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对中外老年人体质影响的meta分析

2018-11-14 03:36吴志建宋彦李青王竹影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21期
关键词:握力收缩压异质性

吴志建 宋彦 李青 王竹影 张 帆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近年来,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逐渐增长,65岁的老年人口数量已达到或超过16%,预计2050年将近80%的发展中国家步入老龄化社会〔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长的5倍多。预计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总人口的16%;2020年达到2.43亿,占总人口的18%;2050年达到4.12亿,占总人口的27.23%,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7亿,占总人口的20.43%〔2〕。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群的3.2倍,伤残率是全人群的3.6倍,许多地区健康老人仅占1/3。老年人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肺心病、糖尿病〔3〕。为了延缓衰老、预防疾病的发生,老年人口成为体育锻炼最为活跃的人群。大量研究证实,体育锻炼不但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防糖尿病〔4,5〕、肥胖及相关的代谢综合征、残疾及骨折危险,而且对于促进心理健康,预防认知能力衰退和抑郁症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提高老年人独立生活的能力〔6~8〕。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育运动对中外老年人体质影响效果的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设计属于实验性研究,文献发表的年限和语言没有限制,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研究对象年龄≥60岁,男女混合组成,且没有精神异常、严重感知觉障碍、严重的肺疾病与有症状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的并发症。

1.2干预措施 实验组施加一项运动,体育运动方式没有要求,对照组不做处理,日常生活。

1.3结局指标 根据国内外文献,选取反映心血管功能的指标血压(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反映老年人身体素质的指标选取握力、反复坐起,上下肢力量对老年人独立生活有特殊作用。

1.4排除标准 ①调查性和描述性研究,meta分析文献;②不包括所选取的结局指标;③实验对象只有男性或女性,年龄<60岁;④重复发表、质量差及数据描述不清楚的文献。

1.5文献检索 计算机检索EBSCOhost、Science Direct、Sports Discus、Springer Link、Web of science、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查找有关体育活动对老年人体质影响的实验。同时通过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寻找有关资料。检索词分干预措施和目标词两大部分,并根据具体数据库进行调整。中文检索词包括:体育活动、老年人体质、运动干预、老年人体质健康;英文检索:the older adults、exercise intervention、physical activity 和 the elderly health,检索年限均从各数据建库开始到2015年12月。

1.6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从各数据库检索到题录信息后,中文文献导入下载到CNKI E-Study,英文文献下载到Endnote,自动剔除重复文献。由2位研究员分别独立地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通过阅读文题与摘要,剔除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可能符合要求的文献继续阅读全文,以确定该文献是否满足纳入标准。如遇到意见不一则讨论或交给第三方解决。由两位研究者采用自行设计的提取表格,独立提取合格文献数据及其特征信息,提取内容:①一般资料:第一作者、发表年限;②实验特征:实验样本量、研究对象年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处理情况、实验周期及每次运动时间;③结局指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握力和反复坐起。

采用Jadad评分量表〔9〕对论文质量进行有效评价,总分5分。内容包括:(1)采用随机方法;(2)隐蔽分组;(3)采取盲法;(4)有无失访及处理。满足所有要求5分,满足3项4分,满足2项3分,满足1项2分,都不满足1分。评价人员评价时隐藏研究作者、单位及发表的期刊。

1.7统计学处理 采用stata12.0(Mate模板)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选择标准化均数差(SMD)和95%置信区间(95%CI)为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纳入研究文献异质性检验采用χ2检验,再结合I2值定量分析各研究间异质性的大小,且I2>50%为有异质性差异,I2<50%为无异质性差异,当有异质性差异时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反之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最后检验发表偏倚并采用Egger's检验。

2 结 果

2.1文献检索与筛选 中文数据库检索到489篇,外文数据库检索到263篇,最终纳入文献14篇〔10~23〕,其中中文文献8篇〔10~17〕,外文文献6篇〔18~23〕,文献筛选流程如图1。

2.2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方法质量学评价 共纳入研究997名老年人,其中中国试验对象707名,外国290名;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14篇〔10~23〕都未提到盲法,提及随机但未说明随机方法,14篇Jadad得分2~4分。

图1 文献筛选的流程图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续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①收缩压;②舒张压;③握力;④反复做起

2.3meta分析结果

2.3.1中外老年人血压对比 中国有5个研究〔10,14~17〕比较了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后收缩压的差异,结果发现,Q=4.77,df=5,P<0.000 01,I2=0,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活动明显降低老年人的收缩压(MD=-5.66,95%CI:-7.72~-3.5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降低老年人收缩压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外国有4个研究〔18,19,21,22〕比较了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后收缩压的差异,Q=9.02,df=3,P=0.02,I2=67%,研究间存在较高的异质性,故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活动提高外国老年人收缩压(MD=0.86,95%CI:0.15~1.5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对降低老年人收缩压有优势。

中国有5个研究〔10,14~17〕比较了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后舒张压的差异,Q=2.7,df=4,P<0.01,I2=0,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活动明显降低老年人舒张压(MD=-2.39,95%CI:-3.85~-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降低老年人舒张压上有明显优势。

外国有4个研究〔18,19,21,22〕比较了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后舒张压的差异,meta分析发现,Q=6.78,df=3,P<0.000 01,I2=56%,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活动明显提高老年人的舒张压(MD=2.39,95%CI:1.94~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降低老年人舒张压上有优势。

2.3.2中外老年人身体素质对比 中国有4个研究〔11~13,17〕比较了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后握力的差异,Q=5.51,df=3,P<0.000 01,I2=46%,各研究间异质性不明显,故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过体育活动的老年人握力明显提高(MD=2.30,95%CI:1.39~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提高老年人握力上具有明显优势。

外国有3个研究〔19,20,23〕比较了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后握力的差异,meta分析发现,Q=2.92,df=2,P<0.001,I2=31%,各研究间异质性差异不显著,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过体育活动的老年人握力明显上升(MD=4.59,95%CI:4.37~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提高老年人握力上具有显著优势。

中国有3个研究〔11,13,17〕比较了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后反复坐起的差异,Q=11.0,df=2,I2=82%,P=0.53,各研究间存在较高的异质性,故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体育活动对老年人反复坐起没有明显的影响(MD=-0.09,95%CI:-0.36~0.18),实验组与对照组反复坐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外国有3个研究〔19,20,23〕比较了实验组与对照组运动后反复坐起的差异,Q=8.95,df=2,I2=78%,P<0.001,各研究间存在较高的异质性,故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过一段时间体育活动的老年人反复坐起提升(MD=2.01,95%CI:1.81~2.15),差异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提高老年人反复坐起上具有明显优势。

2.3.3发表性偏倚分析 Egger法对发表偏倚的检测统计量为截距a对应的t值及P值,并通过其95%CI是否包含0来判断其是否有发表偏倚。若截距a对应P<0.05或95%CI不包含0,则提示有发表偏倚;反之,暗示无发表偏倚。Egger检验结果显示,体育活动对中外老年人舒张压、握力、反复坐起及国内老年人收缩压均不存在发表偏倚,对外国老年人收缩压的影响有发表偏倚,见表2。

表2 中外文献发表偏倚性检验

3 讨 论

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达6亿,有60多个国家的老龄人口数量已达或超出人口总数的10%,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1/3〔24〕。根据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活动促进中外老年人身体素质,但中外老年人身体素质提高程度不一,身体功能的变化也不同。

Sun等〔25〕在江苏常熟选取266名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12个月的体育锻炼,结果与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一致。中国老年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后,舒张压明显下降;而外国老年人锻炼后,舒张压明显上升。中外老年人运动后舒张压的变化明显不同,舒张压的下降说明有大量的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与组织细胞进行氧交换,有利于氧的供应。老年人血压升高是因为血管壁硬化,缓冲能力降低,经过体育锻炼后,使血管壁硬化减轻,具有缓冲血压的作用,因此中国老年人体育活动后使血压降低,改善血管收缩与舒张能力,延缓血管壁硬化,对防治高血压有良好的作用。外国老年人锻炼后血压上升,舒张压上升幅度大,使脉压下降,血流延缓,出现与中国完全相反的现象,初步判断可能是外国实验对象的年龄比中国大,身体功能退化严重,体育活动只能减轻血压升高的速度;也可能是中外老年人体质的差异,体育活动对老年人刺激不够,不能引起各功能的反应。体育活动使中国老年人的血压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中国60~64岁的老年人刚接触体育活动,身体功能反应较大,提高身体功能水平。

本文结果说明经过运动锻炼后老年人的握力水平均有所上升,外国老年人上升的程度要明显高于中国老年人。Mcanley等〔26〕研究发现,实验组老年人握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本研究外国老年人握力增长一致,增长程度没达到meta分析的效应量。中外老年人力量的提升水平不一致的可能影响因素:①中外对老年人握力测试方式不一,导致外国老年人力量提升速度要高于中国老年人,多提高2.29个标准差;②中外试验对象的年龄不一所导致提升效果不一致;③试验对象的种族差异、地域差异所导致老年人对体育活动的反应不一,提升水平不一致。不管种族差异还是训练方式的不同,meta分析结果暗示与对照组相比,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活动,实验组老年人握力水平明显提高。反复坐起主要表示老年人的下肢能力,而外国老年人提高程度明显高于中国,说明外国老年人更加重视上下肢肌肉力量的锻炼,力量素质特别是下肢肌力对于老年人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引起中外差异的原因可能是:①中外老年人种族差异,引起老年人对体育活动的反应不同;②外国在对老年人体育活动施加的运动负荷要高于中国,刺激强度大从而使外国老年人反复坐起提高。暗示中国可以试着提高老年人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体育运动能明显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中外老年人种族不同、年龄不同、运动强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效果。建议中国老年人应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上下肢力量特别是下肢肌力的锻炼,从而改善老年人心血管功能,同时提升老年人的肌肉力量,达到全面增强体质的目的。

猜你喜欢
握力收缩压异质性
巧练握力益康寿
Meta分析中的异质性检验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代谢异质性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城市规模与主观幸福感——基于认知主体异质性的视角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基于体检人群构建中国成人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
不容忽视的握力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