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

2018-11-14 21:42/
长江丛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创新型理念意识

■ /

创新,国家发展的动力。目前,国家间的竞争已上升为人才资源战略的竞争。大学受教育期间,是学生最具活力及创造性思维最为敏捷的时期,此时期的大学生是国家创新型项目完成的主力军。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的贡献力量,如何培养拥有创新意识、精神及能力的大学生,是各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因此,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十分关键。文章依据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出的有效培养措施,对高校人才的培养具有理论性意义,对我国各创新事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性的理论意义。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创新是一种风尚,而非偶然行为。重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利于其创新技能的提升,更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开拓。创新,是国家不断发展与进步的关键,其人才的培养,是国家人才战略发展的基础。近些年,国家间的竞争更突出的表现是人才间的竞争,其次才是资源、地域等其他方面的竞争。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重大,担负着为国家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输送优秀创新型人才的伟大使命[1]。培养创新型人才,利于国家创新战略的发展与升级,其是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的关键性人物。在人才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国家对于大学生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大学生是国之栋梁,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发展。高校注重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其能力的提升提供条件,是响应国家号召的表现。国家的繁荣与昌盛、社会的建设发展、科技的创新,均离不开创新人才,其为国家兴盛的关键。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创新型理念

树立创新型理念,利于人才的培养。“能本管理”创新理念之一,是人本管理的升级。其宗旨是以人类的能力为根本,目标及要求如下:采用各种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利于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对于国家各项事业的创新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理念的树立,首先需要国家推行相关创新政策。创新具有整体性与系统化的特点,其理念的树立,离不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展中,各高校注重理论的创新、文化及制度的创新,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理念[2]。与此同时,各高校应积极推行教育机制的创新。大学期间,是学生理念更新的关键阶段,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利于为其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强对创新项目相关知识的宣传,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的实际工作当中,使其在实践中逐渐树立创新型的理念意识。

(二)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现如今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重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对于其知识的运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为忽略。因此,高校对于学生的教育模式需要有所改进,主要是从强调知识的学习转变成为注重学生想象及洞察等能力的培养,具体可以先从知识的结构及课程的优化开始。拓宽教学的知识范围,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提倡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做到学以致用。此外,培养模式的创建还应遵循正确的价值观,不能单凭学习成绩便对学生妄加评论[3]。创新型人才应同时具备创新型的理念与技能,这便要求对其的培养模式应具备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及价值观。通过培养模式的创建,规范高校人才教育体系,利于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高校教育模式改进的目标。

(三)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文化的熏陶,创新需文化先行。没有文化创新作为基础,其创新能力很难得意持续。因此,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创新文化,属于一种教育文化,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精神,注重其科学素养的提升,鼓励其相应的创新行为。大学期间,学生处理需要在校学习知识,还要进入相关企业开始实习。部分企业所具有的创新氛围,会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创建学习型结构,树立创新观念,均是创新氛围形成的关键因素,利于学生勇于冒险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更利于其追求卓越、开拓进取理念的形成。除此之外,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宣传,利于打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升自主创新意识,完善创新体系,加强对创新队伍的建设,实施管理体制的创新,均是创新环境创建的条件。

三、结语

言而总之,近几年,国家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各国纷纷加强了对人才战略的推行,力求在人才战略方面获得一席之地。我国政府在出台的相关政策中,已将培养创新性人才列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其战略目标之一便是在未来的几年内,提高我国创新型人才的数量,为我国成为创新型强国做准备。文章针对人才培养的意义,提出了树立创新型理念、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等培养途径,希望能够对国家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孙方红,徐萃萍,刘炳冲,等.基于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2(34).

[2]白璐,田晓柱,牛炳韬,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4):161~164.

[3]马晓亮,王凤超,王悦,等.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本科人才培养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育,2016(6):124~129.

猜你喜欢
创新型理念意识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