到处”表示“到某个处所”的意思。

隋唐五代开始,“到处”的语义开始变化,“到处”逐渐演变成偏正短语。

(14)山川到处成三月。(《全唐诗》)

(15)长驱到处积人头,大旆连营压上游。(《全唐诗》)

(14)中“到处”的语义演变为“到的地方”并且“到处”位于名词山川后,“到处”开始向偏正短语演变;(15)中“到处”位于动词后,表示的也是“到的地方”的意思。

元明时期,“到处”的副词用法开始出现,且含有总括性的意义。

(16)且说土行孙进了西岐,到处找寻。(《封神演义》)

(17)游鱼漏网随波走,野鸟无笼到处飞。(《粉妆楼》)

在例句(16)、(17)中,“到处”的语义开始泛化,表示“都”,演变为总括性范围副词。

总的来说,“到处”由表示“到某个地方”演变为“到的地方”最后演变为副词“到处”。词汇化历程方面,二者都经历了由偏正短语向副词的演变,但“到处”的词汇化历程比“四处”丰富,词汇化历程较长。

(二)词汇化动因

“到处”的词汇化动因也可以归结为几点:(一)语用动因,据CCL古代汉语语料库,“到处”共出现1885次,隋唐之前仅出现4次,隋唐时期开始使用次数逐渐增加,但数量仍然不多。宋及元明时期,“到处”的使用范围扩大,使用频率快速增长。(二)语义变化,“到处”的语义由“到某个处所”弱化为“到的地方”再进一步弱化为“到处”,语义发生了改变,是词汇化的动因之一。(三)认知隐喻,“到处”隐喻的抽象化体现在由“到某个处所”抽象为“任何地方”,语义开始泛化。(四)语言接触,隋唐五代的《敦煌变文》以及宋代的《古尊语录》、《五灯会元》等佛家典藏中“到处”出现了多次。

(18)僧家和合为门,到处悉皆一种。(《敦煌变文》)

(19)问智识不到处时如何。(《古尊语录》)

(20)临济一只眼,到处为人开。(《五灯会元》)

例句(18)—(20)中的“到处”均出自汉译佛经,因此“到处”的词汇化受语言外部因素(佛典汉译)的影响颇大。

综上,“四处”与“到处”在词汇化动因方面大致相同,都受相同的词汇化动因及机制的影响,而“到处”比“四处”更多一项动因,即受语言外部因素的影响。

此外,辛慧(2012)指出“到处”经历了语法化过程,从“到”和“处”不在一个层次上演变为“到”和“处”之间的界限开始模糊到最后表示集合意义。而“四处”是否经历了语法化,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五、结语

汉语词汇化主要从共时与历时角度来考察语言的演变,“四处”的词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汉语双音词词汇化的路径主要有三条,其中“四处”受语用动因、语义变化、认知隐喻等机制影响,由偏正短语演变为复合词再演变为总括性范围副词的词汇化过程,只是汉语双音词词汇化的其中一条路径,词汇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本文对“四处”的探讨还有不足之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注释

1、引自: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2、本文例句均来自CCL语料库.

3、黄月圆.复合词研究[J].国外语言学 . 1995 (02).

4、引自:李宗江,王慧兰《汉语新虚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引自: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辛慧. HSK丙级词汇“到处”的语法化[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02).

猜你喜欢
复合词动因例句
类型学视野下汉语和维吾尔语反义复合词的对比研究
基于对外汉语的结果义与虚化义动补式复合词分析
企业分拆上市的动因及绩效研究——以T公司分拆S公司为例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研究
动因、历程与启示:加拿大税收中身体活动支出专项扣除
美国华裔花样滑冰运动员成功的社会动因及启示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