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新农村建设”视阙下的高职专业建设思考
——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

2018-11-14 21:52孟祥科陈薇薇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博思美邦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长江丛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高职农村

■孟祥科 陈薇薇/.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博思美邦(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关健词:新农村建设 高职教育 公共文化 专业建设 思考

一、新农村建设与国家战略趋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对农村农业一直十分重视,多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尤为重视。在2017年召开的中共19大上,正式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党向全国各族人民、各行各业发出的总号召。中共中央19大报告及2018年全国两会国务院政府报告都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中央在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具体部署。由此可见,实现乡村振兴,建设新农村已成为党和国家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事业。

二、新农村建设战略下的乡村公共文化

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中华五千年积淀的文化作为看不见的精神纽带,纵横千里,绵延古今,在新时代的续写篇章将使文化产生更大的力量。公共文化通常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1]。农村公共文化是公共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面向农村农业农民的这一经济形态与社会人群的具体类型。农村公共文化的面向与城市公共文化有较大差异,需要区别对待。

我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与文化影响。新农村建设必然要围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展开。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对农村经济与产业发展布局的同时,也要求“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党的19大报告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求”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政府工作报告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战略时要求“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完善农村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从国家及各级政府层面,一直在积极推进文化机构、场所、文化内容的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比如:2006年党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了“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总要求,并要求“各级财政要增加对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再比如由文化部主导打造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总平台“国家公共文化云”、“国家数字文化网”等,内容丰富,而且开发了微信号、移动客户端,突出手机端服务功能定制,具有共享直播、资源点播、活动预约、场馆导航、服务点单等核心功能,意在面向基层提高供给效率,打通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推进公共文化发展、实现文化惠民。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曾在“加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情况”记者会上表示,打通公共文化建设最后一公里,是近年来公共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文化部正在采取“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四个有”措施着力解决。

纵览国家发展战略及文化建设推进路径,国家已投入很大物力财力来进行公共文化建设,已推进至公共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程度。而这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解决,如何解决好,将直接影响整体文化建设的效果。乡村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比城市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困难的多。解决这个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关健在于要有一批具备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愿意从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的人才。有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人才,才能让公共文化惠及村民,才能保护挖掘好乡村特色文化,才能做好乡村公共文化的上墙上网入眼入耳入心,也才能开启民智,让农村农业农民适应互联网社会的需求,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强农民新时代获得感和幸福感,实现城乡的共同富裕。

三、新农村建设视阙下的高职定位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里,国家的主要精力还是在于进行城镇建设,通过工矿企业发展实现产业振兴,迅速提高了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实现了综合国力的巨大提升。相比较而言,广大农村尽管在社会经济发展大潮中,许多农村地区、许多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致富,但不可否认,农村环境与人文建设却是相对落后的。新任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说:现代化不能一边是越来越现代化的城市,一边是越来越萧条的乡村。党的19大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

根据相关统计报告,我国高职教育院校数量及在校生规模已达高等教育规模的一半以上,高职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为我国厂矿企事业等提供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综合各种文献资料,却发现高职教育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上都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存在较大差异[2]。我们知道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定位就是要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于国家战略。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中国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伴随着新农村建设总体工作快速推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高职教育应正确面对国家政策趋势,转变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才能真正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这既是高职院校顺应时代潮流的应有之举,也是新时代党和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时代要求。

笔者是来自山东省平原地区的农村,对本村及周边村落情况较为了解。现在在农村的农业人口,学历水平均较低,从60岁老人,到40岁中年,还是20岁青年,基本都是初中或更低学历水平,对新事物新知识理解接受能力差。同时,在农村多年土地承包体系下,各家各户基本都是单干,缺少公共意识与公共服务意识。要解决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问题,解决公共文化最后一公里问题,依靠行政村自我力量是难以完成的。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同样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也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而这是属于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机遇。这也是由职业教育不同于学术教育的特点决定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审视自已的办学定位,需要重新评估人才培养方案,让专业建设满足时代发展要求。2017年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修的101位高职院校校级领导曾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研讨,提出“立足本来、服务外来和展望未来”的高职办学定位新思考。其中“服务外来”就是要高职院校以发展眼光分析外部环境、分析社会趋势、分析时代要求,努力发挥自身优势,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和行业企业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价值体现和内在要求[3],笔者认为这也应是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当下高职院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定位上与行动上,与国家振兴乡村的战略还是有偏差。目前的高职院校为追求经济效益,他们在专业设置上主要面向为企业、服务业、商业等行业培养专业技术管理人才,而对于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农”类人才培养问题考虑较少[4]。

四、新农村建设视阙下的高职专业建设——以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是隶属于山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与省教育厅共管,是省内唯一一所广播影视及大众传媒类普通高校。学院设有播音与主持、影视节目制作、影视编导、新闻采编与制作、视觉传达艺术、影视动画、影视灯光、录音技术与艺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等23个专业,涵盖广播电视及新媒体的传播、制作、艺术、技术等领域。毕业生分布在中央电视台及全国各省市县广播影视机构、动漫创意机构、网络与新媒体等相关单位,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摘自学院网站)。学院最近五年,在办学实力与综合能力上有了长足进步,实训中心、图书馆、校内媒体配套齐全,师资丰厚,专业建设立足内涵建设,创建了多个品牌专业,但跟大多数高职院校一样,服务新农村并没有成为学校办学的方向。

根据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高职院校需要在专业建设上进行调整优化。通过实地调查、访谈、查阅相关文献,笔者认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乡村乡情调查分析、时事与政策宣传、彩绘板报、乡村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乡俗文化挖掘与创作、新媒体应用、农业信息采集与电子商务等内容。上述内容基本全部在学院专业群涵盖范围内,也是我院传媒特色内容。关健是将服务方向在服务广播电视文化传媒机构基础上,另外增加乡村公共文化方向,以结合乡村发展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需要构建人才培养体系,设置相关课程,组织理论与实践教学。

目前,我院所开设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电影院线方向)已形成较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计划,但现有体系与课程设置难以适应乡村发展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需要,可考虑分设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专业(乡村文化发展与建设方向),重点开设:文化管理学、中外文学作品欣赏、电影艺术、传统文化与国学、新闻采编、剧本创作、摄影摄像、录音技术、书法艺术、素描与美术基础、平面设计、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农业信息采集与电子商务、乡村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人际沟通、生活与安全知识等。教学组织中创新教与学模式,加强专业课理论与实践融透教学,通过学生主体性渗透融入教学项目,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在2+1学制基础上,将大三的顶岗实习全部安排至乡镇农村,构建乡镇农村教学做支持基地、实践基地,保证三年学制下,毕业生能获得独立开展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能力。

五、结语

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笔者认为,高职教育对“青年兴”负有重要责任。因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而高职院校是国家振兴战略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抓手,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纵览国家发展战略,着眼服务新农村建设,高职专业建设须相应调整加强,以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发挥高职教育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高职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新农村 新一辈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