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背景下强化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

2018-11-14 22:24■/
长江丛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载体微信政治

■/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互联网时代的狂欢,是社会化大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关乎高校的建设发展,关乎个体的成长进步,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在新媒体日益影响青年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背景下,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

因此与时俱进,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探索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使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理论上的丰富,又有事实上的突破。

一、运用微载体,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随着微博和微信的深入发展,它在青年学生群体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带来了新的机遇。“微载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立足于微博、微信等“微”平台,以此为媒介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采取的组织形式。当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需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积极运用微载体,做到以下几点:其一,高校官方平台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引导、合理的舆论跟踪,注重信息的时效性、趣味性、可读性等,并结合语言、文字、图片等形式,及时有效地把信息推送到学生的手机客户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效果;其二,高校的“微”平台需要提高网络技术含量,可以设计多个板块,完善彼此之间的链接,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既有崛步石研,又有青石大,还有社团订阅号,彼此分散,各自为营,不利于学生信息的获取,如果把相关账号整合,在一个平台上细分生活栏、学习栏、教务相关栏等,就能更大程度上吸引在校生去关注官方账号的兴趣,然后教育工作者使用专栏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其三,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需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能够利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给青年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正确的指导,在引导的过程中深入了解青年学生的需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全方面育人。

二、运用微载体,必须紧贴大学生的现实生活

人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使人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生活,履行社会职责,并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最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1]为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其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适应其心理特点,成长特性等,采用青年学生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因此,利用微博、微信等“微”平台,仅仅是一种媒介,一套工具,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言语的传授,情感的渲染,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高校教师开通微信账号,既能通过阅读学生的朋友圈,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能利用此平台,分享深度长文,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建立了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班级作为学生交流学习的场所,以班级为单位,推出一个集体公共号,教师是参与者,学生是主体,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贴近学生生活,缩小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

三、运用微载体,必须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载体相结合

当代青年学生是追求个性、独立的群体,他们不习惯于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的严肃刻板的传统理论灌输,更倾向于轻松活泼、内容鲜活的沟通方式。[2]因此,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主动追求新鲜活泼的教育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即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可采取多种形式,而教育的本质和目标不能偏移,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不能只追求教育形式的新颖,而忽略教育的本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比如理论灌输等可以集中地向学生传达国家的大政方针、思想号召,使青年学生清晰地了解新时代的思想指引,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所以微载体的利用需与传统教育载体相结合。此外思政教育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线上,还要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实践活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比如笔者所在学院曾组织暑期西部支教、重走长征路等活动,这些活动增强了青年学生吃苦耐劳、奉献社会的精神。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迈出脚步体验生活,比言语的力量来的更直接有效,这就给高校教育者提出来新的思考,即重视生活、重视实践的力量。

总之,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既需要坚定内心的信念,又要把握时代的号角,紧扣学生的心声。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把握青年学生成长的特点、需求和思想活动情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应对教育过程中的新状况,解决新问题。而以微信、微博为主的微载体的使用也势必成为当下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媒介。

猜你喜欢
载体微信政治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以葵园为载体构建英语开放的现代课堂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