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盘江流域布依族民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2018-11-14 02:49姚仕秀
艺术评鉴 2018年13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民歌

姚仕秀

摘要:南盘江属珠江水域西江水系,流经云南(曲靖、开远、罗平等)、贵州(望谟、册亨、安龙、兴义等)和广西(西林、隆林)三省(自治区)。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南州境内南盘江流域的布依族民歌为例,解析其文化艺术特征、发展现状,阐述其文化内涵及所承载的社会功能,探索相应的传承与保护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黔西南州布依族 民歌 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3-0175-02

布依族是古代“越人”中“骆越”的一支,据汉文史籍记载,“越人”的“越”亦称“戊”。晋代《华阳国志》说:“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而《后汉书》则称之为“夷僚”,可见“夷越”“夷僚”等都为古代布依族的不同称谓。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僚”作为族群称谓出现于史籍。隋唐时,布依族被称为“蕃蛮”。宋代初期的《宋史·蛮夷四》其地望在今贵州黔西南州的安龙、册亨、望谟、兴义等县市,与目前布依族的分布状况一致,是贵州最早开发与世居贵州的族群之一。

一、黔西南州布依族民歌的文化艺术特征

(一)文化概述

布依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长河中不断进行探索、发展和创造,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饮食、服饰、婚丧嫁娶、传统节日、民歌等文化。黔西南州布依族地处黔、滇、桂三省交界处,与其他周边少数民族一样,都蕴藏有自己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然而,对于没有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布依族而言,民歌就成为一种用口传心授的方式记录着本民族的传统历史的历史人文,亦成为其族群文化的重要载体。此外,布依族民歌还是当地布依族人民日常娱乐、社会交往和传递感情的重要工具。由此可见,布依族民歌不仅是布依族文化不可或缺的文化形态,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纽带。

(二)艺术特征

黔西南州布依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尤其是布依族民歌文化尤具特色,在黔西南州布依族村寨中“歌伴舞,舞随歌”的生活场景随处可见。

布依族民歌种类较多,既有代表民间音乐之柔美的布依族八音坐唱,也有叙事特征的布依族说唱“削肖贯”;有叙事歌(古歌、哭歌)、情歌(浪哨歌、小调、大调、勒尤歌、妹歌)、山歌(喊情歌、尤乖、盘歌)、酒歌(酒会歌、大调)、丧葬歌(孝歌)和儿歌等;布依族民歌的曲调有大调、小调之分,大调主要在节日庆典、酒宴和婚丧嫁娶等礼俗场合中演唱,包括酒歌、叙事歌、丧葬歌、祭祀歌四种形态。小调是以谈情说爱、结交异性朋友为目的的一种抒情性较强的歌曲,它主要包括山歌、浪哨歌和儿歌等。布依族民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重唱四种。黔西南州布依族人民善唱民歌,各地民歌曲调不尽相同,同一地区的民歌,也因歌词内容、演唱场合和歌唱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曲调。布依族民歌歌词内容既有抒发男女爱慕之情,也有感叹岁月的终老;既有热情、奔放的主动,也有内敛、含蓄的恋爱表达。

总而言之,布依族民歌以它独具一格的艺术形态,存在于布依族人民日常社交和娱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铸造了布依族人民独特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趋向。可以说,民歌是布依族口头歌唱的历史和文化。

二、黔西南州布依族民歌文化的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流变在一定程度上无不受到现代思想观念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影响。作为布依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歌文化也同样面临着变迁危境。据笔者实地田野考察,现会唱布依族民歌的主要为老年人群体,青年人幾乎不会。也就是说,布依族民歌当下面临一种传承断裂的境地,随时濒临着失传。究其原因,一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青年人的娱乐生活日趋丰富化,高科技可视可听的电子设备带给他们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力是布依族传统音乐所不能比的;二是现今布依族村寨外出打工青年逐年增多,接受更多的是繁华都市里的流行音乐文化,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布依族人对音乐的审美观念,进而在悄无声息地引导布依族年轻人向都市文化靠拢;三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布依族人民过上了以前没有过上的好日子,布依族传统民歌文化在城镇化社会文化面前,不如在传统乡土人文里的地位那么重要;四是“以歌传情求偶”已不再是布依族青年流行的婚恋方式,“唱好布依民歌”更不是布依族青年值得骄傲之事,“能否挣钱”才是衡量个人能力的标准,因此,相比之下,创造经济收入比学唱布依民歌来得更实际。

以上种种原因都是造成当下布依族民歌濒临传承断层、甚至失传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布依族民歌音乐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之一,它们起到了整合社会力量,建立有序的生活方式,传播民族文化,塑造宽容、和谐、纯朴的民族性格之功能。试想,一个承载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精髓的民族文化一旦消弱了它原有的社会功能,这块亘古土地上所培育出来的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对这个民族原有的“文化认同”。它所剩下的其他文化遗产在某种程度上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尤其对于具有活态性质的布依族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而言,没有根源文化的整体背景保护,它很可能会因此失去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进而成为一个空壳。

三、黔西南州布依族民歌文化传承与保护路径

(一)民歌文化进课堂

布依族民歌文化作为独具特色的艺术事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用,可以通过利用学校这片教化腹地,让布依族民歌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这样就能够使布依族民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教育教学中成为一种可能。在素质教育日益重视的今天,在中小学甚至大学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实践课程中都可以采用布依族民歌作为内容进行讲授。一方面,在依族民歌音乐鉴赏课堂中可使同学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另一方面,使同学们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进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觉。

(二)利用现代设备传播民歌文化

布依族民歌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一代的传递和延续至今,这就更需要我们年轻一代继续秉承先人的精神面貌,继续发扬传承我们的民歌文化。如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设备对布依族民歌进行传播,比如手机摄像、微信语音、QQ聊天等交流工具,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布依族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一方面可以快速地解决拜师学艺这一难题;另一方面可以将学到的民歌文化知识瞬时地进行巩固记忆,这对传播布依族民歌文化起到关键性作用。

(三)与当地旅游业进行有效结合

黔西南州地处黔、滇、桂的交界处,如今交通便利,对外交流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黔西南州主办的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的推进,黔西南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不断提升,由此,可以推行增加另外一种旅游新形式,即布依族传统民歌文化旅游。黔西南州除了万峰林、万峰湖、马岭河等自然景观旅游和民族村寨购物旅游外,可以结合布依族传统民歌文化进行叠加性旅游。一方面,可以为黔西南州布依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使得黔西南州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形成继承与发展两不误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黔西南州布依族民歌文化的产生、形成、发展与延续,与布依族社会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互相关联,承载着布依族厚重独特的历史人文。如今布依族民歌面临失传的困境,一方面亟待青年人对布依族民歌文化加以重视与学习;另一方面既需要政府科教文化管理部门加强对布依族民歌文化传承发展施以宏观性、战略化发展规划,又需要专家学者对黔西南州布依族地区布依族民歌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收集、整理和改革、创新其形式内容,探索并创生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文化艺术发展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一丁.布依族民间音乐研究文集[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

[2]贵州省编辑组.布依族社会历史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韦家燕.布依族民歌的传统形态及分类、音乐特点、风格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05).

[4]江冬梅.和谐的生命之歌——贵州布依族审美文化的核心内涵[J].艺术百家,2011,(S1).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民歌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河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试论地方民歌演唱技巧的提高
初探河南新乡锣鼓乐“小咚鼓”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蜗牛与黄鹂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