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著作看马克思群众史观的形成和发展

2018-11-14 21:52张文怡内蒙古大学
长江丛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史观黑格尔马克思

■张文怡/内蒙古大学

马克思在批判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科学的群众史观,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萌芽时期,主要是马克思的学生时代。《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是马克思中学作文,在文中马克思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的天性本应如此,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①这时的马克思虽然还处于学生时代,但却有了致力于实现全人类幸福的胸怀和眼界,内心深处产生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的群众史观也由此萌芽。进入大学后,马克思开始学习和研究黑格尔的思想并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组织的“博士俱乐部”,对哲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是这一时期的思想凝结,这篇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哲学与现实的关系,而不仅局限于抽象的理论层面。这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开始转变的重要标志,对于马克思群众史观的形成至关重要。

第二,不断发展以及成熟时期,主要是《莱茵报》时期到《神圣家族》的完成。1842-1843年,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在任职期间遇到了莱茵省的林木盗窃法,摩尔农民状况的论战等问题。他发现运用理论和思维并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群众的利益根本不能得到保障,所以他开始关注原来所忽视的市民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基础的作用。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②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分道扬镳。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是具体而又非常重要的群众史观思想,使得马克思的群众史观的以丰富和发展。

1843年离开《莱茵报》以后,马克思开始为《德法年鉴》撰稿,这时马克思实现了两个伟大的转变,即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以及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他的群众史观也愈加清晰明了。《论犹太人问题》以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这一时期马克思思想的集中体现,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观点,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提出必须要实现人类解放的思想。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继续了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未完成的“事业”,提出要实现人类的解放,必须依靠无产阶级,因为无产阶级的利益与全人类的利益是一致的,是可以依靠的武器。马克思论述了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关系:“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③在对现实生活关注的过程中,马克思意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也意识到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主体,必须要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渐行渐远,所以他们开始诋毁马克思。为了回应这种攻击,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了《神圣家族》,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彻底的清算。《神圣家族》中阐述了大量的唯物史观的思想,这也使得马克思群众史观趋于成熟。首先,马克思阐发了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的观点。其次,马克思批判了鲍威尔对人民群众的否定,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出无产阶级必须觉悟到并担负起摧毁资产阶级的任务,必须自己解放自己。这一系列思想使马克思的群众史观趋于成熟。

第三,完全成熟,深化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关于群众的思想主要集中于马克思的第一步成熟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在《形态》中,马克思首先明确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以唯物史观的视角阐发了要在现存的实践活动中考察群众和群众活动。其次,阐明了历史唯物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以及他们的活动,并指出人民群众的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进一步阐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的群众史观。马克思从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出发,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在这一运动过程中,人民群众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无产阶级必须领导人民群众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解放自己进而解放全人类。

任何思想、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马克思的群众史观也是一样。马克思经历了从理论上关注人民群众疾苦的萌芽时期,到着眼于现实关注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阶段,最后发展到意识到人民群众在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的阶段。从始至终马克思都立足唯物史观的立场,形成了与以往唯心史观完全不同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51.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60.

猜你喜欢
史观黑格尔马克思
马克思像
论黑格尔对辩证法理论规范的创立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深蓝要办“重建中华史观公投”
浅谈新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