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研究综述

2018-11-14 21:52鲁若曦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高职政治思想

■鲁若曦/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一、研究目标和意义

(一)研究目标

新媒体平台指不同于传统上的媒体平台,是一种在互联网时代新兴的信息传递平台,新媒体平台有但不限于: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网络、手机短信、桌面视窗、数字电影等等。本课题的目标是在“互联网+”形势下,对省内高职院校进行一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的调研,了解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建设好校园微信公众号“湖小职”,使其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将“湖小职”建成在学生中有影响力,在同类高职院校中有美誉度的新媒体平台。边实践边探索,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建设的经验,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本特色。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2015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改进并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方式及效率,并针对创新网络思政治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本课题正是对如何改进高校思想教育方式,促进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进行研究,该研究方向对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有利于增强教育针对性。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可以说,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和机遇。(3)有利于增强教育实效性。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最大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首次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互联网+”理念。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作为“互联网+”概念中起步较早的教育领域,已经形成了老师网上教,学生网上学,信息在网上流动,知识在网上成型等多元化的互联网教学模式,目前知识的教学与互联网的融合日趋成熟,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一直处于研究过程中。从国内“互联网+”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方面的研究来看,对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的建设多处于理论和实践的初级阶段。现有的研究和实践充分说明了在“互联网+”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的建设现状和实践研究,尤其高职院校方面的研究尚较少见。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泛化”正在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等产生着影响,由于大学生本身缺乏判断力,可能导致影响有利有弊。一方面,以QQ、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型沟通手段使大学生更愿意表达观点,倾诉心声,让学生更容易释放心中困惑、发泄不满,有利于学生心理和情绪的稳定,而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的“去中心化”特点,使得权威力量有所消解,因为每个人都自由平等的可以表达自身观点,无论对错优劣,导致价值观偏差的观点充斥媒体,进而可能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应蓉珊在《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研究》一文中指出: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对大学生人格发展有着正负效应。新媒体技术重新定义了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在新媒体环境下,两者角色可以随时互换,实现平等 放交流。大学生越来越愿意主动参与到贴吧,论坛的各项讨论中,讨论的主题从国家大事到身边小事,范围十分宽泛。新媒体技术还带来了跨越时空,实现心理互动的正效应,新媒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 “地球村”的进一步形成。不过在产生正能量的同时,新媒体技术也使得大学生出现了思维混乱,功利心理、人情淡漠等负效应。

猜你喜欢
高职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