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水解”的教学设计

2018-11-14 12:49张迎文
新课程·下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生活动学法指导合作交流

张迎文

摘 要:新课程教学强调的就是学生的活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才是教育的终级目标,一堂真正的好课就在于把整个教学过程交给学生去掌控,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是学习过程的引路人,是学法指导的点拨者。为此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法指导

一、设计背景

新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盐类的水解承接了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的原理,也是对这些原理的具体运用,同时还是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电化学的理论基础。所以,它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虽然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本质,但对溶液酸碱性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这就为《盐类的水解》教学提出了问题、制造了悬念,也使学生有了渴求新知的愿望。

二、设计意图

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激发学生在质疑中探究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过程,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2.通过分组讨论,互动交流,对盐类水解的原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盐类水解的规律。

3.通过用化学原理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4.通过实验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

三、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課

用NH4Cl溶液清洗铁锈,用Na2CO3溶液清洗油污。

2.实验探究,突破难点

探究一:盐的类型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活动1:提供用品,设计方案

食盐(NaCl)、硫酸钠(Na2SO4)、氯化铵(NH4Cl)、氯化铝(AlCl3)、碳酸钠(Na2CO3)、醋酸钠(CH3COONa)、蒸馏水、酚酞、石蕊、pH试纸。

活动2:动手实验,分析结果。

探究二:探究不同类型的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以醋酸钠为例)

活动1:合作学习,提出猜想

猜想Ⅰ:水显碱性。

猜想Ⅱ:醋酸钠显碱性。

猜想Ⅲ:醋酸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显碱性。

活动2:设计方案,验证猜想——猜想Ⅲ正确

方案Ⅰ: H2O+酚酞

方案Ⅱ: CH3COONa的乙醇溶液+酚酞

方案Ⅲ: CH3COONa的水溶液+酚酞

活动3:问题质疑,寻找原因——分析CH3COON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活动4:变式训练,强化思维

(为了强化思维,让学生自主分析)试分析氯化铵溶液显酸性,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的原因,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3.合作交流,形成结论

结论1:盐类水解的概念

在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跟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结论2:盐类水解的实质

盐电离出的离子跟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促进水的电离。

结论3:盐类水解的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强不水解,溶液显中性。

4.效果测评,内化知识

分析下列溶液的酸碱性,并写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1)NH4NO3 (2)NaClO (3)FeCl3 (4)Na2CO3

归纳总结:水解离子方程式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1.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水解方程式中通常用“?葑”表示,而不使用等号。

2.盐类水解程度一般较小,水解产物较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不标“↓”“↑”符号,生成物如(H2CO3、NH3·H2O)也不写成分解产物(即CO2和H2O、NH3和H2O)。

3.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且第一步水解程度比第二步水解程度大。

4.多元弱碱的阳离子水解过程较为复杂,通常一步完成。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了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了知识的本质,在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会了归纳总结规律,梳理知识体系的方法,同时也为学生的学法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其“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猜你喜欢
学生活动学法指导合作交流
探索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让英语后进生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以提升艺术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学生活动设计探索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学生活动对教学的影响